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6-05-13于宏伟
于宏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61-01
人类获取知识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据统计人类有60%的知识获得来自于视觉,而这当中最主要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阅读。一个人具备了阅读能力,就可以凭借它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小学生正是吸取知识、培养习惯、激发兴趣的良好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尚小,对事物的兴趣热情持续时间短,所以要想培养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1.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开始越好。阅读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我们喊口号喊出来的,是在我们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慢慢感受出来的。我们经常会对学生滔滔不绝地讲一些看书的好处,并提醒他们多看书。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把我们的话当成了耳边风,甚至有时会产生厌恶感,可能只是为了应付读书作业而读书,这样不仅不爱阅读,反而会视其为苦差事。所以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或与学生谈话中可以巧妙地把一些书本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博学的知识是来源于大量的阅读的。也可以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阅读的小故事,使学生意识到要有所作为就要知识渊博,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经常阅读。还可以以我们经常阅读的习惯来感染学生,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师生共同坐在教室中,人手一本书共同徜徉在书的海洋之中。
2.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赏析能力
小学生由于所在的年级不同,理解能力也会有所差异。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因此应向他们推荐图文并茂的浅显易懂的课外读物来读,如儿歌,童话等。由于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所以在阅读时也许会出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等具体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来阅读,或者与家长配合留一些阅读的家庭作业,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我们还可以在班级举行一些小的阅读竞赛,比一比谁读的好,谁的阅读水平提高的快,评出优胜者给予一些小小的奖励。在老师的引领下,家长的督促下,学生彼此的影响下我想学生会慢慢地喜欢上阅读的。
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如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让学生来阅读。中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后我们还可以针对某些感兴趣的问题来讨论一下,或写出读书笔记和感想。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通过开展"故事大王比赛"、"读书汇报会"、"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 "诗歌朗诵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在引领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3.要巧妙地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完成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内阅读是基础,主要是指学生在每学一篇课文时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在初读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找出文中的生字,然后通过课后的生字表或借助工具书,拼读生字,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为熟读课文扫清障碍。阅读文章要理解段落的意思,必须先弄懂每句话的意思,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必须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很多段落都有较明显的中心句或过渡句,学生先找出中心句,明白了段落的意思,就可以较快完成阅读任务,减轻对阅读的畏惧感,树立阅读信心。段落的意思明确了,那么文章的中心,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很清晰了。如果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那阅读能力又怎能不提高呢?
只有在课内阅读为基础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低年级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带有拼音的图书,以巩固拼音的学习。学生在学完某篇课文后就可以阅读和课文相关内容的文章。如学完《回声》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中介绍声波的文章;学了《恐龙》就应向学生介绍有关恐龙的知识以及地球的变迁,生物的产生与灭亡。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就应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将相和》,就应该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阅读有关的故事……正如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的:"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如果只盯着书本只满足于书本上有限的内容就得不到更全面的更丰富的知识。
4.以阅读兴趣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能快乐地阅读的前提下,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阅读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要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培养自觉读书的习惯就是要求学生把阅读习惯化、生活化,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一开始我们可以把阅读作为学生每天必完成的作业一样对待,要求学生做到每天早晨、中午、睡前都挤出一点时间读书,每次读一点,每天读一些,习惯也就成自然了;还要考虑阅读材料尽可能是学生喜欢的,有必要要求家长配合,共同完成。
4.2要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在阅读时可以在书中勾画、圈点,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在文中批注或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在读书后最好写出读书笔记。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的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累了,还可以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只飞翔的小鸟,或几朵美丽的小花,或潺潺的流水,这样会给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
4.3要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边读边思考,能让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读得自觉,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阅读的收获就会越多,效果就会更好。
4.4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阅读的习惯。这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依赖别人的习惯,对学生的人品,将来生存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要么会问老师或其他人,要么置之不理,长期这样,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收获就大打折扣,以至于同一个字、同一个词,学生见过几次也不知其音不明其意。因此要从小就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良好习惯。
总之,良好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书本知识,开拓视野,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