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
2016-05-11卢琼
卢琼
【摘 要】分析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背景,阐述对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评价进行改革的思路,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课教学评价制度,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 文化课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70-02
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其中文化课如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是各个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直至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具体可操作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评价体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评价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背景分析
1980年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改革的几点意见》提出职业高中培养“具有相当普通高中文化水平,并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劳动后备和技术后备力量”。要求中职学校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仅仅是相当高中学历文化水平,教学评价标准可参考普通高中的评价标准。200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开设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开设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文件中明确了文化课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不再强调要达到高中文化水平,也没有明确评价标准。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将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定位在提高个人素质、为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三个方面。2009年教育部颁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大纲,第一次对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提出了考核与评价要求,对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但是,对文化课教学考核评价的提法仍过于笼统,评价僵化而单一,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无论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都缺乏具体的标准,使学校、教师很难把握评判尺度,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评价制度,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课教学评价制度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又是教学到达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的诊断,它应该是教育者自觉、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职学校的文化课虽然与普通高中所学的学科一样,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文化课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它对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促进专业课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对文化课教学评价当遵循“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考核与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要有针对性,考核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
(一)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课的价值,树立积极的文化课学习态度、动机和兴趣
中职学校学生在众人眼里是中考的失败者,存在诸如学习懒散、行为习惯差等不良习气,为此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观察他们,从中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心灵的火花,唤醒他们的上进心。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另眼看待,更要从细节中表现对他们的爱护与关怀。尊重学生,并给学生以自信,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与学生讨论,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成长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制订一个相应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督促和辅导,使学生不断地向成功的方向前进,让学习看到一个一个的进步。从而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增强他们的信心。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基础,不同的学生要不同对待,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使用激励性语言全面、客观地描述学生的状况,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投入文化课的学习。
(二)充分发挥文化课作业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
作业是考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可以是课后作业,也可以是课堂作业或口头作业,如习题解答,学习体会,小实验或小调查报告(书面、口头)等,尽量让作业形式多样。这些作业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可以是量化评价,也可以是定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的过程要简单可行,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一定的高度,制订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不能没有标准,更不能一味迁就。通过作业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三)采用发展性教学评价,使用多把“尺子”衡量不同的学生
中职学校的培养对象是社会所需的技术劳动者,对不同的劳动者,其素质、智能结构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不能象普通高中那样通过高考一把尺子去衡量。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比较适合中职教育。它打破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7—9种多元智力,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知识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文化课没有兴趣,只求得在学校学得一门技能,尽快走上社会。而文化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基础,不同的学生要不同对待,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特别关注某阶段或某方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施“差异评价”“激励性评价”, 让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所特长的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道路,唤醒他们的自信心。用“多把尺子”考核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整个评价过程呈现积极向上的姿态,让学生从发展性的评价中看到自己闪亮的一面。
三、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一)调动教师参与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评课、研究课、观摩课等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每个文化课教师多听取来自教师、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等多方面意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及评价行为,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教学能力,并在整个教学评价机制中,起到一个好的主导作用,为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二)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评价
老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评价方案,根据学科教学特点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时应注意各学科、各年级、各班、各个人的特点,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要分类设置目标,建立学生档案,发挥评价的功能,充分引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绝不放弃文化课的学习;对中等学生要特别呵护,要注意心理疏导,使他们明白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对“弱势群体”学生要耐心指导,使学生“愿意学,学得会”。
(三)坚持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原则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阶段性的学习检测只能反映学生在某些方面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具备的某些能力,而不是全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传授者,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细节,最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收获与成长。教师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找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因此要从学生的整体把握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收获,鼓励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的发展注入动力。
总之,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摒弃旧有的只重视分数的单一性评价,建立符合客观实际,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提高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仲涛.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2]俞启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制度改进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12)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