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数学中学生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2016-05-10王丽娟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王丽娟

摘 要: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由此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才是当下所需,也才能促使高中数学教学得到不断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主导;生本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在数学教学中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然而突出并非是绝对,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分工和作用更加的明确。在当下的教学中,高中数学课堂对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大家不断进行探索。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理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提出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是避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搞一言堂,其出发点是好的。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实际上是从学生的主体出发的,学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体,因此,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主导是基于学生的需求。事实上,学生的主导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局限性,过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使得学生的主导性作用得不到发挥,而深受影响。教师过分占据主导地位,使学生大大受到抑制,主体性的地位也变相地受到影响甚至被剥夺。学生的主导性作用,还应该体现在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由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然而一些教师因循守旧,一贯以教材为准,不善于灵活处理教学,导致高中数学教学虽然在形式上较之以往有所改变,但学生的学习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较好地解决。

(二)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出现偏差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设计、评价机制和标准的建立都是固定化的统一操作。教师虽然是基于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设计的,但是毕竟教师不是学生,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在进行教学授课时,其模式也是针对学生的整体水平而创设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经常提及因材施教,新课程标准同样注重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倡导个性化的教学,而不是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班级授课的模式忽略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认知水平、思维模式的差异等都是客观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能采取无视的态度,应该主动正视。

(三)课堂教学僵化,缺乏创新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真正做到新课改所提倡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课堂不开放,不创新,导致学生学习没劲,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思维很容易僵化和死板,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多高中数学课堂由于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导致教学僵化,学生个性化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同时,教师怕学生出错,一再提醒,导致学生的学习心理受到影响,其结果得不偿失,学生怕犯错,就不敢有创新,只能因循守旧,唯唯诺诺。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导性解决策略

(一)由“学”定“教”,由“生”导“师”

教师应该放下身段,听从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学生的学习水平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由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怎样设计和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由学生主导教学节奏和进程。教师应该更新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真正做好奠基者的身份,依托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助力。新课改后的教学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注重的“教”的功能,学生的“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助力?这就要求由传统的教师注重课堂上“教”的功能,转向学生的“学”,由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主导,主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果忽略了学生“学”的条件,教师完全就个人主观判断来制定教学策略,就很可能陷入迷途。“以学定教”,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学生的情况主导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活动。

(二)打破常规,个性化教学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因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要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使每位学生都能调动自身的能力来提升自己。高中数学的学习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数学教学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独特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活法活用,应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

此外,个性化教学最重要的是,遵循学生的思维主线。例如,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技术上,尊重学生的思维想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始终围绕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要做好正确引导,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如此,要以学生来主导教学,以学生的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引导教师,教师以学生为基准而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体现并注重了学生的主导性作用,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便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三)开放教学,鼓励学生质疑

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不应该死气沉沉、僵化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这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良方。同时,教师应要积极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要敢于打破常规,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此外,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犯错,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指责,教师要理性对待学生的犯错行为,以此为契机,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就自身的错误来学习,既能帮助学生好好改正,弄清楚错之源,又能举一反三。

教师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打击学生,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信息和自尊心,要引导学生就自己所犯的错误来反思,剖析其中的症结才是最主要的。同时,教师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讲解,为学生开拓出舞台,让学生当“老师”。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展示自身;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教师,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学生只有认识到问题,才能很快的改正并且不再重犯。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导性作用是贯穿于始终的。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初,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思维主线,始终围绕学生这一变量。学生的主导性作用的发挥,需要学生自身的参与,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主动地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学生的主导性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才能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指导经验。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