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的审美教学

2016-05-13崔晶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荷塘文言文文字

崔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 语文的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在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由于各方面局限忽视了语文的审美教学。以下我针对当前学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开展审美教学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68-0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尤其是现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受力都获得巨大的发展,教师更应该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语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和应用知识,还要初步建立文学素养,而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就需要通过开展审美教学来实现。

1.语文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令学生们的品格和性情在愉快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然而想要实现素质教育,就需要语文审美教育。因为语文审美教育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感,于此同时还能令学生的创造智慧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们在教材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哲理美",让学生在浩瀚的语文海洋中沉醉。

而审美智慧在创造心理学中,被称之为"美感"。在人的智慧结构中,正是因为审美智慧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美感被触发的时候,才会令思维产生巨大的活力,以想象力作为行为基础,爆发出惊人的创造激情和探索欲望,从而促进人类的进步。

特别是语文本身就具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意义,其肩负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是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础,因此它可以通过对内涵文章的教育,让学生们真正的理解真善美,从而追求更加完美的人生。

2.语文审美教育的策略

2.1用音乐唤起美的共鸣。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说:"音乐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他也就因此而美化。""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孔子也曾说:"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以修身也。"音乐是最能唤起心灵情愫的情感诱发物,所有美好的情感将在圣洁与纯净中得以复苏。诗与音乐是最完美的结合体。诗孕育出音乐,音乐滋养着诗。本册所选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鉴赏篇目都可谓是诗词中的佳作精品,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我们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品味平野星月的辽远空阔;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顿悟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超然豁达;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中明白人间的至诚至爱;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中感受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飘逸。充满性灵的文字中透着生命的悲欢。如何让学生感知其中的景致美、意境美、人情美,光靠朗诵难尽其妙。若能在或激昂,或轻柔,或悲婉,或清新的旋律中,让音乐与文字互释互解,融为一体,不用过多的言辞,人间真善美将了然于胸。如学习《琵琶行》堪称经典的对音乐的描写时,为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珠圆玉润之音,"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惊心动魄之状,我请学生欣赏了一段琵琶演奏曲《十面埋伏》:清泉细流,雷霆万钧,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音乐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白居易驾驭文字的高妙绝伦。

2.2学生审美感受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育,一直将教育重点放在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上,死板的朗读与背诵那些古诗和名家作品,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目的。然而事实上,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它不应该拘泥在那些基础知识的反复锻炼上。

如果仅仅是为了识字,那买一本新华字典就够了。所以语文教学到了阶段,应该更加注重文字背后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美"。语文并不是简单的字与字的相连,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词,都拥有着自己独有的韵律和节奏,同样每一篇文字的深处都蕴藏着一种别样的意境。

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如果单从文字上去理解这首诗的话,也不过就是"在一个晴朗的秋天,作者看到了一只仙鹤飞上天空"而已。然而事实上,这首诗却表达了作者那种宽阔的胸怀,和与众不同的豁达。

还有课本中的名篇《荷塘月色》,这是一篇必背的文章。这篇文章通过对"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进行了形象的描写,文字依然是没有生命的文字,可是却让我们通过这些没有生命的文字,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完全融入到了那片朦胧的荷塘之中,真切的感受到荷塘那轻柔的美,而这就是语文审美所要培养的感知能力,将动静相互结合,使情境相互交融。

2.3用话剧激发美的再现。最令学生头痛的是上文言文:读之拗口,释之易误;文言文是教师最不易把握的教学内容:要么详讲,怕陷入文字解析的怪圈;要么放手让学生自悟,结果却是不知所云。若用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教授文言文,效果许会出人意料。所以从本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开始,我便改变从前的教学方法,请学生用话剧形式展示《郑伯克段于鄢》的内容及人物的个性。没想到此形式大受欢迎,学生们积极要求自编自导自演。只用了三天时间,没有让老师帮任何忙,他们一连排了两出不同"版本"的小话剧:现代版和古代版。从他们的演出可以看出,学生们完全可以看懂文言文,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准确地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完成本文的教学目标。有了此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后,学生在学习古文时表现出从未有过的主动性。学生们对于项羽和刘邦较为熟悉,所以在学习《鸿门宴》时又主动要求编演。对于他们的热情,我给予了鼓励和支持。这次表演他们有种驾轻就熟的自信,我仍是放手要他们自己做。到表演的那天,学生们准备了很多道具:武器、胡子等。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个细节:当项庄告诉项羽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表演项羽者手中正拿的筷子骤然落地。这一细节表现了学生对于人物个性的深挖细掘,若非研究深透不会表现如此。当然,老师的意见和指导是必要的。而此时的指导比硬性让他们把握要轻松和容易的多。

通过以上的详细论述,我发现语文的审美教学内容广阔,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不断转换教学策略,落实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文霈.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荷塘文言文文字
小荷塘
文字的前世今生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热闹的荷塘
热爱与坚持
荷塘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荷塘三记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