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教,以教增情
2016-05-13王和俊
王和俊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84-01
《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指出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可见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要改变学生们情感淡化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教育思想,不必要每堂课都去贴标签,也不必为教育而牵强设置情感目标,那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目的,有可能会让孩子们产生反感情绪,适得其反。老师在设定情感目标时,要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情感,不应该使之与教学内容孤立;不仅要注意教材显性的情感,还要适度挖掘隐性的情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以儿歌、韵句、游戏、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自信大胆的开口用英语参与实践、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本身就是好的情感教育。
以下是两位教师对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9 Unit1 I've got a sweater.设定的不同教学目标:
案例一:
1.知识目标
(1)学习新单词:dress , sweater , coat , T-shirt , 掌握单词的发音,能认知单词。
(2)学习句型 : I've got a…. 学习使用该句型自由谈论自己的物品。
Have you got a … ? Yes,I have. No, I haven't. 学习使用该句型询问他人是否拥有某件物品。
(3)学习韵句: Sweater,sweater,I've got a sweater.
2.能力目标
(1) 能根据简单的指令或图片说出单词。
(2)能向同桌或朋友简单介绍自己的物品,并询问他人有无该物品。
(3)能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3.情感目标
(1)学会和他人分享。
(2)学会珍惜。
(3)培养学生大公无私的品质。
案例二:
1.知识目标
(1)学习新单词:dress , sweater , coat , T-shirt , 掌握单词的发音,能认知单词。
(2)学习句型 : I've got a…. 学习使用该句型自由谈论自己的物品。
Have you got a … ? Yes,I have. No, I haven't. 学习使用该句型询问他人是否拥有某件物品。
(3)学习韵句: Sweater,sweater,I've got a sweater.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简单的指令或图片说出单词。
(2)能向同桌或朋友简单介绍自己的物品,并询问他人有无该物品。
(3)能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3.情感目标
(1)通过背韵句、做游戏、课堂比赛,培养孩子们敢于开口说英语,乐于模仿的兴趣。
(2)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地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习惯。
(3)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品质。
(4)在口语交流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乐于说英语,用英语交流。
两则案例在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的设置上基本一致,目标要求明确、清晰,目标的设定体现了层次性,可操作性,结果可检测,可评价,也符合孩子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但是就设定的情感目标而论,案例二明显优于案例一。
第一,案例一所设定的情感目标太牵强,。
学生们用句型谈论所属物及询问他人是否拥有该物品,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问答,记录和描述,如何涉及到"大公无私"以及"学会分享"?每一位教师在设定情感目标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有感而发,情从境来。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是受很多情感因素的影响的,这样为教育而生硬定位一个情感目标,反而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反感情绪,不利于学习。
第二,案例一所设定的情感目标太政治化。
英语课堂要体现英语的实用性,让学生有语言积累,注意学生们的语言实践。一节语言课,绝不是思想政治课,因此在设定情感目标时决不能政治化,不喊口号,不强加。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自己设定的情感目标,常常在教学过程中或结束时,依据设定的教育目标配以或激昂,或低沉,或快乐,或悲伤,或感人至深的画面及音乐,来强行进行情感的渲染,通常把一节好好的语言课硬变成了情感教育课,一堂课上学生要么哭哭啼啼,要么激动的喊口号。然而,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触动是一时的,难以持久。另一方面,这样的"情感目标"设定是否偏离了我们语言课的本真?我们相信对学生们的情感教育要"润物细无声"般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内化知识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第三,案例一设定的情感目标太抽象。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还包括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教师设定的情感目标要具备可操作性,要具体化,因此在设定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时,要紧紧围绕情感目标进行选择材料,设计情景和组织活动,使得课堂上将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如案例二中,当学生们回答问题后,老师通过"翘大拇指",夸张的表情,或者简单的"Good!""Great!""Wonderful!"等肢体及语言的鼓励性评价,可以让孩子们收获自信,体会成功,真切感受到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喜悦。通过小组活动,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为目标的实现发挥自己的力量,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体会自己是团队的一份子,逐渐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分享的愉悦。
情感态度还包括一些消极的因素,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案例二所设定的情感目标是通过设定的课堂活动及课堂鼓励性评价语言,保持孩子们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自信,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将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能更好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封信》中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还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情感目标应与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