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丹县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技术集成应用分析

2016-05-11黄汉爱黄琪

防护林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集成技术半干旱干旱

黄汉爱 ,黄琪

(1.山丹县退耕还林工作办公室,甘肃 张掖 734100;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



山丹县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技术集成应用分析

黄汉爱1,黄琪2

(1.山丹县退耕还林工作办公室,甘肃 张掖 734100;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

摘要文章结合山丹县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通过采用整地集水、灌根节水、覆膜保水、蘸根蓄水、靠根用水、选苗省水等6种不同的节水造林技术,在山滩旱地进行了节水造林应用分析,找出了提高山丹县干旱山区山滩旱地节水造林技术。通过应用研究,该技术由于使用方法简便、节水效果明显,在干旱山区林业工程建设中可广泛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节水造林;集成技术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解决因干旱少雨,降水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等自然因素对造林质量的制约,我们立足实际,采用大坑、深栽、浅埋技术,利用天上水、集聚地表水、灌好座根水,有效解决杂草与苗木争水,提高干旱山区造林成活率,确保苗木正常生长;同时,探索性地选择引进、推广应用了蓄水渗膜袋、森露固体水、聚乙烯地膜、保水剂等节水造林材料与ABT生根粉和GGR等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节水保墒造林技术,在干旱山区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使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充实,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显著提高。

1自然概况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海拔1 549~4 444 m,属大陆高寒半干旱气候。近年来,由于南部沿山区大量开荒、水源涵养林区植被退化及降水量的减少,全县的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地下水位已下降15~17 m。据水利部门资料显示,2015年全县缺水达到了1.57亿m3,县境内二、三类地区大面积靠降雨耕作的土滩旱地面临绝产、绝收[1]。同时,县境内土地沙漠化严重,气候环境恶化,全县沙漠化土地面积10 933.3 hm2,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7 866.7 hm2,受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耕地12 533.3 hm2,草地9 733.3 hm2,村庄20个。逐步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但造成天气持续干旱、降雨稀少,而且制约了造林绿化进程,对林木成活和生长造成极大危害。

2节水造林技术应用

2.1整地集水

2.1.1方法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水平阶、鱼鳞坑等大坑(穴)整地方式,将秋季7、8月份雨水和冬春季积雪聚集到坑内,保证苗木一年生长用水。同时,通过整地,可清除杂草,解决杂草与林木争水矛盾,促进林木生长。

2.1.2范围整地集水造林在山丹县推广应用8 a,该项技术在干旱缺水、杂草生长茂盛的地段推广应用成效比较明显。2015年,山丹县使用该项技术,在大马营镇、老军乡、霍城镇、李桥乡和位奇镇等山滩旱地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面积1 500 hm2。

2.2灌根节水

2.2.1方法把苗木放入植树穴,埋土1/3,踏实,浇水0.5 kg;再埋土1/3,踩实,浇水0.5 kg;然后提苗,使苗木根系舒展,再在上面覆一层表土。

2.2.2范围在山丹县推广应用该技术6年,在运水不方便、大田灌溉条件不允许的地段推广应用成效特别明显。2015年,山丹县采用灌好灌足苗木座根水节水造林技术,在大马营镇、老军乡、霍城镇、李桥乡和位奇镇山滩旱地人工造林中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面积1 500 hm2。

2.3覆膜保水

2.3.1方法根据不同的整地方式,在苗木栽植浇灌座根水后,将地膜裁成大小与水平阶、鱼鳞坑面积稍大的块,中间打一个孔套在茎上,铺于坑上,并在薄膜上打数个孔洞,有利于水渗入,然后用土将薄膜四周压好。

2.3.2范围在山丹县推广应用地膜覆盖造林已经4 a。该项技术在干旱缺水、杂草生长茂盛的地段推广应用成效比较明显。2015年,山丹县使用聚乙烯地膜6 222 kg,在大马营镇、老军乡、霍城镇、李桥乡、位奇镇和国有林场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面积400 hm2。

2.4蘸根蓄水

2.4.1方法将ABT生根粉、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或保水剂与农家肥混拌成浓度50 mgkg-1泥浆后,对苗木进行快速蘸根处理,然后进行造林。

2.4.2范围在山丹县推广应用ABT生根粉、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保水剂蘸根造林3 a。该项技术在山滩旱地造林中推广应用成效比较明显。2015年,山丹县使用ABT生根粉和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1 152 g,保水剂150 g,在大马营镇、老军乡、霍城镇和陈户乡等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面积400 hm2。

2.5靠根用水

2.5.1方法把苗木放置在植树穴中,将蓄水渗膜袋装水封口后,或将森露固体水靠近苗木根部进行造林,由空气湿度自动调节放水,提供苗木用水需求。

2.5.2范围蓄水渗膜袋和森露固体水使用面积不大,仅选择干旱缺水、冰草生长茂盛、造林成活率低的大马营镇双泉滩、陈户镇山湾村、霍城镇刘庄村、李桥乡上寨村、老军乡郭泉村等地段进行了试验。使用蓄水渗膜袋470个,森露固体水20瓶,试验面积3 hm2。

2.6选苗省水

2.6.1方法选择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的沙棘、柠条、沙枣、红柳、白榆、杨类等乡土树种,与其他技术措施结合后进行造林,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单独使用时,可作为常规造林技术,即采取穴状整地方式,栽植时每穴灌水5 kg后覆土保墒。

2.6.2范围在全县8个乡镇、22个村进行了造林对照,推广应用面积2 130 hm2。

3应用成效分析

3.1造林成活率分析

通过采取节水造林技术措施,造林成活率为62.4%,比常规造林技术提高了20.4个百分点。其中整地集水技术措施提高了15.3个百分点,灌根节水技术措施提高了43.8%,覆膜保水技术措施提高了27.7个百分点,蘸根蓄水技术措施提高了24.5个百分点,靠根用水通过灌根节水技术措施提高了9.2~47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 不同节水造林技术应用成活率

表2 不同节水造林技术用水量与用工量

3.2节水省工分析

通过采取节水造林技术措施,比常规造林节约劳动力20 803个,节约水资源4万多m3;由于蘸根蓄水措施投资高,不适于大面积造林,但是对大苗移栽成效比较明显(详见表2)。

3.3苗木生长情况分析

采取节水造林技术措施,比苗木当年新梢平均生长量达27.4 cm,比常规造林高10 cm;地径生长量达0.32 cm,比常规造林粗0.12 cm;树冠生长量达33.8 cm,比常规造林粗12.8 cm(详见表3)。

表3 不同节水造林技术苗木生长量

3.4综合效益分析

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技术在山丹县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进行了广泛推广应用,推广应用范围涉及全县8个乡镇、12个国有和个体农(林)场,推广应用面积5 933.3 hm2。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933.3 hm2,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4 666.7 hm2,其他工程人工造林333.3 hm2。通过实施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技术,节约水资源4万多m3,增加农田灌溉面积12.7 hm2,直接增加经济收入11.43万元;节约劳动力20 803个,间接增加经济收入166.424万元;栽植的沙棘、柠条、杨类、沙枣、白榆等苗木800多万株,使苗木平均成活率提高了20.4%,且生长旺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结论与建议

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技术节水效果明显,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干旱山区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施、林业科技推广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推广应用表明,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技术不论在气候干旱、降雨稀少的山滩旱地应用,还是在绿洲中部高效林业生产中都具有很好的集水、节水、保水、蓄水作用,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4.040

作者简介:黄汉爱(1970-),男,甘肃山丹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及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27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4-0104-03

猜你喜欢

集成技术半干旱干旱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基于距平的白城地区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临夏地区干旱特征及干湿气候区划
试析制药企业MES与ERP的集成技术及应用
夏季高温干旱时节高山蔬菜种植管理策略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长江流域旱情监测研究
王佩:为半干旱地区集聚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