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及反思
2016-05-13王家金
王家金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85-02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新课标明确的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很明显,课标中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阅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由此可见,倡导语文阅读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也是新理念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
个性化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行为,更是一个种新的教学理念,为确保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能科学、有序、系统、稳妥的进行,教师应注意哪些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审视并理性化运用这些策略呢?
教学策略一: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前提。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其次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低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再次要搭建一些展示成果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尽量做到多方互动交流;最后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应用恰当的肯定性语言加以鼓励和赞许。
实际上能否创设宽松民主,尊重个性的阅读课堂是与教师的姿态息息相关的,只有心里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师才会真真切切地把这一切落实到爱的言语中。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都可以用"你真棒"、"回答得太精彩了"或"见解真的很独到"等语言来鼓励、赞美和肯定。
我认为整个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充分展示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只有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人格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价值的存在,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只有教师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不同层次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对每一位个体加以肯定和赞赏,学生才可能用心去学习,去思考,去表达交流,个性化阅读的理念才会落到实处。
[反思]:
个性化阅读教学包括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尊重催生个性,没有互敬互爱个性化阅读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所以它拒绝急功近利,生硬的说教及纯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充分发挥文本资源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培育独立,创新的个体。
教学策略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根基。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曾经的应试教育指挥棒让众教师担心教学不到位,面面俱到地详分析细解剖,让一篇篇经典美文变为枯燥乏味的说教;回忆传统的语文教学将主题固定,将学生思维局限其中,不仅是荒谬的,更是对学生思维与个性发展的禁锢与扼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鲁迅语)
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阅读教学时结合实际,注重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告诉学生记住一点:专家与教科书的结论并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理解作品的思维和见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相信自己:"我思故我在"我的独特感受是属于我自己的,独一无二,无可复制,我真的很棒。
[反思]:
任何个性化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它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但这体验必须是与教学文本价值取向同向的,它是个性阅读发展的根基。
教学策略三:"功在课内,效在课外"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它的书库。
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从内容上说,"课内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主阵地,"课外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有益拓展与延伸;从形式上来说,课内的指导是为了课外的不指导,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个性化阅读的习惯养成和方法引导去逐步建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自主有效的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学生应该通过课堂而"得法",这个"法"即学生阅读方法的架构,不同的文章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感知:看议论文读出什么?看记叙文有何感受?读小说要悟出什么?读诗歌要品味什么?读戏剧要发现什么?初中生针对不同文体,完全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和个人阅读,经过一番思索,表述自己的看法。
我们每位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体阅读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教材是阅读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教学课堂而"得法"再次用到"课外"正所谓"功在课内,效在课外"。教师应以有限的课堂,给学生一个自我学习个性化阅读的天地,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反思]:
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个性阅读,还要使学生学会写作,学会听懂别人发言,学会熟练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才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功在课内,效在课外。"只有把课内阅读和课外实践运用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激发思想火花,切实落实个性化阅读。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多元化时代,越来越需要具有独特眼光的个性化人才。语文作为"怡情悦性"的基础学科,与生俱来地具有培养鲜明个性的功能,初中语文作为个性化阅读主阵地,自是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份责任。
我们每位教师也当清醒认识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才能有效地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我期待并深信那时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将呈现出一幅生动活泼,个性张扬,水乳交融的美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