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2016-05-09徐红英
朱磊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对学生指导不科学的问题,对学生的指导比较机械、呆板,没有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与教学内容衔接到一起,教师只注重表达技巧,不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有的教师分析完课文后,会让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引导不具体,学生难以体会。有的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哪些句子或词语需要重读、慢读等,只是表面的引导,没有注重朗读表情达意的实质。这样会让学生的朗读变得机械,遇到感情强烈的句子就重读,不明白有时候重音轻读能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朗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保证朗读时间,提高朗读教学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朗读。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尤其是学生自主性朗读时,不能在学生朗读后草草收场,要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感染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说:“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铿锵之美,音乐之美;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余映潮老师特别注重朗读,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可见,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朗读,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
二、明确朗读目标,提高朗读教学效果
朗读不是漫无目地的读,朗读前要提出具体的目标或要求。对不同的朗读文本,教师应设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从而提高朗读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朗读的美文,教师应设定明确的目标,如教学《繁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淡雅的语调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感受美;教学《夏夜》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出诗中的韵味,感受婉约中透出的柔美。因此學生初读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朗读。而美读则要求学生不但注重字音、语调,还要学生读出情感,把握好朗读速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朗读,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把握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如教学《黄河颂》时,教师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每次朗读都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使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能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从而读出效果。朗读教学中教师讲清楚朗读技巧,让学生明白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节奏等实际应用。尤其是诗歌朗读,诗歌节奏比较强,抒情色彩浓,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划分节奏,朗读时根据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确定重音,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朗读的作用。如教学《春》时,朱自清描绘的春风具有柔和、温暖的特点,而春天的特点是通过触觉、听觉体现的。朗读中要体现出春的特点,必须深情朗读,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节奏,还要注重语气、语调。如“抚摸”要深情朗读“;青草味儿”“、泥土气”等要重读,让人感觉到嗅觉上的美。这样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笔下有形、有色、有感的春风,这需要教师精心指导,才能读出味道。
四、注重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需要教师范读,范读有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不自觉地模仿。范读能帮助学生纠正字音,理解词的感情色彩,理清文章脉络,尤其是文学作品,教师精彩的范读能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震撼学生心灵,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正是教师的范读,不仅能延长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领略到语言之美。所以教学中教师范读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引导作用,如教学《春》时,教师可以用充满喜悦、希望的感情做基调,缓慢、轻柔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意境中。只要教师范读得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就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营造朗读情境,体现朗读教学韵味
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和情调,从而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朗读中。营造朗读情境有多种方式,如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跟读,营造朗读氛围;教师领读过程中带学生进入情境,感染学生等。学生在情境中朗读课文,能感受到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情感共鸣。如教学《安塞腰鼓》时,学生如果没有亲眼见过,很难感受到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狂舞的视频,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朗读的热情,感受到文字背后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
总之,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发挥其功用,善于利用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徐红英
摘 要: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其中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其中的读为“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异彩纷呈,硕果累累,有目共睹。但也有不少在搞花样翻新,脱离课本越来越远。轻诵读,重分析,重题海战术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肤浅的、架空的、重复的、无用的乃至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的分析和题海训练之中去。更有甚者,有些老师急功近利,为了能在中考中取得一点成绩,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字词的抄写和默写上,学生很难真正品味到课文的原汁原味,学生很难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的内涵美,以致最具灵性美感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语文能力随之下降。因此,学生语感得不到培养,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阅读个性不能很好地展示,智力得不到应有地开发,情感得不到很好地培养。这实在是舍本逐末、背离了语文教学宗旨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我们要认真反思这个问题,要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重新响起琅琅读书声。
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爱上朗读
朗读教学常常不可能单独列为独立的教学内容,而是分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应该怎样实践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呢?
(一)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
选择适合朗读的课文,如诗歌、优美的散文、有特色的文章选段,进行教师示范朗读,以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不足,在当前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以克服。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在网络上利用搜索引擎和语文教学的专业网站,搜索和下载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借助数码音箱或多媒体播放器等工具在课堂上播放,代替范读,同时能够更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朗读的意愿。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背景音乐,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笔者在教授《春》这篇散文时,录制了班得瑞的《春水》,在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五幅图景有了初步的感悟后,让学生听一遍音乐,然后配合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配合着旋律注意自己朗读的节奏与语调。这种朗读方式大受欢迎,有的学生还因为对自己的朗读不满意而要求再来一遍。在进行古代诗词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用歌唱形式进行唱读。古诗词简短,有很强的音乐感,古人也多用来入乐歌唱,唱读诗歌,不仅体现诗歌的韵律,也更能领悟其中的形象与情感。学生唱读诗词,可以用现成的音乐,也可以自创旋律。学生对这种形式也并不陌生,因为现在不少流行歌手也不断从古诗词中寻找灵感与素材,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就是人们熟知的一首歌。因而学生自然兴趣高涨,还颇能发现学生的创新亮点。
(三)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举行朗读竞赛
可以个人为单位,可以小组为单位,形式可以多样,这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朗读学习的成就感,又可激发他们的朗读学习兴趣。
(四)课堂的教学还需要课后的巩固和延伸
布置有持续性的朗读课外作业,朗读材料可分为老师指定和学生自选。在这一系列的教学尝试中,尽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以单纯的朗读指导来灌输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各种朗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朗读教学
对于教学过程而言,以多媒体为主要依托的教育技术是提升教学,辅助教学,使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手段。比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它们是相通的,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音乐与文学融合起来,就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我们在朗读教学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这些声光色影等综合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就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朗读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就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拨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朗读更具有表现力,也更能使学生享受到朗读的愉悦。
三、教师要注重朗读的师生互动评价
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在学生读完后,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你读得真好”、“你读得真有感情”或者“你读得真流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须改进。“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后用这样的态度多练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更高的标准,在一次次练习中扬长避短,很快就会有长足的进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
初中朗读教学是形成学生语文智慧技能、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由之路,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从一些非语文现象中解脱出来,把朗读作为一种课型,精心设计,多种形式实施朗读教学,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还学生个性化朗读空间。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师生之情融于教材之中。相信会有更多的有志同行,会逐渐重视朗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77-79.
[2]黄永红.试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59.
[3]顾春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J].考试周刊,2010(14):67-68.
[4]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5]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恩考和做法.语文学习,1990,(9).
[6]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