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2016-05-10彭志敏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重要性心理健康学校

彭志敏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让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客观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具体性原则。着重对学生进行认清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自我、保健自我的教育。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你可曾想过: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在关于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话题谈得热火朝天的今天,在大力实施“减负”的今天,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学生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去为患社会、家庭?为何还有那么多的青少年不假思索地去毁灭自己、伤害别人、残害亲人?笔者认为: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学生本身主观的原因,是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恶劣表露!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谈论有关学校的教育时,总是从学校的硬软件设置、中高考升学率、考上重点学校人数等方面加以评价,却很少有人谈论该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那么,该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队伍建设, 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教师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消除他们的紧张感、拘束感和不自然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向你倾吐真实的心理活动,向你倾吐心中的迷惑和不快,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心理疏导和教育。

(2)学校可以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读书角等舆论阵地,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3) 逐步建立一套由“学生—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学校德育处—学校领导”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快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其功效,以求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五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的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

(2)客观性原则: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的人,因而我们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就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3)动态性原则:由于教育客体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动态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交流是人的重要特征。任一个体,不管他内心的想法如何,实际的表现怎样,他都是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各种因素的“交汇点”与“集散地”。因而,对他们要从心理状态、过程、特点、意志、品德等方面加以分析,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具体性原则:尽管学生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当,在具体的阶段、具体的时间,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还应当作具体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确有成效地解决有关问题。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遵循具体性原则。

三、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教育

1. 认清自我

初中阶段不仅是一个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年龄段,而且也是一个情绪易波动、行为易出轨、交往易出岔的年龄段,更是身心发育的一个突变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到来在慢慢发生变化,而他们所面对的又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学业,加之他们克服挫折和困难的毅力不够,容易产生放弃心理,也就会感到迷惘、烦恼、困惑……并开始逐渐迷失自己。中国的圣哲曾说过:“自知者明,自胜者刚”。人只有成为自己的主人,才不会迷失自己。

2. 保护自我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心、体贴、呵护、甚至溺爱里,渐渐地就成了温室中娇嫩的小草,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社会是现实的,更是残酷的!他们那从不设防的心灵往往成为一触即破的易碎品。加上他们缺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训练,因此,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过早地进入了“大同世界”,其实,“大同世界”只是一个温柔的“陷阱”,他们在内心里总希望得到一种对自己绝对有利的所谓的公平!一旦他们置身于社会,他们的命运除了挫折,还是挫折。虽然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他们面对挫折除了表现出极为夸张的痛苦、沮丧、绝望以外,几乎不知道该做什么,下次成功的希望也就仍然十分渺茫。

3. 调适自我

仅仅做到认清自我、保护自我还是远远不够的,百分之百的安全是没有的。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信息,尤其是一些他们不愿意听到、看到或想到的东西,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将意志薄弱者彻底击垮。因而,正确地调适自我,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正确地面对挫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努力走出自己心中的牢笼,释放自我能量;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时刻牢记海明威笔下老渔夫在被鲨鱼围困时喃喃的低语:“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不可以打败他”;让他们学会与命运抗争,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只要我们真正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抓紧、落实了,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传统理念方面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加强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真正实施了对人类灵魂的改造工程。或许我们培养的学生算不上一流的,但他们的知识是全面的,身体是强壮的,心理是健康的,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猜你喜欢

重要性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学校推介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