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创新研究

2016-05-11符明秋李佳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大学生

符明秋 李佳

摘要: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就必须直面机遇与挑战,在实践发展中不断优化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这成为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面临和适应的“新常态”。文章介绍了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创新意识等方面探索出一条优化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6)02006505

一、新常态的缘起、特征与发展

每一个时代总会涌现出许多带有时代烙印的热词,映射一个时代发展的社会风貌和实践需求。“新常态”一词是近一年多来“习式热词”的一个缩影,逐渐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和新论断。“新常态”一词起源于经济领域,这一提法最早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埃尔埃利安提出,“意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逐渐开始了低速、长期的恢复性增长过程”[1]。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自此,“新常态”这一提法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同年7月,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新常态”,同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作主旨演讲时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一词由冷转热,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熟知,并受到不同专家和学者的解读,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去。那么,何为新常态?笔者认为“新常态”一词不仅仅是新一届党中央对经济领域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更重要的是“新常态”反映了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新特征、新风貌和新需求,可以说它是反映一个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标杆和新符号。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事物的发展不同以往的面貌,它在实践发展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带有不确定的风险;新常态之“常”意味着事物的本质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它是事物相对稳定的状态,继续遵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持续、稳定地向前推进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新常态具有稳定性、创新性与多风险性并存的几大特征。例如,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以来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2]的新常态特征,一方面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创新;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与挑战。新事物的发展是不断深化和扩展的,“新常态”一词不仅仅适用于经济领域,随着实践需求的不断发展,“新常态”一词开始适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呈现出一定的普适性。经济因素是其他社会因素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新常态”一词的延伸运用必然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实践中不断向新的领域扩展、推进和深化。二、从传统到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常态下出现新特征从教育层面而言,新常态具有指导教育发展与变革的重要作用,因此将新常态视为一种思维方法,理性地判断和分析教育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能动地思考教育实践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风险与挑战,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在实践操作中更难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网络新媒体技术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面对网络信息的猛烈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变革,逐渐由传统走向网络,并且这种变革越来越走向深入和细微,已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改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和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分不开,是基于网络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新常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密切相关,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充分利用好这些网络载体,对大学生有效开展教育成为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新常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冲击下面临着新的风险、机遇与挑战,这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适应的新常态。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都展现出新特征。第一,内容传播的技术性特征。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变得日益依赖和注重技术,新常态下由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的新媒体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育主体可以在网络中获取丰富的教育内容资源,并及时、迅速地传递给教育客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和灵活。网络技术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据调查显示:网络开始成为大学生直接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62%的信息来自互联网等新媒体,其中QQ使用率达58.9%,搜索引擎使用率达54.3%[3]。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新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传授方式更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这使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也变得更加浅显易懂,这是传统的、仅局限于书本和老师传授的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第二,主客体关系的交互性特征。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使网络空间主体在获取信息时具有平等性,这使教育主体在对教育客体实施教育内容过程中很难再具有主导权和支配权,教育主客体成为网络中平等的个体,且互为主客体,受教育者根据自身价值认同自主选择相应的信息,因此教育者所实施的思想教育不再是“纯粹的思想教育”。同时,教育者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与受教育者展开互动,逐渐弱化了师生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中教师的影响力,通过虚拟空间使师生间展开双向互动交流,能够拉近彼此思想上的距离,让老师更加深入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者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适时地展开引导,并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教育载体的多样性特征。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广泛普及,便携式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载体;同时,社交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例如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已经在大学校园日益普及并成为大学生社交、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多样的网络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案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灵活多样,这些新的载体和形式改变了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主客体可以随时随地在新媒体平台展开互动和讨论,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得轻松、简单和有趣。第四,话语表达的相对自由性特征。“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话语空间,并提供了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网络事件、政治事件的互动和讨论中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的看法”[4]。这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为增强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民族意识提供了渠道。网络空间中的互动交流拉近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在“地球村”这个人类共同的社区里,人与人之间展开互动交流,结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会关系,使得大学生越来越成为网络中自由的个体。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鲜花与毒草并存,新常态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呈现出新特征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方法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为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就必须直面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问题,不断优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新常态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问题分析(一)教育内容结构不完善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发展中缺乏与时俱进的方式,使得教育内容结构不完善,越来越脱离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这是导致现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新媒体促使新常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变化,而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却相对固化,教育内容偏重工具性价值,在实际操作中较突出内容的政治性主导,却忽视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大学生的德性塑造[5]。新常态下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当然,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的优化并不意味着否定以往,而是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继承和优化,不断结合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实际,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添新的血液。

(二)话语传播相对滞后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受到消解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正在降低和瓦解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每个主体都是平等的,教育主客体双方在平等的信息共享模式下互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对任何问题的看法均具有平等的话语权,教育主体在某些时候施于教育客体的知识和内容已经被“捷足先登”,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传播相对滞后,使教育对象难以受到认同,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受到影响。另外,大学生作为网络中的活跃分子,通常喜欢发表网络舆论意见来表达自我,但在很多时候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并不能很准确、很真实地看到网络舆论事件背后的本质和全貌,这使大学生的舆论意见比较缺乏理性;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教育和引导,那么就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话语传播滞后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漠视和淡化,这使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三)教育方法陈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足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运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发挥其功效和作用,陈旧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中越来越不能适应和满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思想政治教育魅力不足,吸引力越来越差。例如,课堂教育、会议讲座、学生座谈的传统方式显得单一和落后,在现行教育模式和网络发展背景下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足,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兴网络载体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且迎合了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实践发展中突破瓶颈,就必须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6],借助网络新媒体技术,选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和载体,不断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空间[7]。

(四)教育思维单一封闭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力不足网络的全球性与开放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而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仍束缚和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这体现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习惯用封闭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格格不入,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看到问题的全貌,抓不住问题的要害”[8]。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让人们看到网络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对人们单一和封闭的思维产生了巨大冲击。这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认识到,要解决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就必须深入网络,通过多角度、综合性的思维方法去研究和分析问题,树立灵活多样的思维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创新、有突破。四、新常态下优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一)以优化教育内容为重点,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在新常态下,要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就必须把优化和完善教育内容作为重点和首要任务来抓,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并结合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特征,不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9]。

第一,突出主旋律,优化基础理论教育。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只有鲜明的主题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长效作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不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道德素养教育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内容,突出主旋律,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第二,适时更新内容,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广大网民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而网络新闻和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和频率都很快,对于大学生集体而言,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及时收集大学生舆情信息,适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做好教育把关和引导;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有区别地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的开放性、民主性、交互性和平等性等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与大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在了解大学生内心意愿和情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第三,贴近大学生实际,完善教育内容结构。教育内容的实施要做到以人为本,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在网络中,大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在教育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大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针对不同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网络沉溺、社交焦虑和恐惧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及时矫治。随着时代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必须要优化升级,对于不完善的部分要及时补充,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需求。

(二)以优化教育方法为动力,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第一, 灵活使用新兴网络载体,不断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远远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如果能开发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软件学习工具,同时在设计上力求新颖、简洁,让学生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学会做人。例如,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内化于游戏中,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加强自身理论基础的学习。从目前来看,上课时玩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课堂中的普遍现象,但如果将一款上课签到后自动断网的软件运用到大学课堂中来,那么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一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杜绝。

第二,完善教育者网上工作考核机制。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教育者网上工作考核机制,以制度的方式规范教育者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建立健全的考评奖惩机制。“建立教育者网上工作责任制可以保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教育主体各司其职,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萎的情况。”[10]由此可见,工作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巩固网络思政教育方法有效开展的重点任务,只有制度规范,才能让各项网络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当前网络信息错综复杂,大学生深受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例如,色情、暴力等负面网络文化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腐蚀,大学生在网络论坛、贴吧及微博中偏执舆论意见的表达等。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制度,通过技术手段过滤不健康网络信息,同时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和管理,将“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不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工作机制。

(三)以培养创新意识为前提,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创新是事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网络阵地站稳脚跟,就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在新常态下,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具有巨大的潜能,因此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一定要转变工作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综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指出:“新世纪新时期,一些科技成果转化速度非常快,一些新产业爆发释放出巨大能量,使我们意识到必须推动要素集合,推动协同创新,形成创新力量。”因此,我们在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综合探索各种实践方式,实现协同创新。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任何的方法也不能离开整个体系单独来分析。一般地说,任何的方法,不管哪一种方法,如果我们把它离开其他的方法,离开整个体系,离开整个综合影响来单独分析的话,那就不能认为是好的方法,也不能认为是坏的方法。”[11]由此可见,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要素,才能更好地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互联网发展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对社会进步产生着极大影响,它的生命力在于其发展过程中能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需要不断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其一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造,时刻把握网络时尚脉搏,不断将新兴载体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有机融合,如运用当下流行的载体如微信、微博、微视等开展工作;其二是主动探索新方法,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潜能,创新技术,协同推进网络方法的创新。相信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优化与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庆.“新常态”下高校构建平安校园的新思维新举措[J].科教文汇,2015(3):115.

[2]田俊荣,吴秋余.新常态,新在哪?[N].人民日报,20140804(1).

[3]吴布林,刘家梅.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江苏高教,2013(6):111112.

[4]丁振国,杨玲玲.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67.

[5]欧雪松.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57158.

[6]王刚.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7160.

[7]张宝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载体的功能[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16119.

[8]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36.

[9]全晓松,陈永华,徐小华.高校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993.

[10]白萍,王娇.高校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研究[J].前沿,2012(11):163.

[11]安·谢·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 耿济安,高天浪,王云和,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01.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