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性格命运发展分析
2016-05-09江潇潇
摘 要:《金瓶梅》作为晚明市井商人家庭的小说,揭示了一夫多妻家庭的众生百态。其中潘金莲历来为后人所诟病,本文就以潘金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她与王招宣、张大户、武大郎、武松、西门庆、琴童、陈敬济、王潮儿八位异性的关系来探究潘金莲的性格和命运的转变过程。深入了解出身于平民的潘金莲一生中的情感与婚姻纠葛,分析封建社会特殊时期市井家庭女子的命运。
关键词:潘金莲;性格;命运
作者简介:江潇潇,女,汉族,1991年2月出生,安徽芜湖人,为2014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02
作为晚明文学的代表著作,《金瓶梅》以“寄意于时俗”之旨,“曲尽人间丑态”之内容,为我们勾画出市井商人家庭内人性的逐步堕落。而其中的女主人公潘金莲常被形容为“美”与“坏”的结合。“美”是人的自然情感欲望的潜在追求,“坏”是明确社会伦理意识的伸张,两种对立的情感因素,被融铸在这一个具体的意象上─潘金莲。
一、潘金莲与王招宣
潘金莲本是清河县潘裁缝的女儿。父亲去世后,母亲将其卖到王招宣府中作了奴婢。在没有是非善恶辨别能力的年龄,她开始在王招宣府“习学弹唱”,“描眉画眼,傅粉施朱”。作为奴仆的潘金莲尝够了被欺压的涩苦,同时也耳濡目染了主子们的骄奢淫逸。
在这六年里,潘金莲的性格和命运发生了微小却重要的改变。她由一个来自穷苦下层、有些姿色、缠着一双好小脚儿的小女孩,成长为了一个善弹唱、会打扮、会看眼色、献媚取宠的贵族婢女。在这种环境的熏染下,潘金莲失去了下层女孩儿本有的淳朴本性,而沾染上了诸多不良的习气。
二、潘金莲与张大户
十五岁时,王招宣死了,潘妈妈将金莲转卖于张大户家。不久,年老的张大户将十八岁的潘金莲收用了。潘金莲对此事的态度我们无法从小说中得知,但是从潘金莲被嫁给武大郎嫌弃的态度,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接受了自己已经失身的命运。
此时,她不再是单纯的下层婢女,在张大户家的遭遇,进一步深化了金莲对封建大家族复杂关系的认识,对其之后扮演妻子和妾的身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金莲与张大户的厮会,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金莲在性爱观念上的开放。究其原因,一是王招宣府淫荡风气的影响,二是封建社会的主人是可以随意收用自己赎买的奴婢的风气的影响。
三、潘金莲与武大郎
后来张大户将金莲嫁给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她自嫁武大,见他一味老实,人物猥琐,甚是憎嫌。“他乌鸦怎配鸾凤对!”崇祯本中就有评说:“但凡世上妇女,若自己有几分颜色,所禀伶俐,配个好男子便罢了,若是武大这般,虽好杀也未免有几分憎嫌。”
首先是身份地位的改变,此时金莲是被武大明媒正娶的妻子。过往仆人的心理渐渐变弱,而到了与武大婚配后,其个性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其次是武大郎的缺陷促使潘金莲走向灰暗的边缘。正值青春的潘金莲先后遇到无法自主的命运和荒唐的婚姻,她的尊严感几乎丧失殆尽。最后当她与西门庆的奸情被武大撞破后,其内心的自主因子占据了有利的位置,继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四、潘金莲与武松
潘金莲嫁给武大之后,一直处于苦闷与不得意的心理状态。武大外出卖饼期间,寂寞无聊的金莲也时不时勾引浮浪子弟打发时间。叔叔武松的到来,她内心希望找到一个般配、可依靠的婚姻的希望重新燃起来了。
首先,潘金莲喜欢武松,并想着法子要与武松在一起,体现了青春正茂的潘金莲对美丽事物的大胆追求,这是一种由审美感情引发的正常心理。只不过在为人妻和为人嫂的身份下,是不为儒家伦理和世俗观念所认可的。其次,西门庆死后,吴月娘将她赶出家门,并让王婆领着变卖。在等待陈敬济筹钱赎买的过程中,认为这段姻缘还落在武松手里。此刻,我们不得不惊讶于潘金莲的单纯,连吴月娘得知金莲是被武松买走后,说出“往后死在他小叔子手里罢了”的话语。
在与武松的两次相遇中,潘金莲都憧憬着与武松的美好姻缘。这种情节的安排,对金莲多元性格和悲惨命运添加了丰富的笔墨。她对婚姻的向往与追求一直存在,并贯穿在其命运的始终。而这一点,是潘金莲泼辣、狠毒、刁钻的显性性格中是很少表现出来的隐性性格。
五、潘金莲与西门庆
小说的第二回安排了俏潘娘帘下勾情,老王婆茶坊说技的情节。这里既可以看到潘金莲的滥情与挑逗,但也表现出她惯常的情态。但这次与其他情况不同的是得到外在力量的推动。
首先是西门庆豪洒银两的追求,其次是王婆的极力撮合。原有三分情的潘金莲也就有了十分情了。在这里,潘金莲的性格还只是个人内在的不断外括。随着剧情的发展,在潘金莲下药给武大时,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女子的胆大与恐惧。在这里,我们还能隐约地感受到潘金莲作为人的良知。而这种良知,随着命运的变化也逐渐消失。
后来,金莲被迎娶到西门家后,她的性格一步步走向多元,几乎不顾颜面和地位。一方面,为了得宠,她不顾脸面,将自己心爱的头发绞给西门庆,并被李桂姐随意践踏;为了争宠,她不顾道德人命,豢养雪狮子猫,最终害了李瓶儿的官哥儿;为了取悦、讨好西门庆,她极力满足他变态的性欲,甚至差点丢失了性命。其性格在一夫多妻的家庭中也是逐步趋向极端,并直接影响着她的命运走向。
六、潘金莲与琴童
十二回中潘金莲因为寂寞难耐,西门庆又常在李桂姐处,开始私通玉楼房里的小厮琴童。在作者看来,“一个不顾纲常贵贱,一个那分上下高低。一个色胆歪邪,管甚丈夫利害;一个淫心荡漾,纵他律法明条。”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潘金莲的偷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潘金莲自小耳濡目染的纵欲思想与毫无道德可言的主仆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源自西门庆的冷落。及至潘金莲私仆被告发给西门庆时,潘金莲巧辩应对,其性格再次深化。如果说以前都是她陷害别人、仇视对手,这次却是为了挽救自己的过错,欺瞒了西门庆。虽然她对厮会家仆并没有觉得犯了多大的错。这也为她与女婿陈敬济发生奸情埋下了心理伏笔。
七、潘金莲与陈敬济
潘金莲与陈敬济的眉来眼去,从陈敬济来到西门府里就已开始。陈敬济对潘金莲垂涎已久,但这段情与欲是有悖人伦的。对于青春正茂,并且有着丰富经验的潘金莲来说,陈敬济只是她打发后院寂寞时光的替代品。
潘金莲与陈敬济勾搭在一起是不对等的。西门庆在世时,主要是陈敬济主动献媚、奉承潘金莲。对待异性的暧昧态度,是潘金莲性格中一直贯穿的显著特点。西门庆死后,潘陈二人因乱情和胡搞被吴月娘赶出西门府,陈敬济张罗着筹钱要将金莲赎出,而当潘金莲得知武松打算赎买她时,早已将陈敬济忘于脑后。可见,在潘金莲心中,陈敬济一直是她性欲空窗时期的宣泄和代替。她与陈敬济的偷情是社会和家庭环境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她开放的性格加速了她悲剧性的命运。
八、潘金莲与王潮儿
在第八十六回,西门庆死后潘金莲在王婆家待聘,曾与王婆的儿子王潮儿偷情。一般认为,潘金莲不愧是一个淫妇,简直不能片刻无男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崇祯本的题目为“雪娥唆打陈经济,金莲解渴王潮儿”。潘金莲与王潮儿的偷情,一是由于性欲之渴,二是因为心灵之渴。在最孤苦无依,命运掌握在毫无同情心、为金钱而不择手段、老奸狠毒的王婆手里的时候。潘金莲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未改本性,她与王潮儿的偷情有些类似与琴童的私通,所以,最终也只是一场闹剧和插曲。
小结
小说的作者并不是静态地叙述潘金莲的一生,而是将其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展现她那异化的性格。弄珠客《金瓶梅·序》中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夏志清认为,关于潘金莲的描写,作者也不是毫无同情心,这主要是由于他对性的功用持矛盾的态度。总的来说,潘金莲的种种恶劣品德并不是天生的。她本来是个聪明、活泼的女子,这在元宵节看花灯、放焰火的情节中体现得很充分。但辗转被卖的凄凉身世和与武大的不幸婚姻,使这个“生性机变伶俐”的美貌女子受到极大的压抑;及至进入西门家,在这个污浊的环境中,她感情空虚、精神贫乏,原有的美好天性被一步步扼杀了。
参考文献:
[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崇祯本会校足本,王汝梅会校,[M]齐鲁书社,1989.
[2]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