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是学生掌握的
2016-05-10周轩
周轩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如果一篇文章让低年级学生一次又一次枯燥无味地读,学生学得很疲乏,越学越没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会安排很多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玩,在玩中学。老师讲40分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40分钟要指导学生读书不容易,老师应该在40分钟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学得有效,学得充实。新大纲也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教师只是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一读课文时,老师明确目标,学生除了读通课文,还要思考雨点儿是从哪里落下来的。二读,识记生字的同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做到“自读自悟”。
阅读课堂中,教师关注文本体裁,渗透体裁的行文特点。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的讲稿中就有了这么一段阐述:应组织学生进行有准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写法的特点。”由此可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会语言表达。本人认为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一句话概括:是什么样的体裁就应该上出这一体裁特点的课堂来,让学生能有一课一得的收获。这一点,特别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节课40分钟,不能是教师喋喋不休的40分钟。教师合理安排40分钟,做到精讲,才有学生实践的时间。有人曾用一个所谓数学加法公式来计算一节课的教师用时时间:3+15+20+2=40;3分钟导入,15分钟讲解,学生20分钟动笔,最后2分钟教师评价或总结。个人认为,这样计算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过于僵硬地照套于课堂,未免也显得太过迂腐。总之,教师的讲要在点上,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而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才能达到精讲精练的效果。让学生在文本中“对话”,在文本中收获,在文本中升华情感。立足文本,在语言文字中来回地揣摩,褪去繁文分析以及形形色色的课外延伸,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就是求实、求活、尚简的,有效的阅读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
每天早读和课前五分钟,我让“小老师”在班里领读,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教室里书声朗朗,形成一股浓郁的读书气氛。学生从“我要读”变成“我会读”。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我采用更多的是范读引领法,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老师的范读和录音带,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基本的朗读“模式”,迅速捕捉到朗读的基调和语气。特别是教师富有技巧的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学会如何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把握朗读的停顿、重音、儿化,从而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课教学中,往往根据课文的不同风格来处理感情朗读的技巧。如读《欢乐的泼水节》告诉学生要读出节日的快乐与热闹的心情。读《月亮湾》则要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读《问银河》要带着疑问、好奇的语气来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够理想时,我会范读给他们听,让他们边听边想,并要评价老师,使他们找到质的飞跃。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教学情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才敢自由争辩。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我通过示范朗读,给学生补充相关学习资料。如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身份、比萨斜塔的来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中,围绕重点问题探究师生共同提炼共同关注的问题,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这一教学难点,采用了板书图示法。这样,难点就迎刃而解。课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来解决背诵问题。朗读课文,叫没举手的同学,请同学上讲台分析伽利略的推理。彼此之间进行有效平等的对话,当学生读完某个部分,师问:“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不满意”,“为什么”,“因为我没有读出责备的语气”。师:“那你来推荐一位同学读,行吗?”教法多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教学结构力求体现“师为辅导、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只要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就能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阅读要有一定的量,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课标提出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保底数字,我们不应局限于这个数字,应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读更多的书。引导学生读书,不仅是在阅读课上,还应该延伸到课后。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光“要读”,而且要有“深读”,要把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记下来,读后的感受写下来。我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阅读笔记本和阅读记录卡,记录的都是自己在学习中积累的东西,有好词佳句,有优美片段,有读书心得与体会,有生活常识,有趣味故事等。长期下来,学生喜欢上了读书,不仅拓展了视野,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也对学生的思考以及习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