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幻的灭

2016-05-09柴娜娜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4期
关键词:爱玛人性

摘 要: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典范之作《包法利夫人》,现实地演绎了爱玛企慕飞扬却被现实抛却的一生。本文将从“天使缘何沉沦”、“爱玛之死谁之罪”、“怎样活出人的高贵”三个问题出发,试图对爱玛的“幻”和“灭”做深入性地挖掘和探讨,以期能引导读者在平凡中活出高贵,在黑暗里寻找光明,以人生的安稳作底子来收获生命的飞扬。

关键词:爱玛;幻;灭;人性;高贵

作者简介:柴娜娜,女,籍贯:山西临汾,出生日期:1993年12月8日,单位:山西大学初民学院文科(文史哲)实验班,专业:2012级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01

美丽的爱玛因厌倦平淡、琐碎的生活,“红杏两度出墙”,加之挥霍无度致使债台高筑,绝望中情人的拒援终致她走向了生命与爱情的毁灭;此后诊所破产,丈夫伤心致死,女儿孤苦无依,至此,家庭也无辜毁灭。“爱情是婚姻的良心”,如何能从蒙昧中一点点的解缚出来,避免做极端的蠢人,真正具备爱和善的能力?如何窥见真实人性的无尽可能,避免人生的飞扬变成一场虚幻的泡沫,真正收获生命的绚烂?都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幻——梦境比现实绚烂

从在修道院之时幻想日后的倾城之恋,到新婚之时幻想婚后的美满幸福;从舞会邂逅子爵时幻想激情与欢愉,到与莱昂相知后幻想温柔种种;从痴迷罗道尔弗后幻想逃脱平庸与琐碎,到再遇莱昂后幻想刺激与缱绻……爱玛始终用浪漫的眼光打量着世界,温柔地编织着自己的爱情梦想。然而,比爱玛的“浪漫”更重要的,是“她的浪漫何以导致毁灭”。

优雅而高贵的修道院生活、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繁衍了幻想与浪漫的种子。书中多次提到爱玛回忆修道院生活的情形。不难想见,这段修道院的经历已植入其心骨。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热衷,也潜移默化地转换成一种思维方式,影响、甚至支配着她的思想和行为。

此外,她沉浸在幻想与虚无中,不愿自拔,也不愿直面生活的琐碎与平凡,“于是肉体的需要、银钱的欠缺和热情的悒郁,揉成一团痛苦;——她不但不设法摆脱,反而越陷越深,到处寻找机会加深她的痛苦。”爱玛不愿从浪漫的幻想中完成自我解缚,也就注定了她必将走向毁灭。

那是个日益成熟、日益物质、日益残酷的资产阶级时代。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爱玛是有“塑料感”的。她的耽于幻想与现实世界隔着朦朦一层,但当残酷的现实将这层膜无情撕破,她只好被直接摁在犬牙交错的生活上,切开皮肤,直入筋骨,直至沉沦,甚至毁灭。

灭——爱情比死亡残酷

爱玛之死,谁之罪?她最终选择服毒,走向毁灭,无力偿还高利贷是一个因素,对破产这一灾难性后果的夸张想象是一个因素,但在这两个因素都事实存在的情况下,她还顽强地拥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她先后寄希望于勒乐、赖昂、公证人、罗道耳弗,分别向其求助,均遭到拒绝。至此,她看不到希望,只好背负绝望,从而奔向死亡。所以,笔者认为,爱玛的死与“浪漫的梦幻”的突然苏醒有关——爱情,远比死亡残酷。

对罗道耳弗而言,爱玛只是个漂亮的情人,从一开始,他就在这段感情里种下了太多太多的谎言、欺骗、狡诈、虚伪、欲望:“罗道耳弗顺利地按照自己的心意支配奸情,所以表面也就分外平静。”。对赖昂而言,爱玛起初好似皎洁月光,最终沦为饭黏子;起初好似朱砂痣,最终沦为蚊子血。这样的感情,又哪能经得起时间的修剪和裁度?

这样,他们之间爱情的残酷性、冷漠性、利用性、目的性、复杂性就昭然若揭了。幻想的浪漫爱情历经磨难、最终流产,而这一切的苦难和苍凉,她已无心去咀嚼。“她(爱玛)寻思道:‘啊!死真算不了一回事!我睡过去,就全完了!”艾玛在深不见底的爱情苦难面前,她几乎是喜不自胜地选择死亡的。是的,对她而言,爱情比死亡残酷。

醒——自享比依附丰实

在苦难的现实里,爱玛艰于呼吸。她依附蜷缩在困惑、痛苦的角落里,画地为牢。她不明白,为什么她热衷一生、信仰一生、奉行一生的修道教育、浪漫主义终成泡沫?为什么她强大的自尊却让她变得更加自轻自贱?为什么她提高社会地位的种种努力却使她最终债台高筑甚至艰于生计?为什么她幻想的爱情在现实中无影无踪?为什么光怪陆离的社会中充斥满无尽的苦难与苍老?为什么她在奔向死亡时是甚至喜不自胜的?面对生活的现实,甚至是苦难的现实,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矗立,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委实值得商榷。

陈寅恪珍视“自由之思想”不无道理。要保持对独断思想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独立不依附,以安稳做底子才能收获生命的飞扬。此外,德行如果不是从智慧流出,而是单凭修养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和伪善的。罗道耳弗、蓝昂等人的德行源自修养,而非智慧,所以他们是功利的, 甚至是伪善与丑陋的。“自由与美德”构建起人类内心宁静的丰碑,矗立不倒。要知道,宁静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正是这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庄子在妻子死后才能超然脱俗,鼓盆而歌;陶潜才能抒写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与安然。以超拔的姿态去看待人生的宠辱、得失、悲喜,用自享的力量去战胜人性的贪婪、欲念、折磨,不卑不亢,活得漂漂亮亮!

参考文献:

[1]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5月北京第一版,李健吾译.

[2]李健吾.《福楼拜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嘎玛仁波切.《生命的觉醒》.新星出版社,2012年1月.

[4]刘晓蕾.庸俗的浪漫之爱——浅论《包法利夫人 》中爱玛的爱情.常州工业学院报.2010年10月.第28卷第5期.

[5]亚瑟·叔本华.《叔本华心灵咒语——请优雅地拥抱这个苦难的世界》.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于露译.

猜你喜欢

爱玛人性
爱玛
2020电影版《爱玛》女性主义解读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保险起见
功能与人性
《爱玛》书中的完美配偶形象
——奈特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