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安十年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2016-05-09马文婧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杜甫

马文婧

摘 要:杜甫长达十年长安的悲伤困穷的生活和社会的动荡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思想方面少了年少的轻狂多了中年的沉郁,忧国忧民的思想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成了“沉郁顿挫”和“萧散自然”的独特艺术风格。因此,关注长安十年诗歌创作对于理解杜甫及其创作诗风大有裨益。

关键词:杜甫;困顿经历;内容题材;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01

杜甫大半生在玄宗时期渡过,作品的主要成就在玄宗时期及以后,从历史看就是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即客居长安的十年时间。一位名人的经历往往影响着其创作成就,同样,长安十年的经历对杜甫影响也是,主要体现在其创作内容与题材、思想与风格。

一、关注现实,更新题材

杜甫这时期写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杜甫在长安应试落第后,开始奔走向皇帝献赋,贵人投赠。他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加上“安史之乱”造成的民不聊生,使他由原来的“能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巨大抱负,开始深入现实和接近人民,认清社会现状和政治的本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的诗篇,例如批评时政的《兵车行》,讽刺权贵的诗篇《丽人行》,从内容上渐渐远离皇帝而向人民的痛苦过渡。

长安十年他身处下层,所以善于观察现实,写作大量反映社会各方面内容的诗歌。为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天宝五年来到长安,但他的希望落空。无奈之下,他只能“买药都市,寄食朋友”。杜甫在长安连吃饭都是问题,所以他的买药就是摆个地摊。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这样写这段艰苦经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社会现实的残酷迫使他将目光投向下层人民。杜甫诗作中现实主义的风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并且升华为一种执著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首忧生忧世的千古不朽之作,可以说读懂了它也就读懂了杜甫。那个时候社会两极分化已经到了极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此时杜甫已经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并且体现出忧国忧民的精神。

杜甫除了关注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还对战事投入很多精力。可以说“安史之乱”使杜甫诗歌的创作题材进一步丰富,战争题材成为诗歌的重要部分。安史之乱之后,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到”岂闻一绢直万钱”可谓是天壤之别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仅能够关注战事,而且还关注战争给经济造成的破坏。这一时期的“三吏三别”更是大量的描写了国家不合理的征兵政策和战乱使得很多家庭难以团圆,如《石壕吏》这首五言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总之,杜甫是最早且最全面反映这场战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给灾难的诗人,他全面地反映了战乱生活给下层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国家经济造成的创伤和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蹂躏。

二、集成传统,开辟新风

长安十年生活直接影响了杜甫写作风格与思想。这时期杜甫游离浪漫主义诗坛之外,而沉醉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他在继承前人的艺术技巧,还关注现实生活的变化,以其坎坷丰富的生活阅历,形成了感情悲慨壮大深厚、声调抑扬起伏、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也曾以沉郁顿挫来概括出他自己的语言风格:“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嗥之徒,庶可跂及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由己到民的起伏情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对国家的担忧。这些诗句体现着杜甫所作诗的语言是“沉郁顿挫。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例如作家的个性、经历、时代等都会对作家的风格产生影响。而杜甫的沉郁的个性,再加上这样的艰难、贫苦的不幸生活经历,使他不像李白那样豪放飘逸,也不可能像王维那样悠闲淡远。正是由于他在长安很少有安定的生活,所以反映在他大部分诗歌中的,都不是轻松的格调,而是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例如《梦李白二首》是沉郁顿挫风格的完美体现,真真幻幻,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深沉低回,波浪起伏。这两首诗不论是从诗歌的声调,还是情感的表达上,都很好地诠释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如果说长安十年的困苦生活锻就了杜诗的“沉郁顿挫”,那么安定的生活造就了萧散自然的特色。萧散自然这类诗不少,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鸟自得其乐,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生一份闲适愉悦情思。胡震亨说杜甫的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唐音癸签》卷六)。就是说的杜诗风格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正是伟大作家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

三、总结

“文章憎命达”,时代造就了杜甫,现实生活虽给杜甫一种种苦难,却也玉成了他。长安十年的苦难生活反使他拓展了描写的领域,扩大了创作的题材,丰富了其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提升了他的思想和境界。多变的生活情绪不断随之而动,诗歌的风格也辅以脉动,“沉郁顿挫”和“萧散自然”的风格得到体现,这些都为他以后走上现实主义诗歌创造道路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曾大兴.唐诗十二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7.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

[3]吴丽君.杜甫困守长安时的经济状况与诗歌创[EB/OL].百度,2012.6.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杜甫
绝 句
杜甫的一生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杜甫的维稳观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