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绒蒿:在欧洲的园林里

2016-05-12高立鹏杨福生

森林与人类 2016年4期
关键词:绿绒蒿英国皇家植物学家

高立鹏 杨福生

邱园:绿绒蒿文化传播大本营

绿绒蒿的分布中心虽然在中国,可我初识它,却是在英国。

2013年5月,应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邀请,我随中国花卉考察团赴伦敦参加英国切尔西花展100周年纪念展。切尔西花展是园艺与花卉界的“奥斯卡”,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近700名园艺师都会在这里亮出自己的“绝活”,展园里挤满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花展上,我见到一种叶色墨绿的草本植物,上面开着天蓝色的花朵,花瓣有皱丝一样的质感,亮橙色的花蕊与碧蓝的花瓣交相辉映。这种花如此超凡脱俗,让人过目难忘。

第二天,我们访问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邱园的植物种类之多、标本之丰富令人瞠目。在这个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植物园参观时,我惊喜地发现了一张绿绒蒿的老照片——昨日失之交臂,今日在此复得,怎不令人欣喜!见我如此感兴趣,主人介绍说,这张黑白照片的主角是藿香叶绿绒蒿,作者金登·沃德是邱园的专业植物采集家(“植物猎人”),作品拍摄于1950年左右。

藿香叶绿绒蒿来自我国西藏东南部的高山上。我们的话题,围绕绿绒蒿展开,许多与绿绒蒿相关的人和往事,在我们的交谈中鲜活起来。

与绿绒蒿关系最密切的邱园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欧内斯特·威尔逊。这位邱园的植物学家,在中国西部12年的传奇经历,使他成为20世纪对世界园艺学和植物学界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12年的中国之行,他一共收集了6.5万余份的植物标本(共计4500种植物),发现了许多新种,并将1500余种原产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引种到欧美各地栽培,其中包含了多种绿绒蒿。

邱园是绿绒蒿在欧洲的落脚地,也是绿绒蒿文化传播的大本营。1913年,欧内斯特·威尔逊完成了自己的专著《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全面介绍了绿绒蒿的发现之旅。自那以后,欧洲的绿绒蒿热一直“高烧不退”。1934年,后来担任邱园植物园主任的乔治·泰勒,写下了第一本关于绿绒蒿的专著,书中收录了41个绿绒蒿相关物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物种的发现,绿绒蒿及其变异品种数量逐渐达到70多个。最近,英国邱园植物学家格雷·威尔逊出版了专著《绿绒蒿:蓝罂粟及其近亲》,详细描述了绿绒蒿及其亚种、变种的栖息地,同时配发了绿绒蒿的分布图。那些拍摄于野外的彩色照片以及彩绘图片,再次展示了绿绒蒿植物的美丽多彩。

盛开在欧洲花园

参观完邱园后,我们去到英国伦敦西南郊的威斯丽花园,在这里再次领略了绿绒蒿的迷人风采。

威斯丽花园是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旗舰花园。如果说邱园以植物收集分类等科学研究著称,那么威斯丽花园在景观设计和视觉呈现方面更胜一筹。

我们到访的季节,杜鹃花开得正艳,在一丛杜鹃花的边缘,一株娇小纤美的蓝色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摆,这就是绿绒蒿。

众所周知,我国西南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山脉是绿绒蒿分布的中心,绿绒蒿在西方的花园中能够扎下根,与植物学家金登·沃德密不可分。1924年,他和另一位植物学家由乃堆拉山口进入西藏,在尼羊曲河边一个叫塔巴则的地方,采集到了大量的藿香叶绿绒蒿种子,这是法国人德拉维于1886年在云南首次发现的、最容易培植的一种绿绒蒿。

金登·沃德带回欧洲的绿绒蒿种子,在西方的花园和植物园扎下了根,和杜鹃、报春等植物一样,成为欧洲青藏高原植物的代表——欧洲的一些“喜马拉雅花园”里,就种满了绿绒蒿和其他高原植物。尽管发现并采集了100多种杜鹃属植物,但最让金登·沃德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被称为“喜马拉雅蓝罂粟”的神奇花朵,他于1923年完成专著《蓝罂粟的故乡》,让绿绒蒿(蓝罂粟)这一美丽娇艳的花朵,被更多人得知。

今天,绿绒蒿的传奇故事至今依旧在上演。1997年5月,由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组织的考察队专程到四川西部观赏野生花卉。这些从事不同职业的绿绒蒿发烧友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到中国来看看当年威尔逊收集的野生花卉生长的故乡。他们很多人的私人花园里,都栽种了大量的中国植物,其中不乏喜马拉雅高原上的瑰宝——绿绒蒿。

2006年6月,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植物学家们再次来到四川雅加埂。草地上、山坡上,浅黄色的全缘绿绒蒿灿烂地开着,虽然随着时间的变迁,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但是这些植物爱好者们仍激动不已。

只有骨灰级玩家才能种活它

绿绒蒿是园艺界的小众品种,没有大规模工厂化栽培。1926年,绿绒蒿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春季展上亮相,英国的园艺家都醉心于引种它,拥有它是每一个园艺家的梦想,然而在那个时代,种活它是一项不可完成的挑战。今天,即使在园艺十分发达的英国和其他欧美国家,也只有骨灰级玩家才能种活这种植物。

比尔·泰瑞,一位有着40年种植经验的园艺家,同时也是绿绒蒿的拥趸。1994年以来,他和妻子生活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阳光海岸,致力于打造一座“完美花园”。他也是成功栽培和推广绿绒蒿的专家,拥有的绿绒蒿种质资源一度位居北美第一。在他撰写的《蓝色天堂:邂逅绿绒蒿》(2009)一书中,比尔不但讲述了绿绒蒿的美丽故事,而且还展示了作为一位有毅力和恒心的园艺家,是如何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侍养这种谜一般的植物的。

据介绍,由于绿绒蒿来自高寒山区,喜欢冷凉环境,怕热,喜湿,所以苏格兰、爱尔兰、不列颠哥伦比亚沿海、阿拉斯加和挪威北部,都是它的适生地。如果需要在其他地方培育,就要创造相应的小气候。

专家说,绿绒蒿人工培植的最大难题就是催芽,种子需要低温处理才能成功。它适合秋播或是春播,也有玩家建议在隆冬季节室内冷凉处播种,或直播在室外环境,经历冬季自然的低温期可以很好帮助萌发。也可以盛在穴盘里面,放到冰箱冷藏室4周-6周,之后拿出到室温环境培养。

绿绒蒿需要排水性好的土地和肥沃的酸性土壤。绿绒花在初夏盛开,可以持续到初秋。除非你想让种子成熟,否则在花卉凋谢后割除地上的花茎,标记好花的位置,以待来年生发。根据国外花友的说法,绿绒蒿根系不是很深,盆栽也能够成功。“重点不是盆栽,而是看能否满足其生长需要的特殊环境”,这位花友告诫说。

近年来,也有国内的园艺爱好者开始试种绿绒蒿,并指出绿绒蒿在国内适宜栽培的大致环境,如川西、云南、贵州、山东胶东半岛、西藏和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地区最适宜繁衍,但究竟成效如何,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猜你喜欢

绿绒蒿英国皇家植物学家
藏药红花绿绒蒿资源、化学及药理系统研究进展
蒲公英
藏起来的书
英国皇家威尔士团第1营正在进行实战训练
不列颠空战中的英国皇家飞行员
我国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
——侯学煜教授简介
THEA SINENSIS
英国皇家重坦克营覆灭记
大不列颠的精英——英国皇家陆军特别空勤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