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及发展

2016-05-10吉木斯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当代发展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融合国外艺术精髓得以不断创新与发展,是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前进的方向。本文介绍了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及发展时期,并阐述了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形成;发展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不同类型的声乐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发展以及不同程度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一、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及发展

二十世纪初是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阶段,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五四”运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人们思想方面的禁锢,这对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民族声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充分结合了我国传统声乐素材与柔声唱法。比如萧友梅的《五四纪念爱国歌》,该作品曾一度广外流传。在五四运动后我国解放前的这个阶段,由于艰苦的生存条件以及艰苦的斗争环境激发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作思想,当时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如《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等等,这些作品塑造出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作品鲜明的时代性,此外也诞生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歌唱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民族声乐艺术开始融合,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个阶段诞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以及经典的声乐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民族性以及其精华部分,也充分的汲取了国外民族声乐艺术的精髓,如《万事如意》、《父老乡亲》等作品,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艺术气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宋祖英等一大批民族唱法的歌唱家逐渐涌现出来,并为世界各地所熟知,这些歌唱家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缓慢发展后,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舞台迈进。

二、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征

1.多元化发展特征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应在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将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具体来说,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审美理念的多元化。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洋美声唱法结合后形成民族唱法,主要以“字正腔圆”为审美取向,无论是演唱者还是欣赏者都需要遵从这种审美理念,声乐作品在演唱技法、创作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雷同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及思想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民族声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声乐艺术在审美观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由固定不变得模式逐渐走向多元化,体现出了对自由及个性化的追求,在传统“真善美”的审美理念基础上融合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审美观念的多元化特征。

第二,作品演唱形式的多元化。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由于地域文化差异致使各个民族的声乐艺术在唱法及表演形式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各个民族之间在风俗、思想、语言以及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文化系统,正是由于这些民族所各自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使得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第三,艺术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家在创作时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以及深厚的文化背景融合起来,近代的中国声乐歌词创作多以“以诗词谱曲”或者“以曲填词”为主要的创作方式,如《大江东去》就是作曲家青主根据苏轼的诗词创作出来的,在我国民族声乐创作中,也不乏借鉴我国传统的戏剧、戏曲唱词等。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是大批的作曲家经过不断地探索、收集整理而来的,这是他们积极探索并借鉴吸收我国民间传统音乐艺术的成果,促进了我国音乐创作的健康以及繁荣发展。

2.时代性发展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特殊时代下的产物,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必须坚持音乐艺术的大众化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必须深入群众,深入民间,需要体现出时代的需求性。这也就决定了我国不同时期下形成的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了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以及生活状态,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3.科学性发展特征

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民歌演唱大多与自然发声状态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世界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开始互相融合以及渗透,这就对民族声乐的创作、演唱能力、音乐表现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处于逐渐发展与创新的时期,观众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标准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因此,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应在尊重中国民族声乐自身规律特点的基础上,汲取更多西方声乐的演唱方法与演唱技巧,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实现取美声唱法之所长,为民族唱法之所用。此外,还要通过科学的演唱方法以及科学化的训练,将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精髓加以深化与吸收,并进行创新与改革,在民族声乐艺术的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科学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艺术表现力,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学术水平、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在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汲取西方声乐艺术的精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时代的产物,在经历了众多的发展阶段之后最终呈现出了多元化、民族性的特色。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继承、吸收、借鉴与创新,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增添更多的艺术生命力以及艺术魅力,推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胡晓.传统音乐在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继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5,04:163-164.

[2]刘玉洁.略谈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06:56-59.

[3]李峥嵘.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视角论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04:179-181.

[4]陈香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与发展[J].音乐大观,2013,06:119.

作者简介:

吉木斯(1975.12~ ),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民族原生态文化艺术。

猜你喜欢

当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背后的当代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