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思构建安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6-05-10程鹏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中职

程鹏

摘 要:文章从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入手分析,谈谈如何构建安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

关键词:安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从省情出发是基础

“安徽是国务院确定的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是省部共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安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74所,在校生42.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31所,在校生91.5万人,民办中职学校183所,民办高职院校16所。2007年至2014年,职业院校累计输送毕业生319万人,87.9%的中职毕业生和85.1%的高职毕业生获得中高级技能证书,可见安徽名副其实的职教大省。

二、影响安徽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教育系统内部原因

1.现行的职教体系,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不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够,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缺位,职教与普教及其他教育类型隔绝。

2.课程体系与岗位技术标准不对接、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不对接、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3.职业院校的育人环境,如实训基地建设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质量。

4.许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和课程体系重叠,培养模式单一,有些缺乏专业特色和办学特点,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职业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二)教育系统外部原因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偏低,究其原因:①受传统社会观念和职校毕业学生多工作环境、收入、社会地位都相对不高等现实影响。②企事业单位用人标准有“重学历和知识而轻技能”倾向,使得学生就业形势严峻。③职业教育必须要有行业背景,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但目前,相关行业、企业积极性不高,尚未充分发挥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

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职业教育,还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及在职进修培训等。但目前,职业技术人才成才环境并不完善。由于教育制度、教材版本的滞后性等原因,许多职教院校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学生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四)政策法规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影响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中、高职学生就业后,必然经历“职业发展一再发展”的职业生涯道路。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这条职业通道提供的推动和保障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长期性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之间的衔接、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等重要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三、构建安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

目前,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三种形式:“3+2”分段培养、五年一贯制高职、本科院校的对口招生。借鉴已有经验,安徽省职教学制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拓宽升学渠道——直接面向中职学生

除继续沿用以上形式,可设计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按照中职、本科一体的原则,由对口的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制定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

2.打通纵向提升通道——高职向应用型本科、研究生层次提升

一是做好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开办本科专业的试点工作。二是借鉴江苏省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3+2”分段培养或五年制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5+2”分段培养模式。期间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模式及考核标准由本科院校与对口试点的高职院校共同确定。三是尝试探索专业学士学位培养模式。

(二)应以优化中高职内在衔接体系为核心

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不是将学历嫁接,而是要不断完善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衔接,提高衔接的有效性。

1.注意衔接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职教育处于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往往出现雷同,造成教学资源浪费。中高职教育应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实现有效衔接,保证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2.注意衔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中高职教育确定同类专业课程体系时,要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长课程三个层次。中职教育定位在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高职教育定位在专业课程和专长课程层面,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①课程体系的衔接: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②教学内容的衔接:高职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3.注意衔接各种教师队伍

要建立有效的教师管理机制,建全教师准入制度;重视进修和培训,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些专业教师实践基地;激励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

(三)重视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

首先,借鉴“双元制”教育,在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有目的开设劳动体验、职业认知和劳动技能课,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术课程,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成才观,拓展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其次,构建继续教育网络,支持在职人员继续学习、增进职业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总之,构建安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涉及政府政策制度的创新完善、深化校企合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水平等等,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同时也应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行业、企业等部门的合力,形成配套制度,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中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