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古城墙
2016-05-10万正勇
万正勇
翻翻澧县地方志,本县城原来历史悠久,逛逛大街小巷,寻找县城的历史,在它的南面,就有一面古城墙,青黑的砖,蜿蜒的女墙,断断续续地穿过城的东西。最东的一截,镶嵌的是县政府的办公楼,中间一截,与本地最古老的文庙连成一体,强烈的历史感从文庙前的那块“官员下马”的石碑弥散出来,隔了一个圆盘街道,又是一段古墙,墙外是人来人往的菜市场,墙内是通往本地最高学府,传说范仲淹在此读书洗墨了的县一中。古城墙成了这学府天然的屏障,城墙堤面和坡面郁郁苍苍,幽深宁静中,就连清晨黄昏的鸟鸣也有文化的气息。课余饭后,三三两两行于古墙上,欣赏着墙面上的世界知名大学宣传画,真有行于历史与现代的隧道中,时间都凝聚在这一块的幻觉。
与古城墙联接在一块的文庙,远近闻名。不用说厚重的红色大门,也不用说突突不平的石桥,也不用说长满绿苔的石池,就是里面现代人抛养的体型硕大、慢慢吞吞的乌龟在这里经年,也都耳濡目染,仿佛有了厚实的文化基因;更不用说里面林林总总的本地历史遗迹,实物展览、名人手笔石刻,观之让人神往,览之心生敬意,不由得对本地有了强烈的自豪。
但是,这一段城墙却让我心生敬意。
如果说文庙集中了本地所有的精华,那么古墙却演绎、见证并保护着不分巨细的历史,平和而宽广地。
我曾想象,威武的将军在城墙上浴血指挥,不管是对外姓还是外族,每一片砖都记录的搏斗的嘶喊;刘禹锡那样知名的大诗人们登上了古墙,眺望汤汤河水,写了竹枝词;太平时代,城门大开,商人进出,官道繁忙;“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它牢牢据守,护一方生民。古城历经沧桑,风吹雨打,魏然耸立,屡遭破坏,但历经修缮,一砖一瓦都增添了历史的酸甜苦辣。如今,它静静地横在那里,像一个老人,看多了涌进涌出的名士平民,看够了繁盛与萧条的更替,如今,清晨的鸟鸣,墙角下喧闹的叫买叫卖,粉馆蒸腾的热气都让他享受不已,这是他所经历的最好的时代。清晨斜阳,有时走在他的脚下,有时行于他宽阔的身上,它依然坚挺,依然厚重,依然有历史的沧桑,参差的墙壁像是遍布的老年斑,墙缝里披拂出来的细条是他的胡须,车辆震动,微闻他的断续喘息,凸出的石墙是它的筋骨,脱落的粉尘是它的记忆。古墙,就这样在现代洪流中保留着我们对历史的好奇与敬重。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古城墙上有了绚烂的彩灯,历史在现代灯光的映射下,发出了烨烨神采。
城墙下依然是热闹的菜市,整治后显得干净和有序,本地有名的粉馆环绕十字口,散发着新时代的气息。
【点评】
关注本地特色,融入历史回忆,在古城墙中去感受生活的变化,体现了现代学生的一定深度。
(指导老师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