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认识

2016-05-10杨斌张鲲鹏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批判

杨斌 张鲲鹏

摘 要: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认识,这一切都是我们在反思,但反思还分为主观思想的外部反思和内部反思,而内部反思就是社会反思,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如何超出外部反思进入社会反思呢?只有当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到外部反思的顽固,我们思想的航船才能从心起航。

关键词:社会反思、批判、内部反思、外部反思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可能不适应于任何情况,但是对于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变而言太适合不过了,在09年的9月末,复旦大学哲学院院长吴晓明教授来陕师大做了一次座谈,我听了倍感振奋。在这以前,我总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尽头,已经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了。留下的只是僵化的教条,没有更多的新鲜的空气供我们去呼吸,去审视。但是听君一席话,我才感觉到自己的视野太狭窄了,只是自己走进了僵化的死胡同,而没有更多的去了解真相。吴先生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其开篇就澄清了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一些假象和错误的批评。他说,我们去评判一种思想,不能用年代来考究。虽然马克思的年代离我们已经有150多年了。对一种思想的评判,特别是影响深远的思想,我们更应该有前瞻的高度和深邃的视野,不能带有局限性。他还特别提到,在本世纪之处,英国的BBC做了一项调查:去评谁是千年伟人。令人吃惊的是马克思赫然在列。排在第二位的是爱因斯坦。同时也评了一个影响千年的发明,中国的活字印刷独占鳌头,排在第二位的是电脑。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马克思是不能被遗忘和抛弃的,其思想和见解一直影响深远。

接下来吴先生引用了现代世界的三位思想卓越的哲学家来对马克思进行了一个评比。一是萨特;二是德里达;三是海德格尔。萨特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谁还会记得某人曾经拿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我会让他们记住那个不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那就是我,萨特。萨特在其《辩证理性批判》中写道,辩证理性有两种,一种是哲学,这是处在高位的东;一种是思想体系,这是处在低位的东西。并且认为思想体系依附于哲学。其认为能够称得上哲学的,只有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并认为马克思哲学是现代任何哲学乃至我们这个时代都无法超越的。并认为现代的思想要么回到马克思哲学以前,要么依附于马克思哲学。

提到德里达,其首先提到了德里达的一本书,叫做《马克思的幽灵》,其中写到了马克思主义是没有具体的肉身的一种幽灵般的存在,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未来(纯粹机械的扩张不叫未来),而幽灵又指的是什么呢?就像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一样,指点哈姆雷特走出矛盾困境的就是其父亲的幽灵。而马克思是启迪现代社会向前进的幽灵。(在这他还对现代社会做了一个解释,他说,其实对时代的划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说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的呢,还是从2001年开始的?他认为参照标准的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解析。伽达默尔认为19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歌德和黑格尔出世开始的;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大战开始的。)

海德格尔是与萨特齐眉的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其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某些人的形而上学只不过是一切关于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都落到了形而上学的下面。真正的哲学要深入到历史的那一度去。20世纪的现象学和存在学都没有达到,只有达到那一步的人才可以和马克思对话。其所谓的历史的本质的那一度,就是社会现实。现实表现为必然性。吴先生讲到此处又提到了当前在香港特别风靡的一本书《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这部书讲的是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中共高层领导间的勾心斗角。吴先生讲到其并不否认其中的真实性,甚至认为其完全是真实的。但是其认为,这是用全部历史细节的真实性来伪造历史(海德格尔的话)。海德格尔还认为,理性的狡计利用各种卑微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目的。他说,难到我们就不要理性了吗?拿破仑的现实在哪里?只有拿破仑的仆人能写得出。但是歌德认为,仆人眼中没有英雄,那是因为仆人始终是仆人英雄始终是英雄。对马克思的评价也是如此。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吴先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对现代性的有原则高度的批判。

现代性:其解释为现代世界的原则根据、本质和纲目,也就是使得现代世界成为现代世界的那种东西,不符合的就是传统的。现代性的两大支柱:一是资本;二是现代形而上学。二者有共谋关系。资本这是我们都有所了解的,是能使货币

不断增殖的东西。马克思把它比作是一种普照的光,一种特殊的以太。那什么是现代形而上学呢?吴先生认为就是指自笛卡尔以来的自我意识哲学,也称作主体哲学。音乐和美术一般意义上讲是属于传统,因为音乐和美术必须要我们亲自动手去做。我们不能借助其他的东西拉或弹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同时也不能借助现代的几何学把毕加索的灵感画出来。

有原则高度:卢梭在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写道:是人类文明起来,是人类没落下去,是诗人看起来是金和银,是哲学家看起来是铁和谷。卢梭在其另一部著作《爱弥儿》中主要探讨的是儿童的培养要返归到自然状态。还有普鲁东认为,财产是什么?财产就是盗窃。另外还有海涅的《论浪漫派》。以上这些作品都在开历史的倒车,(浪漫主义)缺失原则高度。以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为主要内容的《展望21世纪》中写道:GDP是什么?GDP就是人类受损害的尺度。以上这些都不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这样一来慈善事业其实也不致力于社会的改造。因为其前提是不公正,社会灾难等不断给制造出来。所以有原则高度就是不开历史倒车。不缺失原则高度,并且致力于社会的改造。

这一切都是我们在反思,但反思还分为主观思想的外部反思和内部反思,而内部反思就是社会反思,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如何超出外部反思进入社会反思呢?只有当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到外部反思的顽固,我们思想的航船才能从心起航。

以上就是听讲座的一次经历,感悟、冥想、惊叹,这不仅让我从中学到了东西,而且最重要的是扩宽了我的视野,警惕自己管中窥豹,只能是略见一斑。

猜你喜欢

批判
哲学思维与大学生创新项目
反思与嬗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范式构建研究
五礼制度沿革与萧梁文运兴变
强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技术合理性及其批判
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批判与承续:在理性选择中提升文化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