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水墨画色彩的审美表达

2016-05-10龚建光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水墨画色彩

摘 要:色彩在画作中发挥着语言性质的审美表达作用,欣赏者对于画作的审美品味和审美情感会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通过画面的色彩和造型获得。寻找色彩在当代水墨画状态下的存在意义,使色彩的情感语言与当代文化语境的琏接更加紧扣画面是本文所要探索的内容。

关键词:色彩;水墨画;情感语言;文化语境

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水墨画艺术需要我们美术人兼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美术观。在对民族传统的和经典的水墨画艺术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开拓创新的基础上,以世界胸怀加入现代国际性的文明潮流,为发展和彰显民族美术文化作特色做出“强根固本”和“开枝散叶”的贡献。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来分析我国水墨画色彩的审美表达论题,笔者的视角和观点是:

一、在水墨语言的丰富性与表现力上达成使人们的审美心理被感动的活力

水墨画在20世纪的发展既是多样的,但基本上是围绕“传统笔墨”这一中心进行的,

当人们的欣赏目光更看重色彩审美表达的效果后,摒弃色彩的水墨画不是单纯的水墨艺术,水墨与色彩的新论为实现当代绘画语言方式的转换与重建,建立当代文化语境中新的审美形态提供了新的视野。不言而喻,从重视色彩这一绘画语言要素入手,挖掘色彩自身美感的特性,增强色彩的表现力,不仅不是否定水墨,而恰是增大了水墨语言的丰富性与表现力,使人们的审美心理从中得到全方位的满足。

一般认为,人的眼睛对客观物象最敏感,最基本的视觉因素是色彩,其次才是形状、面积、位置和空间等等。因为色彩的物质属性决定它在空间中的穿透力和刺激效果。特别是那些明度较强的色彩,例如红色,最易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我们可以从研究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入手,明晰色彩在绘画中的视觉效应和情感意义,特别是色彩在各自画种中的独特妙用。传承正统与民间意义上的色彩观,一般沿用红黄蓝白黑的“五色”原理。把黑白两色也纳入色彩,重视固有色的运用。这对以生宣纸为质地的水墨画十分有利。“五色”色彩既有单纯、质朴的一面,也有单调的一面。西画色彩由三原色衍生的“七色光谱”排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冷暖色相系统,讲求条件、环境互为影响的色彩效果。因之,探究我国当代水墨画挖掘色彩美感的特性,增强色彩的表现力的效果影把握色彩把握好融变互补的玄机,使民族本色的色彩系统因扩大容量而获得活力。

二、在构成水墨画色彩审美效果的要素上探求理论与实践上的认知

充分考虑水墨的水性效果。色彩的运用讲求用笔并借助水性来实现,从我国水墨画作画的特点看,即是通过水的稀释和流动作用,达到在生宣纸上的洇晕,滃染效果,通过用笔的变化展示水墨写意淋漓大气的精神特质和抽象性的审美意味。

构成水墨写意画体系的完整概念有笔线、水墨、色彩三要素。其中的色彩除了它自身美感所释放出来的夺目效果之外,同样具备块面感的属性。无论是色相的强弱还是色阶的深浅,都以体块的特征呈现于画面,在画面基调和黑白灰的大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画面效果而言,对块面感的自觉,是现代意识的自我苏醒,是艺术性的一大跨越,也是中国画走向当代的重要表征。

解决水墨画中的贫色问题在当前的我国画界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色彩的位置和层次。色彩的应用必须经过理性的筛选和情感的注入,大红大绿只是颜色,不是色彩。色彩的应用将因人而异,色彩是个性的,情感的,它自然会有高低、文野之分。这方面的探索在中国画近代史上不乏精英和高手,徐悲鸿的“彩墨”,林风眠的色彩构成,对传统水墨的贫色缺憾给予了有力的辅正和补偏。在当代,除了像吴冠中、黄永玉这样长于用色,富有新意的前辈画家外,新一代画家的色彩探索更是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势头。如彭先诚、田黎明、纪连彬等,他们是中青年画家群中探索色彩运用于水墨画中的佼佼者。纪连彬的作品,善于用色彩和水墨表达自己的意念心象。他的西藏题材的作品,典型体现出他色彩运用的个性风格,大胆运用红、黄、蓝三色,合理运用墨块和笔线的切割作用,把人与自然、生命及宗教信念和谐于一体,使画面即厚重沉着,又色彩鲜明,层次丰富。他超越了单纯水墨的简约之美,给人以繁复美的启示;田黎明减弱色彩的明度,用色与墨的融合、对接来表现一种阳光感,在色块、墨块的组合并置中表现了现代人的一种闲适恬静的心态。

借助现代科技和现代色彩技术建立水墨画新的色彩观。从材质工具的变革上去探求中国画的创新,应该建立在不剥离“水墨”属性这一本质语境的前提下进行,使水墨与新材质的结合是从绘画这一形式规律本身进行,而非其它。我们从增加其特性,而非改变的角度进行探讨。首先,是颜色系统。中国水墨画的颜料一直是以植物颜料和为数极少的矿物质颜料为主,色相也比较单一。而现代的日本画颜料却把中国汉唐流传过去的矿石颜料进行人工合成,创造出了上千种粗细颗粒不同,色相变化细腻的人工合成颜料。值得欣慰的是,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开始着手研究自己的人造矿石颜料。这种颜料的优点不仅是在色相上极为丰富,与单一的国画颜料相比较,它又有水干色粉类,粗细晶体类,乌光闪光类之分。这些新材料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同时也产生了不同材质色彩的对比美感。其二,作为水墨的承载体——宣纸,应当在坚持其洇化特性的同时,从其纸面纹理的粗细、凹凸,纸筋吸水性的强弱,纸质的闪光与乌光,单色与多色方面,也进行多角度的大胆尝试。其三,借助媒介剂的使用增强画面的肌理效果,材质、工具上的极大丰富,必然会增强水墨画的表现性,更好的寻求与自己心灵情感贴切的表述方式。

三、结语

中国水墨画,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创造出高自由度的泼墨创作方式。运用油画的高彩度随意挥洒在画布,色彩恣意流动,千变万化,水墨画表情达意的方式是色彩的运用。如今,画面的风格日益多样,画面的个性也日益张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由是对于水墨色彩的把握和使用,匠心独具并能更富有色彩语言表达能力的色彩风格当会具有更能为人眼前一亮,甚至会回味无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蕾浅谈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特征[J]美与时代:城市2014(01)

[2]马军浅析中国山水画“水墨至上”色彩观[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10)

[3]刘曦林水墨色彩两相宜——关于中国画语言的通信[J]美术观察1998(07)

作者简介:

龚建光(1972~)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水墨画色彩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神奇的色彩(上)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