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块枉入红尘的温玉

2016-05-09白金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4期

白金

摘 要:妙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神秘的人物,而且在全本红楼梦中,妙玉统共被提及也不过四次,但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排第六, 比王熙凤还靠前,是唯一一个既无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血统,又并非嫁给这四大家族任何一家做媳妇的女性。本文就从妙玉的身世及结局对其行一个简要的分析及猜测。

关键词: 金玉之质;出身贵族;终陷沼泥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02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是红楼梦中给妙玉的判词。曹雪芹只用了一千多个字,便塑造出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并给读者留下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是我们不能不佩服的地方。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排第六,比王熙凤还靠前,是唯一一个既无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血统,又并非嫁给这四大家族任何一家做媳妇的女性。而且在全本红楼梦中,妙玉总共被提及也不过四次。可见,在《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神秘而又重要的人物。《红楼梦》中有专论妙玉的那支《世难容》的曲子:“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脓,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作者以“世难容”三字来评述这只曲子,而这三字不仅概括了妙玉多方面的复杂性格,也道出了她曲折独特的一生。本文便对妙玉这个人物形象做一个浅要的分析。

一、“金玉之质,出自何方”

对于妙玉的出身,书中只有很少的记载。妙玉是在“荣国府柜型庆元宵”时才进的贾府。在小说第十七回,林之孝家的回王夫人的话时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官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亡故,身边只有两个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后来经王夫人批准,请到贾府来。从这样看,妙玉或许只是一个“读书官宦之家”。但在小说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中,她却拿出了连贾府公子小姐都没有见过的茶具,并对贾宝玉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呢。”可见,她并非林之孝家的说的什么“读书官宦之家”。在这一回中,贾母刚让妙玉奉茶的时候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我们可以有所猜测:贾母和妙玉祖上是熟识的,知道他们家爱喝六安茶,而妙玉耳濡目染,也知道贾母爱喝老君眉。而且在《红楼梦》给妙玉的判词之中,用“金玉质”来形容妙玉,在封建社会里“金玉质”这是一个极其荣贵的称谓,一般多用于皇族子孙或宗室成员。在金陵十二钗判词里,只有妙玉被定为“金玉质”。贾家是京都八公之一,既是皇亲,又是国戚。而迎春的判词只是“金角花柳质”,惜春判词也只是“绣户候门女”。可见妙玉绝非出生在一般的读书仕官之家。妙玉家族应该不会不低于贾家,也很有可能是宗室成员的后代。但这样一个大家闺秀,为何要亲自出家,带发修行呢?《红楼梦》是以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斗争为背景的,特别是雍正夺位这个重大政治事件,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有着直接的关系。雍正登位以后,便以种种理由削弱与其争夺皇位的诸皇子及其帮手的力量,直至消灭他们。而那些遭受排斥的宗室成员,他们经过激烈的斗争,一部分被彻底消灭;另一部分看破红尘,以遁入空门的方式逃避那些激烈的斗争,远避是非。妙玉的家庭很可能是经过激烈的暴风雨般的斗争后,未能经受住洗礼而彻底衰败的。《红楼梦》的素材是来自曹雪芹自己家族与其他家族的经历。在康熙一朝,曹寅家(书中贾家原型)和李熙家(书中史家原型)因为其母都是康熙幼时的保姆,备受宠幸,把持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以及两淮盐政这样的肥缺,并兼文化特务半个世纪,所以只要康熙在,他们的富贵就在;康熙生子奇多,所立太子又废而立、复而又废,诸皇子大都盯着那架金銮宝座,明争暗斗。使得曹、李这样的臣子也要小心周旋于各个皇子之间,一来二去,就有了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皇子,他们自然也希望这些皇子登基。可是,最后登基的偏偏是与他们关系最淡的雍正皇帝。而他们支持的废太子以及康熙十四子恰是雍正最大的政敌。于是,雍正一上台,李熙就很快被治罪籍家,曹家此时袭官的是曹寅的过继子(贾政原型),他们这个家族,只能在努力讨好新皇帝的前提下,继续敷衍几位一时尚未被收拾的皇子,同时也不排除为那些可能取代雍正的皇子皇孙秘密办事。这样看来,妙玉很有可能就是某位被雍正整治过的皇族的后代,而这位皇族之前与贾、史两家交往甚密。而对于妙玉师傅的“临终遗言”,也有人怀疑是妙玉自己编出来的。“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这句话中的“此”字非常难懂,是指西门外的牟尼院还是长安都中,如果是牟尼院那么妙玉就不应该去大观园,如果是长安城中,“此”就可以随便乱指了,大观园也就自然在“此”了。所以由此得出结论:“妙玉不是为求佛法而来,竟是避难来的,故而‘不宜回乡。……妙玉既要留在长安都中,但‘白居不易——不找个靠山是待不下去的。荣国府既找上门来,便刚好有了着落。好在人死无对证,打出师父临终遗言的旗号,对别人可以抬高身价;对自己可以捏着鼻子哄眼睛。”在我看来,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当贾府已经收了秦可卿这样一位罪人之女后,他还能再留一位罪人之后么?当然,这也是一种猜测,妙玉的真正身世,还有待人们继续考证。

二、“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妙玉最后的结局是在贾府被强盗扫荡时被那伙强盗用香料熏晕带走了。从曹雪芹原著给的判词中我们只能看出妙玉“终陷淖泥中”,在警虚幻境的画中,也只有“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可究竟是怎么“泥”,我们还需要探讨琢磨。脂砚斋在妙玉的判词后批曰:“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所谓“枯骨”,可能执指将就木的老头,即妙玉被迫嫁了个老头做小妾;也可能只寻花问柳的嫖客,即妙玉流落风尘,做了妓女。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的真故事》中猜测,在宝玉将刘姥姥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赏给刘姥姥后,刘姥姥的女婿便将它买了换钱。这个在宫廷都少见的“玩意儿”被忠顺王爷发现后,便到贾府找到了这个罪人之后,同时也牵扯到贾府人的性命。由于妙玉“模样极好”,忠顺王便想纳她为妾。为了挽救贾府,妙玉被迫嫁给忠顺王,而这个忠顺王或许是一个比贾赦更可怕的色魔,那当然是个泥垢般的地方。而且妙玉不能“玉碎”只能“瓦全”,任其蹂躏。这个解释是有依据的。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六,她一定是后来为贾府做出了重大贡献了的。这样看来,高鹗的续写就有点不尽人意了。

三、结语

她是出了家的黛玉,但是却比黛玉更多了些冷艳。妙玉,这枝古殿青灯旁的寒梅,孤僻如深山的石碑,清冷似冬天的早晨。在花柳繁华的大观园里,她企图用蒲团载着空寂去寻找青春。栊翠庵的大门虽然整日关得紧紧,但并不能阻挡她心里的“邪魔”向外冲撞。她并不是“四大皆空”的出世者,而是一个硬把“七情六欲”苦苦包扎起来的“槛外人”。她是“金玉之质”,但最终属于她的却是“终遭泥陷”的“世难容”的悲剧命运。或许,在这“世难容”中也寄寓着“傲骨如君世已奇”的曹雪芹的未达之志!

参考文献:

[1]《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商务出版社 2007年版

[2]《红楼梦的真故事》 周汝昌 年艺出版社 2001年版

[3]《红楼望月》 刘心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4]《<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 李鸿渊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5]《传神文笔足千秋》 李希凡/李萌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