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特色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创建

2016-05-10朱桂林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周朴园李老师热情

朱桂林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再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

曾经有幸聆听了校优质课评选,老师们的精巧构思更能在四十五分钟内淋漓尽致地呈现,我也就荣幸地尽享了这次思考与学习的饕餮盛宴,同时对高效课堂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教师的信心——学生热情的稳定剂

自工作以来,听了无数节课,也领略了很多老师的不同风格,其中大多为常态课,老师们或平易或激昂,都体现着不一样的个性。而有一些老教师久经沙场,已经不需要以高亢的声音,高昂的激情来赢得学生了,魅力就足以稳定学生的热情。然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则必须要以十足的信心来点燃学生的积极性。这次听课过程中,接触了很多老师,日常生活中很温和,特别是一些女老师,平时说话声音甚至很小,但一旦站在课堂上,激情就自然灌注于全身。这一点,其中两个中年老师印象尤为深刻。坐在下边听课的我以学生的身份,学生的心理体味到:这样的教态带给学生的是一种端正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区别于散漫、怠惰的心理,这种外在的力量就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说,老师的自信首先稳定了学生的情绪,继而则是稳定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的充实——学生热情的膨化剂

怎样才算作一节充实的课?是老师的夸夸其谈,博引古今?还是单纯学生表现,文思泉涌?我想都不尽然。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一节真正充实的课可以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这无疑是学生学习热情的膨化剂。这次听课中我在课堂充实方面收获了以下几点:

1.细节挖掘

这次的听课体验,让我始终念念不忘的是李老师的《雷雨》。就是基于李老师对细节挖掘的深入。这节课开篇平平,导入,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和前面的老师没什么区别。从分析周朴园的性格开始,李老师就展现出他的细腻之处:他并没有直接放开让学生去找周鲁二人的语言并概括各自的性格特点,而是提出第一个问题“从哪些语言能读出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请注意这里不是性格特点)”这样学生自然会找到周朴园猜测鲁侍萍性格的几处语言,接着师生共同揣摩赏析周具体的心理。这个问题,不直接又不隐晦,同时还兼具一定的思考力度。这样的问题才是课堂上最需要,也是最有效的引导。

接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由周的心理联系到周鲁关系,进而探讨他们之间的感情,而这里也是整堂课最为精彩的一处。

李老师没有局限于我们平时分析的周朴园责问、温情笼络及用钱打发的几个环节,还发掘了“无锡……无锡是个好地方”“三十年前”“你们”等细节带领学生认真揣摩,把周朴园真正的心理变化和心路历程挖掘得相当到位,并用“曹禺《雷雨》创作问题”加以印证,体现了严密的思维。进而总结出周性格中的伪善、自私、冷酷、阴险其实是带有严重社会色彩的。

这样的周朴园,鲁侍萍还能接受吗?继而对鲁的性格做了简要分析。整节课虽然只是重点分析了周朴园的性格,却并没有容量过少之感,反而更显充实,这要完全归功于吕老师对细节的挖掘功夫。

2.形式多样

相对于形式多样的课堂,老师单纯讲,学生单纯记的课堂形式显然要枯燥得多。從这个角度来说,林老师课堪称典范。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有一处写作训练已经很难得,而张老师的课却进行了两次,这本身就是课堂设计的高妙之所在。而且两处的形式各有不同。如在分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进行的是赏析和描绘画面的练习,而分析第五段的时候则是“从原文选出几组词,以对偶形式替王勃抒怀”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不同角度训练自己的思维和写作水平。

3.引导方式

教师的引导方式,看似与课堂的充实不相关,实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引导方式可以带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品味文字的魅力,那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态度要自然亲切,比如王淑荣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在第一时间和学生拉近距离,如此,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当然,文学素养无疑也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条件,比如张老师的文笔,在讲授《错误》这首现代诗的最后,张老师就以游子和女子的口吻分别作了一首诗,赢得了所有学生的敬佩。有如此才情,学生恐怕难以抗拒这样的魅力。

4.精巧构思

精巧的构思永远都是课堂恒久不变的目标之一,有了完美的构思,就是充实课堂的框架,其余便是简单的加入内容了。比如范老师的《雨巷》就以拍电视诗歌为整节课的思路,巧妙地把诗歌的定位、内容的解析融于拍摄的过程,而且各个环节拿捏得非常到位,是本次优质课很出彩的一节课。

三、课堂评价——学生热情的助推剂

除了以上的分析和收获以外,准确合适宜的课堂评价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节优秀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认为好的课堂评价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中肯

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可以建立起学生的充分的信心。如学生替王勃抒怀的对偶句写得很精彩,魏老师的评价是:隔着千年茫茫的王勃在此找到了知音。一个有文采的孩子往往有着深沉的情结,这样中肯而不是文采的评价我认为是最为恰当的。

2.智慧

课堂中难免会出现表现不够出色的学生,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化尴尬为一笑。比如:在学生揣摩角色读鲁侍萍台词的时候,有一位女同学就把鲁的积怨语气演绎成了泼辣,于是老师说:演绎王熙凤,你将是最好的角色。这样的评价化解了老师和学生的双重尴尬,是很好的评价方式。

3.幽默

幽默是智慧的一种表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是男老师们的特长。也更能体现老师的魅力。

总之,自然的,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我们要更努力地揣摩课堂中的每一句话,完善我们的舞台。这一次听课体验,让我受益匪浅,总结不够全面也不够详尽,但我会在自己的实践中慢慢品咂这些优质课的长处,以勉励自己,创造具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周朴园李老师热情
该得奖的李老师
热情的树
那一年的春风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热情”的沙漠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雷雨》(节选)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