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职业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6-05-10黄珍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学改革职业

黄珍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诞生是数学教育改革深化的标志,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区越来越多,数学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在改革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绩。相对而言,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数学教改热潮中,关注普通高中的似乎更多些,而职业中学的数学课程改革则少有人问津,并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借鉴经验。本文拟在分析职业中学数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中学的数学课程改革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职业;中学;改革

数学教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首先要形成新的课程思想,就是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不再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一、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与新课程理念的提出

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做笔记,老师讲实验方法、学生操作。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注重书本知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教学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纯粹地将老师的思想和语言复制为自己的,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方面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目前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讲授存在无效现象。目前,国家已经全面开展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也随之启动。相对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来说,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较滞后,特别是在数学教学方面,没有很好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还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益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提问或提问无有效。个别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顾自地讲,非常卖力,非常投入,但是从没想到要向学生提问,整节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学生根本没有学习欲望:有些教师也提同,不过这些提问与不提问几乎没什么区别,像“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除了浪费时间外,别无其他意义,不如不提问;还有一些教师也精心设计了提问,不过问题过于偏、难,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可以试着解决,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根本无法解决,这样学生“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式的问题毫无意义。二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讲授方法不恰当,学生不易接受,容易忘记。教学中,觉得课堂时间太短,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为了节约时间,提问之后,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甚至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现象存在,这样教学时间是节约了,可学生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获得知识,只能是死记硬背,很快就忘记了。三是教学中讲授没有节奏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给人的感觉就是平铺直叙,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语调,没有抑扬顿挫,教学中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深刻,没有强调,没有要求。学生听了不知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在学习时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

(2)现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知识内容不适合学生基础,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现在的职业学校数学教材与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如出一辙,个别学校甚至用的就是普通高中的教材。这样的教材逻辑性、严谨性太强,过于抽象,与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不适应。知识内容方面:职高教材过于强调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和逻辑性,与职高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也与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相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根本无法与现行教材中数学内容有机衔接,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大大增加,长期下去,学生就会由学不懂到不想学,不愿学,不敢学,甚至厌恶数学。

三、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的基础平台。职业中学的数学课程具存多重教学任务,是满足专业的需要(工具性),二是满足培养文化素质的需要(基础性),三是继续深造的需要(发展性)。随着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确立,数学课程的设置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要为学生后继学科的学习和就业选择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为专业和学生个人等的多种需要提供灵活性和选择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准确定位课程目标,调整课程的内部体系。理想的课程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要符合市场的需要。但正如前所述,基于职业中学师资情况和生源状况的现实,职业高中的数学课程目前还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力争找到两个方面的结合点、平衡点,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就应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学生已经储备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怎样;二是我们应当把什么样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数学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的数学应该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数学,即“现实的数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向学生提供他所能够接受的数学,使学生也能从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鉴于职业中学的数学教育现状,职业中学的数学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同时,由于职业中学不受升学考试的限制,因而改革的天地也更加广阔。作为职教战线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始终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改革必然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林.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探究.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06)

[2]贺德方.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1)

[3]卢利洁.对中职数学有效评价体系建立的探究.职业.2014(18)

[6]陈炜玮.浅论职业高中数学的课程改革.考试周刊.2014(20)

猜你喜欢

中学改革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改革之路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改革备忘
我爱的职业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