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去”的歧义现象分析
2016-05-09魏昆建
摘 要:“vp+去”是现代汉语常用的一种结构,它最迟在西汉已产生,最初的“去”表“离开”。随着vp的变化及“vp”和“去”关系的改变,“去”最终虚化为语助词。它与“去+vp”的“去”的虚化道路截然不同。此外,它的构式体现三种不同的意义,即表示方式状态类的,表目的类的,还有二者兼表的。以上情况的出现,跟“vp”与“去”的语义特征密切相关。只有弄清楚“vp+去”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理解它。
关键词:vp;去;“vp+去”;“去+vp”
作者简介:魏昆建,河北大学文学院文字学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1
现代汉语中的“来”“去”做趋向补语时不仅表现人或物的地理移动,同时也包含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情感变化[1]。他们经常跟在动词性词语和动宾短语后面构成“vp+来/去”的形式。本文主要以“去”为例,进行分析。
一、“去”的虚化历程
“去”的基本字义有:①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去(离开义) ②去除、去掉③用在动词后面表趋向等意义。上古的去可以分为两个,“去1”的含义是离开,在句中是自动词。“去2”的含义是“去除”,这里是他动词。关于自动词“去1”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他动词“去2”主要是作结果补语,它前面的动词主要是带有“使失去”义动词。“vp+去”当中的“去”最开始多是“离开”义,“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上”是趋向动词,此时“去”带有方向趋向义。起初,这只适用于vp表趋向动词时。后来,“去”所结合的之前动词的类型扩大,已不再限于表“方向方位”的状态性动词,“只恐夜深花睡去”。随着“去”的词义不断抽象化,最终成为辅助性的语助词。
二、“vp+去”内部语义特征
“vp+去”语义结构复杂,至少有六种情况[2]:㈠ 受动成分在v后,寄钱去;或在v前,钱给他寄过去。“去”表示受动者位移的趋向,读轻声。㈡ “vp”和“去”指向同一施动者,“vp”表方式,“去”读本音。㈢ vp表示事物位移终点,可以指v的施动者位移终点,回娘家去;也可以指v的受动者位移的终点,又把那本书塞到抽屉里去了,“去”读轻声。㈣ “vp”指明位移者位移的时间,强调改位移发生在另一行为完成后,吃完饭去,“去”读本音。㈤ vp为动宾结构,其宾语是v的受动者,是“去”的施动者。叫他去,“去”念本音。㈥ “vp”和“去”说同一施动者,“vp”表目的。择菜去,“去”读本音。这六种情况中,2、4、5三种条件下的“去”不能省略,省略后vp由修饰限定语变为句子的中心动词,表义发生变化。其它三种情况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表达。
通过以上对“vp+去”语义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两者的语义关系来把握它的意义类型。第一种表方式状态,v具有位移的语义特征,并且“v”与“去”的位移方向相同,即“方式状态义”的语义特征为[+同向位移,+伴随,+方式/状态]且vp具有[+均质]的特点。第二种表目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同向位移,-伴随,-方式/状态]且vp具有[+异质]的特点。第三种是歧义类的,开车去。它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同向位移,+/-伴随,+/-方式/状态]且vp具有[+/-均质]的特点。
三、“vp+去”和“去+vp”的比较
表方式状态类的“vp+去”,“vp”表修饰限定;表目的类的“vp+去”,“vp”表“去”的目的,这里的“去”为动态助词。在前面讲到了“vp+去”中“去”的虚化历程。这里,简要说一下“去+vp”中“去”的虚化历程。去1(离开义)+vp,“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着王武等”。这里的“去”是有目的的去。这就导致去的趋向意义的产生,成为“往义”产生的重要条件。到西汉时,“去2(往义)+vp”的格式产生。“随温去与债主戏”,去的终点是债主。“去+vp”内部分为表位移和不表位移两种。表位移时与表目的的“vp+去”有可比性。不表位移时,它的动词既可以是抽象动词,也可以是动作动词。第一种情况下,“去”既不表处所意义,也不表趋向意义,“去判断”。第二种情况下,“去”也没有实在意义,“去批评”。一般来讲,强调施动者从事某事时,用“去+vp”,强调施动者的位移时,用“vp+去”。
四、“vp+去”产生的原因
表方式状态类的“vp+去”中的“去”是实义动词,“vp”与“去”构成连动关系,中心落在“去”上。表目的类的“vp+去”是在语言应用中,由于说话人想要在最短时间内把最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对方,或是急于知道自己最想知道的东西,就会把语序在语用中做出调整。”“vp+去”正是如此,这也解释了“vp+去”产生的原因。
五、结语
关于“vp+去”的歧义现象本文是从语义特征入手分析,来解释它的三种意义类型。其次,通过两种格式的比较,“vp+去”和“去+vp”各有价值,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15.
[2]陆俭明.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0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