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施教为学之变

2016-05-10李雯歆钟坤良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知识网络主人新课程

李雯歆 钟坤良

摘 要:新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的包办者,而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实践的引导者,知识升华的促进者。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愿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条件。

关键词:新课程;知识网络;主人

学生愿意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新课程理论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环境,达到知识网络的升级。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由“无疑”而“生疑,由“生疑”而“释疑”

按照新课程理论的观点,学生进行知识升华时,存在“吸引”和“排斥”两种基本过程。就知识的吸引而言,新知识的获得意味着旧的认知格式的改变。要改变学生的认知式,我们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激发学生现有的知识网络。然后有意识、有目的去设置知识的冲突,破坏原有知识网络的平衡,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由“无疑”而“生疑”,引起求知的欲望,力求找到新的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升华,由“有疑”而“释疑”,完成知识的系统掌握。

如,学生已学习了力、牛顿定律等知识,对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进行功率P=Fv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引入:

(1)你能在静止状态下提起重力为50N的物体吗?

学生一致认为:能。

能坚持多久?

至少5分钟、10分钟、20分钟等等。

(2)你用50N的恒力推质量为20kg的静止的小车,小车与地面的摩擦不计,能推动吗?

能推动。

(3)能坚持多久呢?

2h?10min?1min?10s?5s?

学生首先估量了50N的力有多大,心想用这么小的力,我肯定能坚持很长的一段时间。

按着进行估算:a=F/m=2.5m/s。

若t=10s,v=25m/s。

不可能达到

若t=5s,v=7.5m/s。

不行

进一步计算分析:若某人最大功率为500W,他能坚持多久?经计算,只能坚持2.5s。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知道,不能光从力的角度考虑,Fv结合后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这里,提出第一个问题,是激发学生对旧的知识的再现。第二个问题就是制造新旧知识的冲突,使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只用这么小的一个力,我怎么就会坚持不住呢?原有的认知体系被动摇,引发了调整认知体系的需求,从而为学习功率概念创设了良好的求知欲望。

不仅通过思考、论证可以创造认知冲突,也可以通过实验设置认知冲突,引起学生认知体系的不平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寻找新旧知识的纽带,实现知识的升华

学习过程中,学生用现有认知网络去实现知识的升华时,他是处于一种质的认知升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長点”,通过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比较,进行理解与记忆,并通过一系列的验证与应用,将新知识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网络之中,扩充认知的网络。这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更要研究新旧知识的不同之处,着重在旧知识上“生长”出新知识,协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质的变化。

在学习“回旋加速器”前,学生已学习了电场知识,知道了电场对带电粒子的加速作用,也了解金属对电场的屏蔽作用。加速是“已知”的,交变电源、回旋是“未知”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桥梁。我们可以围绕“怎样才能获得能量较高的粒子?”进行教学设计。··

怎样才能获得能量较高的粒子?

学生答:利用电场加速带电粒子。

经电场加速后,粒子的能量还不够大,怎么办?

学生答:多级电场加速。

要保证带电粒子一直加速,对电源有什么要求?

学生答:交变电源。

带电粒子速度越来越大,怎样才能使粒子一直加速?

学生答:同步条件。

这种直线加速器很长,能不能减小长度?

学生答:磁场回旋。

……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直线加速器与回旋加速器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用直线加速器作为铺垫,再加上“磁场回旋”,说明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就“水到渠成”了。

三、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接近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激发联想、唤醒经验、帮助记忆。真实的情境,可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理论问题具体化,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应充分地加以利用生产、生活、科技等中的物理情境。到附近的工厂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力、热、光、电等知识;结合身边的事例,开展物理小课题研究,真实、具体,既能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实践能力。

除了利用参观、实验、多媒体、板书、板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外,还要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情境,创造一个思考问题的情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高校地学习。

四、加强合作学习,建构知识新的网络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这样的理解往往是不完善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设计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具有启发性。能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情绪,有利于讨论、交流的进行。例如,学习楞次定律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阻碍”一词,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感应电流方向如何?你能说明“阻碍”一词的含义吗?为什么用“阻碍”一词而不用“阻止”呢?

(2)具有序列性。要使讨论逐步深入,学生的认知不断完善,设计的问题就应当是递进的、有层次的、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学生初学楞次定律,会把“阻碍”理解为“相反”“反抗”。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①闭合电路中原磁场方向如何?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如何变化?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何?与原磁场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④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何?与原磁场方向又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讨论,总结出“增反减同”的规律。

(3)具有开放性。问题具有不同的回答方式,有思考的余地。不要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书上写明的答案,用教师的思维来框定学生的思路。

(4)具有发展性。设计问题,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引发一些新的思考,揭示物理本质,培养创新精神。

讨论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成为学习群体中的一员。教师要认真、专注地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也要善于发现学生通过发言暴露出来的问题,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及时给予指正。

猜你喜欢

知识网络主人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主人有的我也有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主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