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胜于能力?慈善带来动力
2016-05-12任廷会
任廷会
“责任胜于能力,慈善带来动力。”这是赵士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座右铭,也是他10余年甘当“圆梦人”、心系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黔东边陲的岑巩县,有一位企业家,他抱着“尽量多挣些钱帮助乡亲”“为亲人谋一条出路”的信念,连续13年坚守慈善之路,扶弱救困、捐资助学,他就是贵州远征集团董事长赵士发。
2001年2月,赵士发辞去公职,在贵阳创办远征物资贸易中心,挖到第一桶金后,带着资金回到家乡,于2003年在岑巩创建贵州远征水电发展有限公司。
随着公司发展壮大,赵士发于2012年7月组建贵州远征集团,着力于房地产、冶金、水利水电、新型建材、物业服务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辞职“下海” 回村创业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工作稳定、有保障,而你却辞去这份在众人眼中的“铁饭碗”,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勇气和决心,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你做出这个决定?
赵士发:这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五岁那年,家里出了点变故,我们三兄弟只能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寒窗苦读十多年,是叔伯大婶你一角、他一元的凑钱供我们读书,这份情义我铭记在心。1997年我从贵州工业大学毕业后考到省水利厅工作,从一个农村娃变成公务员,自己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但那段时间我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每年春节回家,看着曾经帮助过我的长辈忍受着病痛却没钱医治,特别是看到那些上不起学的兄弟姐妹一个个呆在家里一天无所事事的窘境,我却无能为力,这份愧疚时时刺痛着我。
做出这样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当时的国家政策,2000年出台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公务员“下海”创业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结合这两方面的因素,经过再三思量后我决定辞职,现在看来,这一步迈得很明智。
:你没有选择在水、电、路条件比较优越,工业规模相对集中的思州工业园区内建厂,而是回到你的出生地天星乡力元村投资建厂。回村建厂遇到哪些困难?
赵士发:困难肯定不少。2003年,我从贵阳带着资金回到岑巩创业,当时岑巩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也很热情地提供帮助,他们的想法是:只要我在岑巩投资,可以任意在工业园区内选择厂址,但当时我还是想先给力元村的乡亲们提供直接的帮助,在村里建厂,让亲人们在家门口就业,一不误农时,二可赡养老人,三能教育子女。
相较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等这些困难来说,征地问题最让我头疼。土地是村民们的命根子,他们看不到在山旮旯里开山辟石建企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听说要征用他们的土地,最开始没几个人愿意。在乡政府的帮助下,我挨家挨户劝说,给乡亲们说明我回村创业的初衷,并保证建厂后给他们收益,这才得以解决。
另一个重大困难或者说是沉痛的打击,来自我的亲弟弟。我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回村建厂时我弟弟也来协助,我主抓对外业务,弟弟则负责厂房建设,一次因施工不慎,弟弟离去了。原本带着感恩之心回村创业,想不到自己的亲弟弟竟然撒手在创业之初,我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放弃,为了弟弟,我不能回头。所以直到现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冷静去面对,我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多元化投资 专业化经营
:远征集团涉足房地产、水电开发等多个产业领域,业务多元,多元化投资的同时如何保证专业化经营?
赵士发:多元与专业并非对立,我的理解是,投资可以多元化,但是经营必须专业化。
曾经有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这么大一个集团企业,你怎么去管理和操控?其实管理都是经验的积累,比如说对于产业发展,首先得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找准定位,其次得培养一支优秀的专业管理团队,让他们去分头管理和操控。
我们之所以能同时发展房地产、水利水电、新型建材等产业,是因为每一个专业领域我们都有专业的人才,而相应的人才在对应的领域都给予很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熟悉的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培养了信任感,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价值。
:你先后获评“贵州省创业之星”“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在当前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远征集团房地产业将如何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赵士发:当下房地产行业在历经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如何在国家经济增速换挡,行业方向调整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新常态中,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路线,确实是我们公司现在及未来应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在国家大力去除商品房库存,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以及开放二孩的各种政策下,对于房企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及人口结构不断变化,我们公司已开始调整发展方向以适应当下新形势,一是从经济适用房到改善型住宅的切换,二是抓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积极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农业观光地产的新型地产模式。随时跟进社会热点,主动探索消费者的需求,让公司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不断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去库存是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之一。可以说,去房地产库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要推动当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你认为有哪些关键点?
赵士发:首先,政府要利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生态移民房、棚户改造房的民生专项资金,避免这些用房重复再建。通过补助金购房的方式,去有库存的房地产公司购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库存量。
其次,利用移民资金引导农民在城市购房,农民购房可采取政府补助和房地产企业降价优惠的方式开展,同时为他们在城里落户创造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说户籍、子女上学、就业等切身利益问题。
还有一点,政府应该对有担保能力和销售保障的房地产公司给予一定的建设贷款支持,引导相关金融企业对去库存量同时发力,简化手续、放宽限制,这样才有助于我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甘当“圆梦人” 让爱循环
:“责任胜于能力,慈善带来动力”,这句座右铭伴随了你的创业之路,请结合这句话谈谈这些年你做慈善事业的心得。
赵士发:作为一名岑巩人,能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点力,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正是这样的责任让我义无反顾回乡办厂。集团公司从2003年成立以来就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些年我以个人名义捐助的资金已经超过400多万元。
在投入上,我更倾向于教育领域的资助。我的成长经历让我深知困难群众子女上学的艰难,我曾经得到亲人们无私的帮助,现在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每次看到一些学校破旧的课桌我都很心酸,前几年,我在力元小学、天星中学、岑巩民族中学等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投入了100多万元。我觉得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村甚至县里的教育落后状况,首先得在硬件设施上改善,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
2009年,我发起成立“世兴圆梦基金”,集团每年拨款10万元用于资助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大学,这几年累计资助的贫困学生有128名。我办公室的抽屉里塞满了这些学生给我写的感谢信,每次阅读这些信件都让我倍感温暖。我在他们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激励着他们更好地学习,将来回报社会,这对我来说也有很大的动力,这是爱心的循环和延续,我们社会需要这样的延续。
:你认为应该如何激活民间慈善力量,让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赵士发:首先要丰富慈善事业的投资形式,不仅限于财物上的单一捐助,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团结网民的力量共同发展慈善事业。
其次是鼓励学校在教育启蒙阶段加强对学生慈善意识的培养。同时,在集团企业中注入公益活力,让每一家有能力的企业在发展中去激发员工对公益活动的热情,让公益进入员工的日常生活。
第三,提倡有关部门完善社会慈善团体的注册备案制度及第三方监督管理制度,提高对慈善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和违法成本,并提倡利用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和褒奖企业或个人的慈善行为。把这几点做好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民间力量加入到慈善事业中。(责任编辑/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