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洪玲:中医家庭护理让我们“健康地老去”

2016-05-12王蕾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18期
关键词:老年人专业质量

◎文/王蕾(本刊记者)

肖洪玲:中医家庭护理让我们“健康地老去”

◎文/王蕾(本刊记者)

肖洪玲

曾有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达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5%。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护理和照料需求最高的人群,平均每年需要护理189.2天。

在“健康中国”已成为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这么大的老年护理需求,人手从何而来?人才从何而来?

安徽中医药大学肖洪玲副教授认为,未来的老年护理人才,应该来自于各大医科学校护理专业。中医教育应与养老产业紧密结合,中医护理走向养老,是应然,也是必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肖洪玲出生于安徽省临泉县,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就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那时还叫安徽中医学院)教授护理专业。

2001年,肖洪玲的爷爷去世,奶奶十分悲伤,生了一场大病。肖洪玲想让父母带奶奶离开伤心地,到合肥来生活。可老人家怕打搅孩子,坚决不肯跟肖洪玲一起住。肖洪玲和丈夫就拿出所有的积蓄,在中医大学附近买了套二手房。——肖洪玲父母后来执意把购房钱还给了她,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的房子离肖洪玲的住处很近,在一楼,有个小院子,阳光充足,活动很方便,还可以侍弄花草,三位老人非常喜欢。肖洪玲一下班就去陪伴和照料他们,欣喜地发现他们很快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奶奶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健康。

推己及人,肖洪玲想到了千千万万需要亲情和科学护理的老人。如何提高这些老人的生存质量呢?

“在很多国家,政府会按人群密度配置医生和护士,而我国缺乏这样的制度,绝大部分老人在家消极养病,得不到专业帮助。乡间的赤脚医生起到了一部分社区护理师的作用,但覆盖面远远不够。在工作中,我发现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的人非常少,我就常跟我的学生说,你们要把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护理专业的使命是什么?12个字:减轻痛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后两点在医院很难做到,医院的护理人员往往忙于执行医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治好就大功告成了。医嘱是有限的,而病情是会变化的,对于那些未继续就医的患者,医嘱的作用就更小,这时健康工作者就要跟进服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临床判断与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都更能胜任社区和家庭健康服务的跟进,这是你们的机会,也是你们的责任。

“另一方面,中医中药的方法,也更适合家庭护理。我从校园里经过的时候,路边随处可以见到药草:蒲公英、五行草、荔枝草……大自然是一个免费的宝库,合理选用药食同源的食物,防病于未然,可以节约大量医药资源。像在我们老家,端午的时候常会用艾叶煮鸡蛋给孩子吃。艾叶能温通气血、祛风邪,孩子吃艾叶煮蛋,可以预防感冒。

“中医护理的优势还体现在帮老人做心理调适上。部分老人衣食不愁,心理却很孤独,因为下一代把生存压力传递给了他们。这种压力更多体现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后代工作紧张,导致他们无暇在生活上照顾老人,也缺乏和老人的亲情沟通。专业的中医情志护理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推拿、按摩、艾灸、耳穴埋籽和中药泡浴既有助于缓解老人的躯体症状,也有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对提高生存质量有很大帮助。”

良好的教育令晚年幸福

如果说在健康水平显著低下的年代,护理一名瘫痪在床的老人只是管好吃喝拉撒、确保生命延续的话,今天的护理概念不再是这样粗放式的。“护理”不仅要帮助生命延续,还要提升生命的尊严和质量,提升老人康复的可能。

肖洪玲说,护理学在2011年已被国务院学位办确认为一级学科,与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并驾齐驱。同医疗专业相比,护理专业更重视人而不仅仅是疾病。除了人的生理方面外,还要从人所处的环境、社会状况、家庭关系、职业危险、心理状态以及医疗状况等方面进行考虑。她曾经对合肥市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有三种老人生活质量比较高:有爱好的老人;有一种健康的宗教信仰的老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人。

前两条不难理解,但“受教育程度”是如何影响到生活质量的呢?

肖洪玲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我爸爸妈妈所住的小区,绝大多数居民是学院的退休职工,有教授也有工人,退休工资并不高,但都很注重养生,喜欢养花、下棋、打太极。隔一条马路是另一个小区,小区里住着很多老红军,他们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你能想象到吗?很多老红军一有时间就去拣破烂。前段时间市政府推行“亮化工程”,免费给临街的房子刷漆、换玻璃窗,本来是个好事,可在这个小区就遇到很多阻碍,老红军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要告状——他们的待遇是不错的,但他们的心灵是孤独的,没有安全感的。”

在肖洪玲看来,现代意义上的幸福代表的就是一种能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教育能提高个人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发展。良好的教育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同时,对那些渴望接受教育的人来说,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里的教育不是狭义的,丰富的人生阅历也能帮助人们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可以被视为一种广义的社会教育。

如何健康地老去

当下,老人们中间存在着两种常见的健康观:要么特别在意身体,一点不适就草木皆兵;要么对自己的身体盲目自信,无论大病小病,都不放在心上。这两种观念都是有问题的,那么,如何形成科学的健康观?怎样才能够做一个健康的老人?

肖洪玲认为,这更多要靠国家从推广健康教育、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医保体系与养老制度等方面去建设,但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可以做的努力:无病预防,有病及时治疗,降低大病失能比例。要把保健的重点从治病转到预防上来。比如说预防老年痴呆,我们平时可以少吃食盐,多吃豆制品——每天、每顿都可以有;培养业余爱好;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很多老人会去跳广场舞,其实也要记得多读书。读书是大脑的体操,可以让大脑保持活跃,预防老年痴呆。

根据肖洪玲的研究,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不要独居。夫妻二人健在,具备和子女分开居住条件的老年人,最好选择夫妻共居的方式;独身且无再婚条件的老年人,最好选择和子女共同居住。

应更多关注老年女性。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而且老年女性承担主要家务劳动,缺少对外交流的精力和时间。

跟老伴搞好关系。伴侣是老年人的主要沟通对象,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心理弹性指数和应对环境改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子女孝顺。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传统养老模式,老年人对成年子女的依赖是客观的,子女应自觉承担起赡养老年人的义务。

[名家简介]肖洪玲,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基础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护理学会教育专家库成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理事,主编《护理学基础》(中国医药出版社)等教材,2015年主持国家老龄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猜你喜欢

老年人专业质量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