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培养钢琴学生良好练琴习惯
2016-05-10黄小敏
黄小敏
说起“练琴习惯”,这似乎是一个即老生常谈却又永远不能完结的话题,有很多文章也曾多角度阐述过这些问题,但是,仍有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练琴习惯,钢琴学习进程事倍功半,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严重的直接影响专业道路的发展。一方面,学生需自我形成良好习惯,更多的是老师必须在学生练琴上提出明确的建议,循序善诱,避免学生耗时费力,劳而无功。
受关常新老师曾在2010年第二期《中国音乐》发表的题为《借助考核中的量化分值手段提高钢琴演奏规格》的论文研究成果启发,在把量化分值手段用于学生良好练琴习惯的形成上,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习琴者有所裨益。
中国人已经习惯用“量化分值”的方式来评价学业和工作成绩的优劣,这是中国式根深蒂固的“竞争意识”教育模式的结果。一个人从出生前母亲的十月怀胎开始,各种胎教、营养,确保其具备“竞争力”的先天条件,成长中的家庭、社会、学校处处强化“量化分值”概念,人们在分数面前有了亢奋的状态和战斗的雄心。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培育起来的“得分”意识,在教学中运用“量化分值”的方式培养钢琴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激励学生进步,这种方式尤其适合较小年龄段的琴童。
一、相对固定练琴时间
养成良好练琴习惯最重要的是相对固定练琴时间,确保练琴时间是练好琴的前提条件。任何人都有惰性,当缺少约束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放松自己。诸如中小学生,他们年龄小,爱玩是天性,且自我约束力较差,如果管理过于散漫,他可能一周不练琴!学生在校学习,每周作息时间都相对固定,学生需结合课程安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一周练琴时间表,尽可能严格执行,年龄较小的琴童,可以在家长监督下坚持一段时间,直至他们能视练琴和上学为同等常理的事情为止,让练琴和吃饭、睡觉、作业一样形成每日习惯。较小年龄的琴童一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两小时为限,最好能一日两次或多次练习。
我们可以延伸出各种考量或奖励方式,如较小年龄的孩子可以奖励贴花或制作表格打分,累计到一定数量则可获得更大奖励,如买一本喜欢的书或看一场电影等。
二、全情倾注,不做无关事项
本人有过体会,学校没课时在家练琴,练一会便会起身去干点别的事,然后再继续练,总不能像在琴房练琴那样神情专注。一次见老师也在琴房练琴,询问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家是生活区域,屋内的家具、用品、摆设等都会分散人的注意力,而琴房环境简单,没有其他干扰因素,练琴时易于全神贯注。当然,这并不是强调我们必须在琴房练琴,而是表达练琴时必须去除杂念,全情投入。
我们有时候练琴,一个小小的外部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弹奏,诸如一声电话铃、一个微信提示音等;中小学生,家长会反映,孩子在练琴时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说闲话等。其实,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必须要确立规则,照此实施一段时间,便可以形成“习惯”。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学生的学琴之路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甚至终身,我们可以花一到三个月的时间来让自己遵守规则,形成习惯。如琴童练琴前先上厕所、喝够水,确保练琴时间人不离开琴凳;我们同样也可以在练琴前先关掉手机或静音或关闭网络……
针对较小年龄的琴童,家长可以很好利用孩子的某些愿望,达成奖励原则。
三、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
我们知道,声音稍纵即逝,乐谱成为作曲家音乐传达和文化传承的书面载体,是演奏家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依据,作曲家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基本都放在了谱面上,因此读谱是演奏者重现音乐的重要环节。
关常新老师在他的论文中全面的指出了制约分数的客观成分共十一项,它包括音高;节奏;速度;力度变化;两手平衡;弹奏法;踏板的使用;音色;谱面标记;个性化处理和个人艺术特征;临场发挥。其中有九项与读谱有关。综合老师的观点,练琴时必须严格把控以下几项内容:
(一)视新谱准确无误
乐谱与键盘第一次对位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学琴者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疏忽中弹错一个音,后来被指认,于是花费几倍的努力去改正,即使这样,之后也仍然会在此处抛锚。这一经历告诉我们,大脑会先入为主,记住第一次输入并不断强化的信息,反复练习中形成的动作反射、肌肉记忆,很难改变它。
在读谱的众多标记中,有些信息可用“对错”来看待,有些信息可用“加减”来看待,比如音高、音值、连断、指法,非对即错。我常对学生说;“乐谱放在那没弹,我们所得的是零分,当你把乐谱读错,此时得到的只能是负分!”如果用天堂、人间、地狱来形容,读错谱其实就是走进了地狱。而如力度、速度、音色、层次、踏板等可在确保前四项内容正确的基础上“加”进去。总之应详尽的用音响呈现谱面所有标记,几近可能地接近作曲家的创作初衷。
读谱的准确性是弹奏成功的基石。
(二)严格听觉监控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法国钢琴家、教育家让·法希纳在他的著作《琴语人生》里说道:“训练学生听力的第一个练习,先在钢琴上弹出一个音,当再也听不到这个音符的声音时举手示意,让他们集中精力去体验一个乐音的整个发音过程。”听觉训练成为他钢琴教学的第一课。
练琴的过程中,听觉的监控必须实时存在,从认音位、节奏、连断(弹奏法)开始,一直到音色、双手平衡、踏板、力度变化等都需要敏锐的听觉去捕捉、鉴别、调整。
敏锐的听觉使练琴赋予生命。
(三)攻克重难点
钢琴弹奏是一个极其复杂、精确的手、脑配合及全身运动,在练琴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技术难度高或声部复杂或音乐难处理的片段,这种情况需要各个击破,重点练习,然后再前后衔接。课上,老师经常会针对某一技术难点给一些辅助性的练习,这些练习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各人也可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目标是攻克难点,完整流畅的表达乐思。
四、把握遗忘规律,实时复习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根据遗忘规律,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忆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在钢琴练习中较好的把握几个练琴时间点,有助于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上完钢琴课
老师每周上完钢琴课后的两天时间,应及时回顾老师课上的要求,尽早解决老师提出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求更加熟练完整或完美音乐表达。
(二)视新谱后
我们练习一个新谱,过几天再练时会感觉像是从来没弹过的新谱一样陌生,原因是这些印迹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印象太模糊,容易遗忘。练习方法很简单,两天之内多次重复练习,之后可适当延后复习时间或缩短练习时间便可达到练习目的。
(三)大脑最清醒的时候
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睡前及清晨起床后大脑最清醒,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睡前脱琴看谱练习或心练某一需要背谱的内容,发现问题再看谱练习时记忆会更加深刻。如果时间允许,清晨练琴也是有很好效果的。
(四)温故保留曲目
钢琴文献中瑰宝无数,我们弹过的或自己喜欢的或需要保留的曲目应不定时地复习,记忆不够牢固的可一周复习一次,记忆较深刻地曲目可一月复习一次,很有把握的曲目半年或更长时间弹奏一次。
五、小结
钢琴是一件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乐器,要掌握这门技艺性很强的乐器的演奏,必须从初学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钢琴演奏是集听觉、触觉、心理活动以及全身多种器官相互配合下的一种综合运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持久性地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用“量化分值”地方式鼓励进步,终极目的是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弹奏的音乐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丰子恺.金重编.(2011).逝去的真赏.上海:华东师的出版社.47-54
[2]关常新.(2010).借助考核中的量化分值手段提高钢琴演奏规格.中国音乐,(2):151-158
[3]让·法希纳【法】.袁俊生译.(2007).琴语人生.北京:中信出版社.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