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2016-05-10李文元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中历史新课改

李文元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针对不同的课型、课程内容、学情创设最佳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人物教学法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研究

历史学科承载着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受高考的导向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历史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完全受到重视,限制了历史课程教育功能的展示。全国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展示机会,进而追求有效教学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

一、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试图通过知识与能力、态度的结合,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总体目标。与旧课程相比,目标设置上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学习品质,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主动发展奠定基础,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以此为出发点,牢牢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设置三维目标。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三维目标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比较容易设置,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就要注意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将此目标设置为选择自己探究的主体,从网上、课本或是其他途径有侧重点的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百家争鸣的相关信息,加以分析,整合;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方式深入探讨各家思想的核心要旨,从而理解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在当时的影响。这个目标就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动了学生自主动手、探究的积极性,可以说是比较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认知历史、再现历史、感悟历史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黑板、教科书,现如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因此,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语言、图片、实物、模型、音频、视频等来丰富历史课堂,合理利用各种手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下而以《抗日战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运用来说明。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安全的环境下,对战争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根本没有感受;仅从教材中的叙述,也不足以让他们去理解国人所蒙受的苦难与屈辱,也就无法真正认识和平与幸福的可贵。笔者在教学导入时,运用《南京大屠杀》及《黑太阳731》的视频片断创设情境。日军的兽行直接呈现在学生的而前,学生们震惊了,对战争的残酷尤其是日本军人的残忍有了直接的认识。很自然地笔者设计的问题就成为了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日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中华民族又是怎样抗战的?从中我们应当吸取哪些教训?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后而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这样除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外,还达成了情感目标之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学生最熟悉的是自己的家乡,恰当选用运用乡土教材或是身边的例子较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情感体验,从而“神入”历史。

三、开展有效的多元课堂教学

1.讲授引导式教学

所谓讲授引导式教学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突出了专题性,内容线索明显,但忽视了知识的完整性,跳跃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补充大量的材料,老师的讲授是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可以运用学科本身的特点,采取讲授法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历史概念、总结历史规律,深化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如:在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对于教材中关于古希腊文明材料提及甚少的现象,笔者则以讲述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深入认知,即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在长期的海外贸易中,形成了平等互利的观念,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要求用民主充分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来保卫城邦、对外掠夺,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有了必要性。强化了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认识和了解。

2.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而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是启发学生心智、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途径。所谓探究式教学,即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来制造玄机,誘发学生自主深入探究,进而形成双向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如:再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时,笔者首先提出问题:①什么是“冷战”政策?美国为什么推行“冷战”政策?②美国的“冷战”政策具体有何表现?③如何认识“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④社会主义阵营中主要有哪些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中国加入产生何影响?⑤欧亚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⑥苏联等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⑦“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有哪些?⑧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是什么等,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3.活动式教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中每个模块都添加了一个探究活动课,可以说他是以一种创新课堂形式出现的。历史活动课属于学科活动课,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来渗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开放性等,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升华。

四、结语

高中历史新课程需要一个灵活多样的历史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去探索历史的奥秘。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人物为中心的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它适应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对历史的思考、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更好地认识自己,服务人生,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岩.略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40-41.

[2]曹若溪.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55-56.

[3]梁海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极光,2015,(09):30-31.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高中历史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