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lash图层的应用

2016-05-10余兴平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跷跷板图层分组

余兴平

教学目标:掌握图层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多图层的应用

教学难点:图层独立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微课、任务驱动、分组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Flash软件的补间动画之后安排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刚接触Flash动画,有的在小学学过,但基本上都忘记了,都在刚学会了做简单的动画,就想做复杂一点的动画,这就是兴趣。

因此,我以为要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就要有好的教学例子,好的教学实例既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有利于新知识的讲解,而且难度又不能太大。所以选择了制作跷跷板动画。跷跷板是学生小时候常玩的游戏,比较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更能引起童年的回忆,这样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学习的热情。通过任务二的设计,让学生在制作让跷跷板动起来的时候,会出现错误,跷跷板和底座在一起运动,从而引出图层的运用,关键是运动的对象和不动的对象,以及不同运动轨迹的对象都放在不同的图层中,有利于讲解图层的应用。

同时,跷跷板这个动画的制作可易可难,为了降低难度,给学生提供动画的背景图片、以及制作好“土豆”和“竹笋”这两个动画人物,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图层的运用上面来。同时,制作好微课,便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反复的观摩学习。

教学过程:

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学习,以微课的形式,改变教学模式,教师从讲授式教学转变为组织、引导型教学,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本节课从“让小球动起来”出发,到“跷跷板的制作”分成三个任务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作品。让他们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作品。

这节课总的说来,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有些值得思考的问题。①学生分组的问题,分组讨论和制作作品的过程,因人数过多,教师难以掌控每位学生的情况。分组学习需要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些小组能开展讨论,有些就不能。②由于学生对计算机运用的熟练程度不同,虽然有微视频,但还是有少数同学不能完成。

对于学生分组的问题,要考虑到小组长的选择,小组长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影响到分组活动的效果。第二个问题,我想可能更多的需要老师的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老师的巡查很关键,但学生太多的话,也是没办法的。

基于以上问题,我认为教学实例的选择和学生讨论问题的设计,应该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这样的话,教学效果应该更好。

猜你喜欢

跷跷板图层分组
神奇的跷跷板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巧用混合图层 制作抽象动感森林
分组
蜡烛跷跷板
图层法在地理区域图读图中的应用
跟我学添加真实的光照效果
浅析“递层优化法”在矿井制图中的应用
智力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