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鹅终未成眷属”材料作文导写升格作文
2016-05-10江红波
江红波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一吻,生离死别;这一去,后会无期。”从情人节那天开始,两只在离别前“亲吻”的大鹅,瞬间刷爆了朋友圈,成为新年第一对“网红”。不少网友“脑洞大开”,编写出各种关于两只大鹅的后续故事。两只大鹅的最终命运到底是什么样的?有记者孜孜不倦找到了鹅的主人。原来,它们是来自广东梅州农村的一对“青梅竹马”,当时不是在“亲吻”,是公鹅企图解开母鹅身上的绳子。遗憾的是,这对“情侣鹅”在过年期间已经成为两户人家餐桌上的美食。
读了上面材料,不知你有何感想?请根据你对社会某个方面的深入了解和认知,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
社会新闻做为作文的材料,在近些年已经常见。在阅读新闻时,要看到事件的本身,更要看到背后的深层意思,在构思立意的角度上,才可以有与众不同的审题方向。
离别前深情“亲吻”的大鹅,令读者感动,而真相更是让人深思。面对所提供的材料,我们在审题时,可以依据材料的不同侧重点,进行思考:
一、期待美好。图片的出现是在情人节这天,又是年后上班的日子,以鹅的依依惜别暗示有情人之间的离别,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二、真相忧伤。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被表面的美好给遮掩,看着浮华的绚丽,而忽视其背后的真实,从而有着巨大的反差,拷问社会的虚实。
三、人性私欲。主人看到鹅之间的情深意切,没有怜悯之心,使之成为美食。这是人性的私欲,为着自我而牺牲他人利益。
四、社会伪善。在纷繁尘杂的世间,好多事情是看着一片美好,而真相却是让人震惊歔欷,唯有揭露社会上的丑陋,才能让人们多些反省,正视生活。
在写作表现时,侧重一个角度,借助熟知的社会事件来分析,相信可以起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病文展示】
当局者非迷
(标题来自“当局者迷”,只是加入一个“非”字,在设题上难免过于简单,缺少思考。)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洪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谓是八字箴言。而我却要摆手说:“不,因为当局者未必不清醒,当局者不一定需要清醒。”(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直接从名言引申而来,中间缺少过度,难以让读者明白要阐述的内容。)
《非常靠谱》是一档姓氏深层探究类节目,为以幽默见长的汪涵主持。一次,一位专门搜集稀有姓氏的老先生到现场发言。按节目组计划,老先生发表演说六七分钟即可退场。然而当日,老先生兴致很高,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多小时,演讲虽精彩,但是底下听众早已索然无味。令人诧异的是,汪涵不仅不控场,反而在本该结束的时候,又抛出新的问题,最后使节目录制整整推迟2个多小时。当有人好奇地问汪涵为什么不控场时,他回答:“这可能是老先生最后一次登台,我为什么不让他开心一点呢?”或许,有人认为汪涵做为当局者,对当时的情况无所适从。然而,他们都错了,当局者未必不清醒,他只希望用两个多小时去换得老先生一次真心的笑容,也正因为他的“不清醒”,恰恰满足了老人的倾诉心愿,使人间多了一份浓浓的温情。(引用的事例太长,缺少契合主题给予的分析和论证,给人的感觉扣题表现不够。)
清醒是一件好事,当不清醒也未必是坏事。我的世界需要清醒的人照亮前方的路,我们也需要不清醒的人适当“麻痹”我们的感官,给我们模糊而非尖锐的痛感。(做为过渡段,在语意的衔接上上,可以再精练生动些,引起读者的兴趣。)
网络疯传的那一对有情鹅,在网民诸多美好的臆想下,最终却相继走上了死亡的道路;沈从文的《边城》里,情投意合的两人以傩送出走,翠翠怀揣着遥不可期的愿望终结;甚至当木石前盟也没有圆满结局,黛玉抱憾而终……这一切,带给我们切实的疼痛感,在“现实很骨感的今天,它们似乎使现实更加形销骨立。(接连的三个例子挺好,在论证上可以深刻些阐述。)
其实 ,我们与其悲叹现实何其不幸,不如试着多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填满心中难平的沟壑,与其用放大镜观察蝴蝶近乎丑陋的纹理,不妨只看到他蹁跹的那一方模样。与其怅然“众人皆睡我独醒”,不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用反面事例来分析,起着警醒作用,但在结构表现上,不很理想。)
人都希望能守住自己在浮世的一方幸福,也都希望他人拥有锦绣的前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记住那些不涉及道德与法律却无比悲伤的结局呢?(文末升华主题,引人深思,如果能在呼应前文上做些安排,则会更好。)
【点评】
围绕“当局者非迷”展开,观点较为新颖,但是给读者的感受不是很清晰,读来吃力。选用的材料贴近生活,具有论证主题的作用,但是对材料的分析和论证上不够理想,使文章逊色整体不少,文末思考社会道德,激发阅读人们的共鸣和反省。本文的实得分为44分(内容19+表达18+发展7分),是一篇标准的二类文。
【升格指导】
做为一篇二类文,如果要实现其达到一类文的标准,在修改上必须针对其出现的问题,给予调整思考:
标题的选用缺少思考,“当局者非迷”,给人一种过于随意的感觉,做为文章的“眼睛”,应该要切合主题要求,给人明晰深刻的印象。
做为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主题虽然重要,但在语言构思和生动运用上,必须起到顺畅而引人入胜的目的,提升阅读者兴趣。
选择事例在表述上要简洁明了,不需要生动精彩的描述。在论证上要紧扣主题来阐述,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传达表现论证观点。
文末在升华主题时,最好能做到呼应前文,借以激发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成功升格】
花非花,迷非迷
(对称的标题,借用“花非花,雾非雾”来仿题,引起读者兴趣。)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洪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对很多人而言,都是八字箴言。可是社会变幻,纷繁尘杂,一切真如此吗?我更认为,“当局者”未必清醒,也不一定需要清醒,花非花,迷非迷,“不清醒”有时倒也是好事。(以引用入文,重在分析并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不清醒有时是好事。)
《非常靠谱》是一档姓氏深层探究类节目,由以幽默见长的汪涵主持。某次,一专门搜集稀有姓氏的老先生到现场发言。按节目组计划,给老先生发言只六七分钟。孰料老先生兴致很高,滔滔不绝地一直讲。令人诧异的是,汪涵不仅不控场,反而在老先生本欲结束时,又抛新问题,节目录制推迟2个多小时。事后,当有人好奇地问汪涵为什么不控场时,他回答:“这可能是老先生最后一次登台,我为什么不让他开心一点呢?”
或许,有人认为汪涵做为当局者,对当时情况放任随意。然而,当局者未必不“清醒”,他只希望用两小时去换得对老先生尊重,也正因为他的“不清醒”,满足了老人的心愿,使人间多了一份浓浓的温情。(汪涵面对嘉宾的尊重,在故意的“不清醒”中尊重了老先生,读来令人敬佩,名人主持对待普通民众的善意,对汪涵也多了敬意。此处,把事例和阐述分开了,做到叙议结合。)
清醒是一件好事,但不清醒也未必是坏事。我的世界需要清醒的人照亮前方的路,我们也需要不“清醒”来“蒙蔽”我们的感官,让生活多些美好 。(过渡段,从“清醒”到“不清醒”的转变,引起文意转变,引领读者。)
网络疯传的那一对有情鹅,在网民诸多美好的臆想下,最终却相继走上了死亡的道路;沈从文的《边城》里,情投意合的一对年轻人以傩送出走,翠翠怀揣着遥不可期的愿望终结;甚至木石前盟也没有圆满结局,黛玉抱憾而终……这一切,带给我们切实的疼痛感,在“理想很丰满”的今天,它们似乎使现实更加形销骨立,带给人们无尽的感伤。(此段的事例,是因为“清醒”而清楚地知道结局而忧伤,读来是纠结。)
我们与其悲叹现实何其不幸、社会如此的惨淡,不如尝试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填满心中难平的沟壑。与其用放大镜观察蝴蝶近乎丑陋的纹理,不妨只看到他蹁跹的那一方模样。与其怅然“众人皆睡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不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让“不清醒”来蒙住生活中的某些不如意,我们的生活因淡定而找到另外的出口,从而更好的前行。(引用的事例,更好的表明生活事件有时“不清醒”,反而更好。)
每个人都希望能守住自己小小的幸福,都希望看到生活中种种的美好,也都希望他人拥有锦绣的前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记住那些不涉及道德与法律,却让人徒生莫名悲伤的事件呢?遇到事情的时候,有一点点的“不清醒”,不是更好些?(先是一组排比,提出人们的种种希望,最后紧扣首段,升华文章的主题。)
【点评】
文章的标题具有诗意,容易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在首段点题,提出观点“不清醒”有时是好事,然后围绕具体的事件分析和阐述,详写汪涵主持的事件,然后以正反对比的形式来补充论证,很好的论证了观点。文末点题,照应前文,使整篇文章前后一致,论述清楚。此文改后,语言流畅生动,事例清晰,条理清楚。
综上,基础等级“内容”项给23分,“表达”项给24分,发展等级从“有文采”和“深度”角度给8分,合计55分,成功升格为一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