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审丑美学思想再探索
2016-05-09汪静
汪静
摘 要:庄子的审丑欣赏中并不是摒弃美,主要意义在于丑中之美。对庄子审丑美学“丑”的层次内涵的分析有助于发掘庄子审美视野下丑的本质,即美与丑是相对性的,丑中蕴含着美,美得下面包含着丑。庄子为个体生命内在和外在的种种不自由找到了新的归途——“道”。“道”是丑的归途,是美的内在规定性,同时“道”能将丑通向大美境界。
关键词:庄子;审丑美学;丑;道;皈依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2
一、庄子对于审“丑”的相关美学层次内涵
庄子的审“丑”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外丑内美;二是外美内丑。
通过对庄子审丑观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庄子在其文章中创造了大量的丑陋形象。《德充符》通篇讲述了兀者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恶人哀骀它,以及跂支离无脤、瓮 大瘿六个残疾人的故事,他们虽然外表丑陋或残疾,但心态却是健康的。被砍掉一只脚的人王骀是一个“无形而心成者”,圣人孔子都愿意拜他为师,甚至带领天下人去追随他;同样丑陋不堪的哀骀它,是一个丑八怪去能让男人留恋,女人甘心为其做妾的;跂支离无脤他是一个跛脚、伛背、缺嘴的人,卫灵公却十分喜欢他,在看那些英俊潇洒的外表美貌,体型完整的人,不难看出庄子创造大量的丑陋形象并不是纯正的丑,他们都是一些虽然外表丑陋却更注重心灵美的塑造,此时形体的缺陷慢慢的被人遗忘,从思想中焕发出得美感却取而代之。庄子笔下这些人物形象在西安市这社会中虽然很难找,但这类形象在其身上所包含的形体与精神的不平衡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却是普遍存在的。
《庄子》当中有个名为“舔痣得车”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商人曹商,因为替秦王出使秦国得到了秦王的赏识而得到了秦王的赏赐,第一次得到了几辆车子,后来又因为受到秦王的赏赐而得到了一百辆车的赏赐。得到赏赐的曹商高兴地回到宋国以后见到了庄子,于是跟庄子趾高气扬的说“我住在陋室,穿的是破旧的编制草鞋,整个热门面黄肌瘦脖子干瘪,在这些方面我跟你比是没有优势;但是却能够说服秦国的国王并且得到这么多的赏赐,这就是我高明的地方”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舔痣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越多。子岂治其痣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意思是说:“我听说秦王有病的时候去请医生,所请的医生如果能破脓化疮那就会赏给一辆车,但是如果用舌头来舔疮就会赏赐五辆车,总之治病的手段越下贱得到的赏赐也就越多。你大概舔过秦王的痔疮吧!要不你怎么会得到那么多车子呢?我们通过看庄子回答曹商的话可以看出,表面看来庄子是有些尖酸刻薄的但是实际上庄子吧那些附庸权贵的人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庄子笔下这些丑怪的现象也真是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同时也刺激人们的意识,引起人们的反思 。
二、丑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不自由
不自由的状态是丑恶的,同时他也是一种虚假的状态,丑从自身来讲他是一种缺陷,束缚人的自由,但是他也包含着美所不能包含的东西,揭示出被美所遮蔽的东西。
庄子生于乱国乱世,当时社会动荡、我国的各民族处于一个文化大融合时期,战争频繁,统治者也是最为骄横的时代,制造了大量的残疾者。而且由于统治者自身对于暴力和刑法的偏爱,从而更加扩大了畸人队伍的整体。庄子笔下描写的畸形人物也是当时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这类人本身由于外形十分的丑陋,因此不能够跟其他的正常人一样更好地在社会生活当中进行生活,并且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单纯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考虑,我们可以说是这些外在的丑阻碍了这些人前进的步伐。内在丑是心灵的遮蔽。《庄子》中的残疾人,不同于书中的“至人”、“神人”、“真人”,“至人”、“神人”、“真人”是庄子理想人格的化身,他们能不食五谷,不眠不休,能够泯物我、同生死、齐是非,完全是一些超世甚至超宇宙的方外之人。其个体本身就是现实社会当中实实在在周旋于现实社会当中的那一类人。庄子所面临的是一个“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的时代,当时的社会及其混乱动荡,导致了社会的“无道”进而导致人性品质的恶劣。毫无异味社会现实本身就是极端”无道“的而现实社会当中的这种无道则会简介的导致社会当中个人品行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使他们的个人品行走向恶劣。
诸如体现人的内在丑陋的例子在整本《庄子》当中有不少的例子,当中较为典型的比如《外物》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三、“道”是丑通向美的归途
“道”是美的内在规定性。
庄子之“道”最显着的特征表现在:“道”是美的内在规定性。所谓的”道“是一种非常高的精神境界,在这个最高的境界当中,所有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序的交织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加特殊的审美的境界,而这种审美的境界的本身是一种超越了表现和其他形式的一种具有较高特殊性的审美的相关境界。道”就是最高的,绝对的美。正如《知北游》中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这里的天地有大美中的“大美”实际上就是“道”,而道的本身则是指天地之间的本体,值得是美内在所具有的规定性。再者来说,“道”的本身是一种审美的境界,而这种审美的境界则是对于世间万物劣根性的一种抵触,它能够能耗的净化整个主体的内心世界,并且最终达到忘我、忘物、忘利、忘功、从而倒到一种全新的审美的境界,只要具有了这种审美的境界就可以踏上通往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道路。
《刻意》曰:“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知北游》曰:“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又见于天地之谓也。总结庄子的这些言论,我们不难证明了“‘道是美的内在规定性”这个结论。庄子的“道”不是主观的观念,不是客观的精神,而是对美而言规定性的实体,它“有情有信”、“自根自本”,同时,这些都是“道”对美存在规定性的具体要素所在。
“道”使丑转向了大美。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而庄子的“道”却有使丑通向“大美”的功能、属性。
庄子曾经反复的对“道”进行相关描述。“道”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呢?庄子本人认为“道”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它无处不在。而庄子构建的“道”本身既不是柏拉图、黑格尔所认为的绝对理论,也不是宗教或者迷信所信奉的“神”,而是一种比较接近西方泛神论者所内心所想的一种无限实体,这种无线提的本身并不是我们人类通过感官就可以察觉的,它无状、无形但是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是一个永恒存在的个体,它本身可以生出所有的事物,在空间上瀚无边际、时间上面则是无始无终,而且其本身也无实体存在,在宇宙当中是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内涵。因而,我们说“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且能够将本来的“丑”引导走向“大美”。
众所周知”丑“是一种不自由形式的显现,但是庄子本身的”道“却是为了消除人类已经形成的不自由和差异化,从而达到整个人的精神与个体的无限和自由。而个体的自由、不自由以及异化的消除、无限的实现以及个体的自由都是通过”道“来将”丑“走向”大美“的转变的过程。从庄子的观点来看,每一个个体只要对“道”进行领悟,并且达到一种顿悟,最后就可以实现整个个体的无限和自由,当人达到这种无限和自由之后,就可以涉入到“大美”当中,这也就是庄子构建的具有绝对自由的宇宙的本体也就是“道”它是一切的“丑”通往“大美”的最根本源头。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1.8.162
[2]东方桥.庄子现代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20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