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社会组织工作精细化

2016-05-11王劲颖

党政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党组织社区

○ 王劲颖



推进社会组织工作精细化

○ 王劲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正能量。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形成共治合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社会组织工作方面,要向前迈进 “三大步”,推进社会组织工作精细化。

一、党的建设要迈进“一大步”。社会组织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先拥有了“坚持党的领导”再拥有“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社会组织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和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10月召开了全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从基层实践来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难,党组织覆盖更难。目前全国社会组织总量超60万个,党组织覆盖率约4成。有的即使建立了党组织,也存在“僵尸组织”的现象。从上海情况来看,根据市社团局的数据,2014年底全市社会组织12363家。根据《中国社会组织动态公众号》的数据,2014年底上海社会组织建立独立党组织2259家,同时建立636个联合党组织覆盖2989家社会组织。在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方面,既要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率和党组织覆盖率,更要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和激发党组织活力,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作为登记管理机关,一方面,要坚持加强党建,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把好社会组织“登记关、年检关、评估关”;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行政,在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的法定时限内做好行政审批工作。社会组织人才建设至关重要,坚持党管人才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人才可以分为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志愿者等三个层面。根据《中国社会组织动态公众号》的数据,上海的社会组织中,52%的发起人由党员担任,36%的非党发起人成为“党建之友”。根据上海市社团局的数据,2014年底全市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数超过27万。此外,全市专业社工达1.4万人,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实名注册志愿者达180多万人,如果充分挖掘,可以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充沛的公益人力资源。在党的建设要迈进“一大步”方面,如何做到加强党建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的精准定位,实现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无缝衔接”?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力,引领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坚持党管人才,把社会组织人才纳入党管人才的工作范围?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精准施策。

二、政府扶持要迈进“一大步”。以前有一种说法,在社会组织工作方面“党建要进一步,政府要退一步”。现在看来,“政府是退一步、进两步”,合起来也是迈进“一大步”。政府“退一步”是指在“政社分开”方面“退一步”。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深入研究总体方案,就会发现“脱钩范围”比我们以前理解的行业协会商会的范围更大,包括会员主体为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的单位、同业人员,或同地域的经济组织;名称以“行业协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联合会”“促进会”等字样为后缀;在民政部门登记为社会团体法人。这实际上为各类社会组织的“政社分开”指明了方向。政府“进两步”是指在“政社合作”方面“进两步”。其中,一步是提供资金,即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另一步是提供场所,即政府搭建社会组织孵化园、创新园、创业园等孵化基地。从上海情况来看,全市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即政府用于支持社会组织的资金从2010年的约2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约8 8亿元。2 0 1 5年5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本市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实施意见》,6月市财政局印发了《上海市市本级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目录》,市民政局、社团局印发了《建立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试行)》。目前“上海社会组织网”公布的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合计8700多家。同时,全市各级各类孵化基地已有23个,其中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届上海公益伙伴日。在政府扶持要迈进“一大步”方面,如何做到“政社分开”和“政社合作”有机结合的精准定位,实现政府从“划桨”到“掌舵”再到“服务”的转变?如何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在社会组织领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吸纳社会就业,发展社会服务业?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精准施策。

三、社会参与要迈进“一大步”。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参与更要迈进“一大步”。这“一大步”可以分为三小步:培育参与主体、搭建服务平台、拓展资源渠道。第一小步,培育参与主体,即实施直接登记改革、积极培育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2013年12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民政事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指出,实施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从上海情况来看,2014年3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民政局制订的《上海市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若干规定》,明确对全市范围内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同时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民政局关于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社会组织自我监督、法律监管、政府监管、社会公众监督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社会组织自律自治有方、法律监管有力、政府监管有效、社会公众监督有序的现代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2015年7月,市民政局、市社团局、市社会工作党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文广影视局、市司法局、市体育局、市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本市社区社会组织的若干意见(试行)》,对于成立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社会组织,可依法申请直接登记。第二小步,搭建服务平台,即加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平台。2015 年6月,市民政局、市社团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体系,在服务社会组织发展中发挥枢纽作用,并明确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要求。目前,上海已建成市、区(县)、街道(乡镇)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服务中心184家,其中黄浦、普陀、杨浦、闸北、静安、闵行、嘉定、金山、徐汇等区已率先实现街镇服务中心全覆盖。第三小步,拓展资源渠道,即探索成立社区基金会,有效拓展基层社会治理的资源渠道。2015年6月,市民政局、市社团局印发了《上海社区基金会建设指引(试行)》,推动在有条件的街道(乡镇)成立社区基金会。目前,全市已成立社区基金会10余家。在社会参与要迈进“一大步”方面,如何做到直接登记和综合监管有机结合的精准定位,实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如何加强建设、提升功能,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如何引导社会资金成立社区基金会,实现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激发社区自治活力的目的?这些问题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精准施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在“党的建设、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等方面迈进“三大步”,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工作精细化。

(作者单位: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社区建设与管理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党组织社区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清华党组织公开
社区大作战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3D打印社区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