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写生(组诗)
2016-05-09桑克
桑克,男,1967年生。现在《黑龙江日报》工作。著有诗集《桑克诗歌》、《桑克诗选》、《转台游戏》、《冬天的早班飞机》等,中国作协会员。
黄色的哈尔滨
白天多么短暂,
不到五点就降下黑夜。
我早已习惯黑暗,
正如习惯严寒。
摸着黑走路,
你不会撞上正在落叶的杨树,
喀嚓喀嚓砍掉的
正是傲慢的贵族的头颅。
黄色的哈尔滨
早已取代白色的哈尔滨。
在黄色房子的低语之中,
你勉强认出孤独的阴影。
从涅斯梅洛夫
找出古米廖夫,
找出光荣的阿克梅
救援的我的绳索。
霁虹桥斜坡下的世界
丁香花儿已经落了,
叶子正在长而没有长大。
弯成教堂模样的铁丝和灯管,
白天看是丑八怪,
晚上看是妖冶的舞女。
篙子呈现凶猛的绿意,
它们的愤怒全都长在它们的心中。
稠李好像守着寂静的湖水,
而不是被远处的火车震动的铁轨。
鲫鱼吐泡的声音多么迷人。
又是一个白夜,
霁虹广场的高灯反而映衬出
更深的荒凉。
我在一本书里见过,
比你更苦的人生。
赤杨在你的回忆里,
风铃草在桥的阴影里,
而你偏爱照着桥侧兽头的柔光,
好像它是你的提琴,
好像它正在代替你的灵魂歌唱。
大的铁器和小的铁器,
全都没人碰,
仿佛歌剧院的仓库,
早已被尘土的雇佣军占领。
你戴着眼镜,并懂几句法语。
灰心的夜色还是
绕过私自开垦的菜园,
和你交谈。
而它给你写的信,
严肃而没有表情。
闪电!
无声的闪电不像真的,
更像一个清晰的玩笑,
哀悼红肠,
哀悼档案里的石头与金星。
犹太公墓
不管吃什么,他都会配一瓣大蒜,
像一个犹太人,尽管仅仅局限于
盛夏。他偶尔光顾犹太公墓,目睹
熟透的黄杏从枝头落向墓石的表面。
雨是早晨下的,现在还没有干透。
黄杏厚厚地铺在墓石之上,仿佛
一块破旧的毛巾。他忽然想起
伊吉密河边的稠李,又甜又涩
又暗淡的小果子,从契诃夫的书中
长出来的?他半信半疑地翻看着。
这是另一个虚幻的世界,与他
所居的城市只有一点细微的差别:
电视新闻与遥远的南昌或者杭州
是一样的。朝鲜中学的窗框的铁栏
弯成所罗门之印。格拉祖诺夫
是谁?谁还记得这位凹眼的教员?
在街上傲慢地摘下灰黑的礼帽,
向空气致敬。江水像现在一样浑浊,
淹没江心岛的黄沙和柳丛,淹没
房檐之下铁皮伪造的淡淡的乡愁。
伪造的尴尬与荣耀,屈辱与文明,
所以他不说俄语,所以他牵着
牧羊犬,漫游在斯大林公园的黄昏。
等着夏日落幕,等着秋日开锣,
等着冬日再次把裹尸布抖开,铺满
天恒山人工挖掘的悬崖和峡谷。
他穿过两棵杏树之间阴凉的缝隙。
公墓的教堂依旧那么寂静,树顶的
阳光依旧那么毒辣,而那个人
依旧埋在不远的非教徒的墓园之中。
他没去看她,但是他想到了她。
他把玫瑰放在她的墓石之上,这是
最后一枝玫瑰,仿佛一扇门扉
将她永远地关在黑暗的生活之中。
他凶狠地嚼着大蒜,仿佛一个
真正的犹太人,散发命运的气味。
冬天的圣母安息教堂
电影中的冬天,不仅肮脏,
而且让人寒心。冬天是不能
公开的,犹如一个人的孤独,
犹如雪中的圣母安息教堂。
文化公园西门之内的教堂,
葡萄叶果,或者落光,或者
被管理员摘净。连最高处的
也不例外。余梗仿佛缆绳
捆着仿佛一艘战舰的教堂。
或者一个比例失调的女人,
想着红星墓园中零散的骨灰,
红黄的普照寺地基下的死者。
历史的风息吹过不同的待遇。
没人计较这个。死者没有
一个亲戚。官方哀悼也没有。
夜夜梵唱算是给他们的吧。
圣母安息教堂没有一个神父
或者司祭,也没有一个人。
热带鱼或者蝴蝶曾经居留,
而今常住的则是耀眼的灰尘。
现在只是十一月,冬天只是
序幕。我不悲哀,我冷漠地
望着落雪,不知道为什么
吹灭犹如教堂尖顶的蜡烛。
而教堂不会熄灭,哪怕只剩
一个空壳。摩天轮的灯代替
它亮着。黑暗又是代替谁
像豆油漂浮在黑夜的水面?
地段街
如果地段街是平的,我可能就会
讨厌它。感谢上帝,它是一个奇妙的
斜坡。一个有点儿陡的斜坡,直到
美术馆那里才变得平坦一些。
如果把它改成雪道如何?我会从上面
滑下来。自从我喜欢上滑雪,
看见斜坡,我就想给它铺上厚雪。
硬雪或者冰雪掺和都行。滑下来。
哦,别忘了拆掉减速带,撵走两侧的
小汽车。留着那些槭树,或者再种
一些槭树。如果成为一片树林,
我就会更加高兴。我坐在办公桌前,
看着这个斜坡。今早,它在一场雪中
变得美了一点,如同我的工作,
我已经不再赋予它启蒙的幻觉,只把
它当作一个可以取得一点儿微弱的
乐趣的演出。一个斜坡,使这座城市
变得如同小樽或者重庆那样可爱。
雪是脏的,人是灰的,骑着自行车,
在风中慢腾腾地乐颠颠地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