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2016-05-12杨美琳

教师·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

摘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反思型教师的核心。本文围绕教师反思的意义、教师反思的内容、教师反思的方法来论述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具体来说,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追问和反思,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利弊有哪些,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因素是什么,后期应该如何进行改进。

关键词:教师反思;教师发展;反思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1-0127-02收稿日期:2016-02-21

作者简介:杨美琳(1990—),女,四川绵阳人,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教材、学生,还要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在教学中,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重;更重要的是能够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决策,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进教学和提升自我。所以,时代需要的是反思型教师。

一、反思的意义

美国学者波斯纳研究总结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1]。他认为经验的获得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前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由此可见,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反思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还能使自己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而积极地探索、验证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终促进自身成长。

二、反思的内容教师反思的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反思型教师研究的重点。

GMSparks-langer提出了教师反思的三种成分:

第一,认知成分(the cognitive element):它指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的。

第二,批判成分(the critical element):指驱动教师教学决策过程的基础,包括体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它更强调情感、价值观和道德成分。

第三,教师的陈述(teachersnarratives):这是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写作、交谈,他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解释等[2]。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从教学定义中可以看出教师、学生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就必须对教育教学中这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进行反思。结合G. M. Sparks-langer 关于教师反思三种成分的论述以及笔者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本文认为教师反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学生和环境。具体来看,教师反思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教师方面:自身知识;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教学态度、教学计划、教学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策略、课堂组织管理、媒体配置与使用、课堂互动;师生关系;教师教育;课堂互动。

(2)学生方面:学习态度、个体差异、青少年问题、学习结果。

(3)环境方面:社会环境,包括与教育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教育政策;学校环境,包括校园文化和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的态度。

三、反思的方法对于如何反思主要围绕三个维度进行: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也就是说, 教师反思要从“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或那样想或做”以及“这样做或想的优缺点是什么”等方面着手进行反思。

1观察教育现象

在反思之前需要做的就是对反思内容进行细致的观察,只有观察好了,反思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为反思的主要内容大都来自课堂,所以本文认为反思应该从课堂观察开始。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 用自己的感官或辅助工具对课堂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课堂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进行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参与观察研究又可分为“参与者的观察”和“观察者的参与”。所谓“参与者的观察”是指观察者成了被观察者所接纳的成员,被观察者不会因为观察者在场而改变其典型的行为表现。所谓“观察者的参与”是指观察者虽然也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但不被观察对象所接纳,仍被观察对象视为局外人。[3]

因此,为了更好地观察和发现师生真实、自然的行为和想法,教师反思通常采用“观察者的参与观察”,即观察者(教师)通过录音录像手段把课堂活动录制下来,课后进行观察。

观察需具有计划性和准备性,即事先要计划好观察什么,注意哪些问题,使用哪些观察工具等。教师方面,需要观察教师自身的教态、用词、课堂组织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学生的态度,采用的教学方法,提问技巧,对学生的反馈,授课技巧,与学生的互动等。学生方面,需要观察他们的神态表情、语言组织能力、课堂反应、课堂练习、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特别需要观察优等生和后进生在课堂中的差异表现。环境方面,需要观察整个班的学习氛围、课堂纪律、教室座位的布置情况等隐含的教育影响因素。

2澄清教育现象

观察了课堂情景之后,接下来就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反问和思考。关于教师自身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可以反问自身:“我”在课堂中是否向学生明确了本堂课的目标,制订这些目标的理论背景和信念是什么?本堂课为什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如何促进知识、技能的传递,其他哪些方法也适合该堂课,它们的利弊在哪?“我”是怎么呈现课文内容的,为什么要选用这种呈现放式,呈现方式背后的教育因素是什么?“我”能灵活地处理课堂事件吗,处理这类事件的技巧在哪里,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这堂课的整体效果怎么样,“我”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堂课的效果的,该堂课的效果与“我”预先设想的相比有没有差距,若有,差距在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就学生方面课堂表现的反思包括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学生是否掌握了本门课的重难点知识,影响它的因素是什么,是内容的难易程度,还是授课技巧,还是符合他们的兴趣?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反应如何,反应不好是教师表述的原因,还是内容难易的原因,又或者是学生自身不懂或是没认真的原因?学生的课堂态度和情绪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这对课堂活动的进行有什么影响?学生之间的合作对教学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在组织这种课堂学习方式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就环境方面,教师可以反问自身该堂课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纪律怎么样,是否有利于该堂课的进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来自学校的规章制度还是学生自身的因素?简而言之,反思要落实到“为什么”和“怎么样”上面去。要善于对某个现象进行提问和自我评价,并进一步澄清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理论依据和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如何改进。

3检验反思结果

反思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抽象的思想观点不能证明它们的合理性和有用性。只有当这些思想观点运用到实践,其价值才能得到彰显。因此,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就还必须把反思结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以验证自己反思的有效性,而不是将自己的反思结果束之高阁。

综上所述, 要想成为反思型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就必须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反思。教师不仅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和描述,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反思追问。反思追问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促进自身成长的过程,它是成就反思型教师的核心因素。

参考文献:

〖1〗PonerGJFied Experience: Methods of Reflective Teaching〖M〗New York: Longman, 1989.

〖2〗Sparks-Langer, GM& Colton, AB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TeachersReflective Think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1,(3).

〖3〗王鉴课堂志: 回归教学生活的研究〖J〗教育研究, 2004,(1): 83.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选课制的推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提升幼儿园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
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