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016-05-10宋爱华
宋爱华
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作文教学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首先是教的方面:教师没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目的不明确,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跟着感觉走。其次是学的方面: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积累的素材少,害怕写作文。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呢?
一、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尊重差异,崇尚个性,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有独立个性的人。课堂上,不要用各种规则去约束学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消除紧张心理,从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加强模仿训练
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
三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开始写作文,大部分学生写的内容零散,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其年龄限制,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阅读量的不足和知识不够丰富,制约了学生的写作。
对于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模仿能力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如采用将此事物移为彼事物的移物模仿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学习,是学生片段练习入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积累更多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
多读是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教师在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积累材料上下功夫。在早读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反复读、分角色朗读,并背诵课文中的精辟词句、精彩段落。
课堂上朗读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阅读扩展到课外,每周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章,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等摘抄在本子上,熟读成诵,充实素材库。
多读还不够,还要多写。教师平时应要求学生勤练笔,如写日记,从身边的生活中找素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找灵感,把它记录下来。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思考生活,赋予作文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改变评改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过去那种精心批、细致改的评改方式实在是耗费精力和时间,也引不起学生的重视,无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我也改变了方式,采取学生自主评改、相互评改的方式,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
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前应进行具体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对照题目,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检查文章的中心材料是否充实,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看文章中是否有精彩的词语、片段;最后,学生互相评改。实践证明,在互改交流中,同学们无拘无束,敢于阐述各自的见解。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之,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阅读、模仿,是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