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点下的爱情叙事
2016-05-09李令一
摘 要:“十七年”文学近几年来逐渐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将选取“十七年”中不同性别的作家描写爱情的小说作为考察对象,即宗璞的《红豆》和丰村的《美丽》,试图从性别视点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不同性别下作家爱情观的差异以及爱情叙事的不同。
关键词:宗璞《红豆》;丰村《美丽》;性别视点;爱情叙事
作者简介:李令一(1992-),女,吉林通化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十七年”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特殊的,可以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定政治氛围中展开的,并带有浓郁的政治叙事特征。“十七年”文学近几年来逐渐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而女性文学作为其中绕不开的部分,也逐渐浮出地表。本文将选取“十七年”文学中两篇同样是描写爱情的小说来作为比较的对象,即宗璞的《红豆》和丰村的《美丽》,试图从性别视点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不同性别下作家爱情观的差异以及叙事的不同之处。
一、性别视点下的爱情观差异
视点是叙事学话语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查特曼在《当代叙事学》中将视点界定为“与叙述事件有关的具体地点或意识形态状况或实际的人生方向。”[1]我们看到的所有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节故事和人物行为以及环境等等都不是现实的情况了,而是通过了作者自己的视点过滤后,再通过文本中的叙述声音传递给我们,其实全部都带上了作者自己的烙印了。
(一)女性视点下的主体爱情观
《红豆》是“十七年”文学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描写爱情的作品。《红豆》把情感难以名状的复杂性写得细腻而微妙,江枚的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徘徊。宗璞始终是以女性的视角,站在女主人公的视点下进行叙述的。面对爱情和革命的选择,江枚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矛盾的,一面是理智的决绝,一面是情感的依恋,在矛盾冲突之间作者用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现,表现出鲜明的女性心理特质。宗璞没有像同时期其他作品一样,将女主角刻画成一个无畏的女战士形象,而是将江枚当成一个普通人来描写,写出了一个女人正常的情感表现。在这段爱情中她会激动,会动摇,会纠结,更会不舍,所以江枚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然后她才是一个女革命者。虽然她理智的选择了革命,与齐虹决绝的分手了,但这并意味着她在心里就会将齐虹忘记,这段感情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她遗忘。小说中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始终将叙述视点聚焦在女主人公身上,江枚始终是在最主体的位置上的,文本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女大学生走向革命的过程,更让我们看到了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割舍掉一段感情是有多么的不容易,这样的叙述才能保持女主人公的主体性[2]。
(二)男性视点下的客体爱情观
丰村的小说《美丽》很少被人提及,也难以在文学史中看到,这是一篇表现“秘书与首长”爱情故事的小说。作者丰村在小说叙述中始终是在以一个男性的视点在塑造一位自我牺牲和甘于奉献的女性形象,这可能是那个时代对于女性共同的理想观点。在男性作家的叙述视点下,女性成为了附属品和牺牲品,他们是在享受女性的关爱,这样的爱情观是将女性放在一个客体的位置上,他们希望女性有着自我牺牲式的爱情哲学——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快乐。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个体来说放弃自己的爱情来成全别人的爱情,这是在压抑自我的情感和欲望,尤其是在压抑她作为女性的本体意识。这完全是男性中心的传统意识的表现,作为一个男性的创作主体,作者选择了一个愿意为爱而自我牺牲的女性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审美理想。
二、男女视点下的叙事差异
通过两个文本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两段感情呈现出来的色彩是不同的,将原因完全归结于叙述者性别的差异可能比较片面,但是性别视点的不同绝对是不能忽视的因素。《红豆》和《美丽》中的爱情虽然都是时代不能容许的爱情,但是两位女主人公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确实大不相同。女作家在叙述时,总是为女性人物保留较多的个人感情的空间,而男作家却普遍忽略了这个。因而所谓女性视点就是取决于是否强调了女性的自我与主体性,女性形象是否被放在“主体和看的位置”上,通过自我的言说是否流露出真实的女性经验[3]。而男性视点则由于男性意识的左右,对于女性的意识、情感、意志、愿望等常常是很不以为然的,常常在文本中将女性的意识、情感、意志、愿望进行压抑和边缘化。
三、结语
对于同是爱情题材的叙述,不同性别采取的视点会影响叙述的效果。相对来说,宗璞以女性的视点在叙述过程中始终将女性形象放在“主体和看的位置”上,通过自我的言说流露出真实的女性经验。丰村以男性的视点在叙述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将女性的意识、情感、意志、愿望进行压抑和边缘化,这样就出现了叙事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2]胡亚敏.叙事学[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3]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