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
2016-05-13李白利
李白利
摘要: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1]。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对传统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阐述在基础教育下的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的特点。
关键字:新课标;教学方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52-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在反思传统教学的种种不足及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的同时,都越来越关注教师在新课改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
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因此,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接受轻探究,重独立轻合作,重认识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形成了种种弊端,严重影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就认知与情感因素来说吧。我们知道,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而传统教学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识主义框架之中。而现代教学则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架,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之中。对情意的目标要求,新课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新课程教学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发展。[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学生只有内化了所学的知识,上升为道德情感,才能发挥课程知识本身的育人功能。相反,如果学生只是拥有知识,而不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缺乏相应的情感和价值观,就难以形成道德信念。本次课程改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崇高目的和中心,并以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所以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让教学行为发生转变。
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让教学行为发生转变,就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而课堂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应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从关注学生的发展角度来选择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讲求和谐性。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心态下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必须主动接近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既要有表扬,也要有批评,但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滥用批评,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纯的"灌输"为全方位的"疏导"。[3]
(2)讲求合作性。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的教学观,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助个体、切块拼接和共学式等。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准确地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程序,并参与学生讨论,适时而恰当地协调学生之间的争论,及时而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予以评价,及时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组织。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彻底改变,无论是从备课还是从讲课角度,教师均要考虑到合作学习问题。此外,合作学习必须有合作的价值,如果合作仅仅是为了迎合新课程的理念,为了讨论时出现的热烈气氛,那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做法,这样的教学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3)讲求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讲求教学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施教。
(4)讲求创新性。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并不是每节课都有可创新的内容,关键是教师头脑中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抓住可以进行创新教学的机会。这里所说的教师的创新教学,是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讲求自主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课堂上营造一种愉快、宽松、合作、共振的学习气氛,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获取知识。教师在上每节课时,要给学生几分钟自由支配的时间,特别是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必须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事,教师就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结论,教师就不要代替学生得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要讲或少讲。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到"创造新法",以真正使教师的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第2页.
[2]黄宗福.《新课改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第20页.
[3]肖巍.《如何让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第19卷,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