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矛盾表达法的修辞功能
2016-05-09丛红玉
作者简介:丛红玉(1993-),女,黑龙江省富锦市人,汉族,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2
引言:
矛盾表达法这种修辞手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荒谬可笑,矛盾双方表面看起来相互对立,形成矛盾关系,实则不是,其实并不存在另一个对立项共同出现,它是矛盾双方的同时映现。国内外学者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对矛盾的表达的研究并不是一个众说纷纭,不能达成一致的观点。对于这种复杂的修辞手法,我也做了一些研究。我认为矛盾表达法在增进语言修辞功能上具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常会碰到矛盾表达法,如果你不懂这种修辞手法,不了解它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怎么样的作用,你就难以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因此掌握矛盾表达法对于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矛盾表达法的定义
矛盾表达法,简言之,就是在语义的内涵和外延上具有逻辑矛盾的,两个话语片段。具体地说,所谓“矛盾表达法”就是指遣词造句时打破固有的方式,对一组词、短语、句子、短语或短语的强烈对比度的表达式,用于修改、限制或搭配的表达方法。矛盾表达法源于古希腊语“oxyloxon”,这个词的意思为“敏锐的愚钝”。矛盾分别代表着A与B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矛盾表达法是由A、B两个矛盾像构成的。矛盾表达因逻辑矛盾而得名 ,但它又有别于逻辑矛盾。矛盾表达在理解上不存在矛盾 ,在表达上有积极作用。矛盾表达法在外国文学作品上非常常见。莎士比亚就很好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在日常表达中矛盾表达存在两种矛盾。第一种是概念意义上的矛盾,也是词汇矛盾关系。例如:“痛并快乐着”、“高尚又卑微”、“美丽的丑陋”、“聪明的笨蛋”……这几个词都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项,表面看来相互对立,但是细细研究,这两个矛盾项并不是同时存在,当一个对立项存在时,并不存在另一个对立项与之共同出现,你可以集“痛”与“快乐”、“高尚”与“卑微”、“美丽”与“丑陋”、以及“聪明”与“笨蛋”与一身,是矛盾双方的同时映现。
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的文章运用了矛盾表达法。例如,在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osero》中,osero说,“如果你愿意,我可能会说,我是一个正义的凶手。”“正直的凶手”就是矛盾表达法的妙用。“凶手”本身代表着邪恶,与“正直”正好背道而驰,而作者却把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语句,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文学文本的可读性,反而起到了意外的效果。再如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凯普来物家的花园中第一次幽会时难舍难分。朱丽叶和罗密欧在离别的时候说的话也用了矛盾表达法。“离别是这样甜蜜的凄清,我真要向你道晚安直到天明!”“甜蜜的凄清”就是一个矛盾表达,表面看来“甜蜜”与“凄清”背道而驰,但是这样一个全新的组合背后隐藏着女主人公朱丽叶甜蜜而复杂的心态,读起来令读者耳目一新,别有一番滋味。矛盾的表达是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表现了人们各种复杂和矛盾的心理表现,充满着深刻的意义,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第二种是命题之间的矛盾。例如:“渤海大学坐落在锦州”与“渤海大学不坐落在锦州”两个命题,只是系词不同,其余完全相同,但是构成了矛盾。于是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渤海大学坐落在锦州也不坐落在锦州”这样的一句话,我们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渤海大学可能坐落于锦州市下面的黑山县,这样这句“渤海大学坐落在锦州也不坐落在锦州”就是正确的。这样的全新组合,深刻富含哲理。表达的悖论似乎是荒谬的,但只要结合语境,就可以看到它的特殊修辞功能,它能给人一种令人惊奇的效果,也能给人一种奇妙的效果。它是一种生动、生动的修辞方法,在外语中有着很好的运用。
二、矛盾表达法的修辞作用
一般来说,矛盾表达法大致具有四点主要作用。
第一,在语言形式上,矛盾表达法具有生动新颖的功能。一般来说,矛盾双方是不能相容在一起的,就好似,“水”与“火”是两个矛盾的对立项,“水”与“火”本不相容,但是矛盾表达法却令“水”与“火”相互交融在一起,这就是一种创新。矛盾表达法通过违反语言搭配的常规,来获取一种新奇性与新颖性。读起来,令读者耳目一新。
第二,在语言意义表达上,矛盾表达法具有思辨性,深刻并富有哲理。例如“水”与“火”交融,“水”与“火”难道真的不能交融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许多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道具是一盏酒精灯,一张纸,与一瓶清水,实验者将纸张折成纸船,在纸船上倒入一部分的清水,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面进行加热,但是奇迹发生了,水没有浇灭酒精灯的火,酒精灯慢慢地将纸船的清水加热为滚烫的沸水,这很好的证明了“水”与“火”可以相互交融,并不是以往的“水”与“火”不容,所以矛盾表达法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深刻并富有很深的哲理。
第三,具有统一性。是表面矛盾与内在矛盾的统一,也是内涵矛盾与外延矛盾的统一。例如:“痛并快乐着”、“高尚又卑微”、“美丽的丑陋”、“聪明的笨蛋”……具有统一性,可以理解为“既快乐又痛”或“既痛又快乐”、“既高尚又卑微”、“既美丽又丑陋”、“既聪明又笨蛋”等等,这种表面矛盾与内在矛盾的统一,内涵矛盾与外延矛盾的统一,构成了矛盾表达法的精髓。
第四,在语义表达方面,说话俏皮,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符合“礼貌”、“面子”等语用功能准则。矛盾表达法是用很少的语言,能够表达出复杂的意思,符合“质”与“量”的准则,大大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其实矛盾表达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细小。运用矛盾表达法可以使文章语言严谨、准确,表明作者的深思熟虑。例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这里的“他大约未必姓赵”就是一个矛盾表达,“他大约姓赵”,“他未必姓赵”,这个矛盾更加表现了鲁迅行文的严谨,这也只是一种推测,没有确切的依据,所以鲁迅没有使用绝对化的语言,使文章语言严谨,准确。
运用矛盾表达法可以表现出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更加有力的提示了主题,达到了语言的精密、准确、严谨。例如:《孔乙己》的结尾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这句话中“大约”一词和“的确”一词就是一对矛盾的副词,许多读者读到这里可能会表示怀疑,甚至有的读者会认为这句话可能是一句病句,这都是由于这些读者缺乏辩证思维和不理解矛盾表达法的原因。这只是鲁迅的一种推测。以主观的角度来看,由于孔乙己是一个被旧社会遗弃的多余的人,所以在作品中的“我”是不会看见也不可能看见孔乙己的死亡,甚至也不会听到有关孔乙己生死的情况。所以在结尾这部分 ,只能用“大约”,也只有用“大约”,才能更好地更加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但以客观的角度来说,孔乙己在四肢健全的时候都被逼得死去活来,更何况是被迫害致残之后,他决不会有苟延残喘的可能,所以作者在用了不定副词“大约”后,又用了表示肯定的副词“的确”。这一笔的结尾看似轻描淡写,但是这正是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独到之处,也正是矛盾表达法的崇高之处。
三、矛盾表达的特殊性
矛盾表达法具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它根植于深奥的主客观世界之中。既然矛盾是宇宙的宇宙法则,就必须贯穿人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体现在人类的语言中。
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矛盾表达的认识,学会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感情。矛盾表达法之所以具有特殊性,是因为它与其他的修辞手法具有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矛盾表达法与反语的区别。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所表达出来的表层意思是正义,但是细细探究出来的深层意义是反义。反语是语言的艺术,在迂回运行时,则是更极端的迂回操作。
例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写到:“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这里的“悲哀摆脱”、“轻松一下”、“忘却”,都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面看来作者心情轻松,忘却了悲伤,实则不然,作者的反语,更加表达内心的伤痛;但是矛盾表达法则与“反语”的修辞手法不同。矛盾修辞法所表达的意义,表面互相对立,形成了一种矛盾关系,但是实则不然,并不存在另一个对立的共同项存在,矛盾表达法的矛盾双方是同时映现的,就像人的影子与人的关系一样。例如:“痛并快乐着”,表面看来“痛”与“快乐”相互矛盾,相互对立,但是深深探究,是“既痛又快乐”或“既快乐又痛”,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第二方面是,矛盾表达法与相关语言现象的区别。这个主要是指矛盾表达法与“正言若反”语言现象的区别。“正言若反”是指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正言若反”所表达的意思表面看来是反义,实际也是反义,强调内在的一致性,而矛盾表达法则相反。例如:英国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中写到:“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这里运用的就是矛盾表达法的典型,矛盾双方的同时映现,表面对立,实则统一。这种矛盾的表达方式,运用了标题和简洁、深刻的含义,构思新颖,同时,表达复杂的情感,揭示人物,使人或事物的描写更加突出。
结语:
矛盾表达法运用A、B两个矛盾项,形成表面对立,实则同时映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将矛盾表达法运用在文学作品中,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思辨性,深刻并富有哲理。达到了表面矛盾与内在矛盾的统一,以及内涵矛盾与外延矛盾的统一。我只是简单表达了一下矛盾表达法的修辞功能。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例如,使用矛盾表达法在文章中的结构,意义,表达功能中会产生怎样的文学火花等。
希望以后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矛盾修辞法”这个复杂的修辞手法。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最新版) 商务印书馆 .2014.
[2]陈爱华.逻辑学引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1.
[3]陈波.逻辑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1.
[4]束定芳.语用学论文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1.
[6]周日安. 表达的矛盾与矛盾的表达[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0,(04):24-29.
[7]鲁迅. 呐喊[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8]贺学根. 鲁四老爷的"表里不一”[J].中学语文教学,2001,(11):37.
[9]期刊论文. 表达的矛盾与矛盾的表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18(4).
[10]期刊论文. 试论矛盾表达中的"矛盾"-九江师专学报- 2001,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