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琼奴传》的主题与情节处理
2016-05-09陈爱红
陈爱红
摘 要:《琼奴传》出自明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剪灯余话》,作者李祯。由于作者深受所处的明代前期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多年做地方官对明代社会的深刻认知,其小说《琼奴传》的主题表达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情节处理的精妙也令人赞叹,本文希望通过对此短篇小说的阐述分析对《剪灯余话》的主题与情节处理有一基本认知。
关键词:主题;时代感;情节;精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2
《琼奴传》出自明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剪灯余话》,作者李祯,字昌祺,他创作《剪灯余话》的动机在《剪灯余话自序》中说得十分明确:“客有以钱塘瞿氏《剪灯新话》贻余者,复爱之,锐欲效肇” ,可见是出于喜爱的有意效仿。作为仿作,历来对《剪灯余话》的评价多以为其艺术成就稍逊于《剪灯新话》,但这只是就整体而论,并不能因此否定《剪灯余话》中佳作的艺术魅力,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出自《剪灯余话》的代表作《琼奴传》便在主题与情节处理上表现出其独特性。
一、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主题
《琼奴传》取材于现实生活,情节不涉鬼怪,这是《剪灯余话》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题材。故事主人公琼奴与苕郎的婚姻缘于父母之命,之后才有二人在确定未婚夫妻名分基础上的爱情表达,所以小说并非要表现封建礼法对青年人婚恋的束缚与绑架,这是与唐传奇同类题材小说主题表达的差异,之所以有这样的主题改变,与明代前期理学思潮的兴盛密不可分,也可见作者的符合封建正统的婚恋观。正因为如此,作者在小说中所写的男女情感不仅不违背礼法,甚至还表现了对礼法的遵守。如琼奴与苕郎是在有婚约后因为偶遇才开始相互书信传情,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是“发乎情,止乎礼”,两人虽然是有情有意,但是并没有如唐传奇中的莺莺与张生一样的逾越礼法规范私下结合的情不自禁,所以在作者看来,他们的婚前交往无伤大雅。从行文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在描写两人关系时,并没有涉及艳情的成分,全然没有在明代中后期以及清代言情小说中充斥的色情描写。
虽然琼奴与苕郎的婚姻既有父母之命又两情相悦,但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磨难重重,那就是外在社会的强权与暴力对他们婚姻的破坏。而面对暴力对其婚姻的逼迫,琼奴表现出强烈的名节意识,甚至不惜以死去捍卫。小说中琼奴有两次以死相抗争,第一次是因为岭南武官吴指挥强行要纳琼奴为妾,琼奴不从欲自尽,幸亏被母亲发现获救,她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要遵循当初的誓约,“脱别从人,背之不义。且人异与禽兽者,以其有诚信也,弃旧好而结新欢,是忘诚信;苟忘诚信,殆犬彘之不若”。信、义是琼奴行事的思想基础,是她面对暴力的精神支柱。而第二次是在丈夫冤屈得以昭雪后殉夫而去,死后被合葬一墓,而作出这样的选择的心理基础是“一女不侍二夫”的礼法规范。作者在小说中大力颂扬琼奴的持节守信行为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即借以宣扬封建的伦理教化。显然,作者“虽然肯定真正的爱情,但却尽力使这种爱情回归到传统礼教的藩篱之内。” 这是作者的思想局限,也是《剪灯余话》中爱情主题的时代表达。
《琼奴传》表现的是下层社会普通人的爱情婚姻,这与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更多表现的是士子与贵族小姐或者士子与风尘女子的爱恋不同。究其原因,一是与话本小说的影响密不可分。宋元时期的传奇创作乏善可陈,代之而起的是宋元话本的风行天下。宋元话本作为市民文学的代表,更多取材于城市平民的生活,而且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这不能不影响到宋元乃至明代的文言小说家的审美选择。二是与《琼奴传》的作者曾经做地方官数年,对明代初年的官场黑暗、社会不公有清醒的认识有关,而作者描写的琼奴与苕郎的悲剧不是因为礼教的束缚所造成,而是因为社会上的强权与暴力对他们婚姻生活的迫害,所以小说讥刺时事的意图十分明显。
无论是对于礼法的尊崇、对于琼奴持节守信的颂扬,还是对社会黑暗的抨击,都让我们在感慨于琼奴苕郎的凄美爱情的同时,看到了明代前期的社会生活面貌与下层百姓的生活图景,这种鲜明的时代感是《琼奴传》的价值所在。
二、处理精妙的情节
中国古典小说向以故事性取胜,历来注重对情节的设计与提炼,《琼奴传》的情节便是一波三折。琼奴与苕郎虽然是父母之命约为婚姻,但由于琼奴的父母在为琼奴挑选郎君时并不十分看重门第、财富,而是重视男子的文才,这就为二人的相互爱慕奠定了基础。而两个人的初次接触则出于偶遇,是因为琼奴母亲生病,苕郎出于礼节前往探望,恰逢琼奴侍奉在侧,琼奴的美貌令苕郎兴奋不已,苕郎的儒雅也让琼奴心生想念,二人由此互生爱慕之情。苕郎禁不住递送无字帖传情,而琼奴表现得更为大胆主动,以诗传情,但是这种不合礼法的行为却因为苕郎向情敌炫耀而引出事端,被情敌陷害,两家被朝廷治罪流放远方,一南一北,相隔万里,天各一方。琼奴的父亲在颠沛流离中死去,家道衰微,母女二人只得道旁卖酒为生,艰难度日,同时还遭遇武官吴指挥欲强纳琼奴为妾的逼迫,就在无望之际,再次偶遇五年未见的苕郎,原来苕郎从军因执行公务途经此地,二人喜极如愿成婚,经历了磨难的小两口似乎是苦尽甘来,但风波再起,吴指挥因为苕郎的到来不能如愿纳琼奴为妾,心生恨意,苕郎再度被陷害并被吴指挥派人活活打死,以此二人阴阳相隔,而琼奴面对吴指挥的暴力逼婚无计可施只得假意应承,暗下以死殉情的决心,就在绝望之际,再次偶遇清官监察御史为其主持公道,找到苕郎尸体并将其埋葬。情节至此似乎可以收束结尾了,但这个故事的结尾仍延续着其一贯的脉络,琼奴在埋葬苕郎后,选择了在其冢前水池投水自尽,完成了生而不能同衾也要死后同穴的追求,死后二人被埋葬在一起,让世人唏嘘不已。
从对《琼奴传》的情节叙述中可以看到,小说的矛盾冲突一个接着一个而且不断升级,但由于在叙述故事时,作者极有层次的为以后情节的发展进行铺垫,使情节发展自然而又井井有条。先是徐家与刘家同时求亲于琼奴父母,因为琼奴父母选择了才貌俱佳的徐苕郎而得罪了暴发户刘家,这为后面的刘家诬告琼奴苕郎两家做了铺垫,而矛盾冲突的升级便是刘家诬告成功,两位有情人被迫天各一方;在动荡中,琼奴父死家衰,又遇到吴指挥欲强纳琼奴为妾,遭到琼奴拒绝,这又为后面琼奴与苕郎的婚姻悲剧做了铺垫,而矛盾冲突的升级便是琼奴与苕郎偶遇后成婚激怒了吴指挥,他借机诬陷苕郎并将他置于死地,令有情人阴阳两隔。故事情节虽曲折却不离奇,无论是暴发户的恃财报复还是强权军人的以势压人都是明代前期社会不公的真实呈现,符合生活常理,同时也揭示了琼奴苕郎的爱情婚姻是社会悲剧的主题。
《琼奴传》情节处理的另一特点是把故事情节的演进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密切的结合,尤其是琼奴的形象在情节的往复中越加鲜明。初见苕郎的琼奴年少、美貌、精通诗词女红;当苕郎以无字帖传情时,她表现的更为大胆、主动,赋诗言情,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热烈、深情;当受迫害被迫分离后,她信守婚约,痴心苦等,即便遇到强权胁迫,也宁死不从,显示了她坚贞、勇敢、守义的性格特征;而当苕郎被迫害致死后,她以誓死之心为苕郎伸冤并最终选择殉情,她的外柔内刚、忠诚节烈的性格特点得以突显。正是在情节的进展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完全符合封建礼法规范的烈女的形象。
《琼奴传》在进行情节设计时还注重以偶然事件为契机,推动情节的发展。因为偶遇,二人得以相见并互生爱慕之情,并进而有情敌的迫害而被迫分离;五年之后二人飘落异乡,又因为偶遇二人成婚,并进而有吴指挥的杀害苕郎;而当苕郎被杀、吴指挥逼迫琼奴就范的绝境中又因为偶遇,得遇清官傅公,为他昭雪,使最终矛盾得以解决。所以偶然事件的设置成为情节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从上可见,《琼奴传》的故事情节相较唐传奇而言更加曲折,矛盾冲突更加复杂,从中可以看到明代传奇小说的叙事模式、情节技巧的严谨与新变。
注释:
[1]李昌祺.剪灯余话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1.
[2]冯勋功.“剪灯三话”研究.中国知网.硕士论文数据库.2014.04.01.
参考文献:
[1]李昌祺.剪灯余话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1.
[2]刘文忠.林东海.陈建根.孟庆锡.《文言小说名篇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3]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冯勋功.“剪灯三话”研究.中国知网.硕士论文数据库.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