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德的艺术创造力
2016-05-09努尔夏提古丽努尔
努尔夏提++古丽努尔
摘 要:创造和探究在歌德看来是一种新发现,他一生的激情来自不断的耕耘和勤奋的创造力。歌德在创作中对艺术和现实的处理竭尽无余。他以优秀的作家品格,创造出了罕见的作品,给德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关键词:艺术;创造力;想象力
作者简介:努尔夏提,男,哈萨克族,助教,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学工班主任;古丽努尔,女,哈萨克族,讲师,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系教学秘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1
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和科学家,他出生在法兰克福镇,是莱比锡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是德国“狂飙突进”的倡导者之一,他积极参与德国的社会改良运动,于1775~1786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1786年6月他化名前往意大利,歌德的美学思想建树和文学创作观的形式全然倾向于他的人生经历,他把“雅典”视为心目中的艺术理想和文学创造的入口,在这里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当时的欧洲民族运动以及民主主义思想的大力传播,使歌德创作意图有了空前的改变,在歌德曾认为:“一个有思想的人的幸福,就在于他探求了他能探究的一切,并去尊重那些不可探究的一切”。这也许就是歌德成功的秘诀以及他永恒的创造力诞生的源泉。我们从歌德的作品中不难看到他对国家、对社会、对爱情、对理想都表现出高尚的认知和期待,他看重生命历程远胜过宗教的朦胧思道义,所以从一开始歌德就没有在意宗教的自我悔罪、自我禁戒。歌德唯一一个爱好就是读书。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古希腊罗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的情节对歌德的创作灵感起到了极大地影响,他的巨著《浮士德》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1757年圣诞节是一个最值得歌德纪念的日子,当时他刚满8岁,他把自己写的第一首诗《耶稣·基督的地狱之行》作为节日的礼物献给了外祖父和外祖母,这个节日礼物也成为俩位老人终身为此自豪的一件大事。歌德最早的作品于(1776)年开始刊登在法兰克福的一家杂志上,这些作品虽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但是作品中的情节、 幻想都洋溢着儿时纯朴和自然、柔美的“情意”。
青年歌德对生活活力充沛,1765年的秋天,来到莱比锡求学,在这里,他结识了很多新思想、新流派,尤其赫尔德、卢梭等人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返回自然”等先进理念,陪伴他成长一起成长、一起成熟,这段经历,是歌德情感生活、诗歌创作开始的主要阶段。歌德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什么事情都十分认真、执着,这就是歌德身上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毅力;这也是歌德身上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在大学学习阶段值得歌德欣慰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与苏姗娜的结识、恋爱,这样的经历使他创作在体裁、题材等方面得到了提升,他的诗歌像春潮一样拍击着欧洲诗坛。二是与赫尔德尔的结识。 通过与赫尔德尔相处,歌德拜读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济慈、拜伦、雨果等浪漫主义作家和诗人.歌德的创造力像海洋一样宽阔、深奥 ,他的作品几乎全方位的满足着同龄人的心灵需求。歌德当时被称之为“德国的莎士比亚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认为莎翁欧洲有天赋的作家,注意莎土比亚,研究他是每一个创作者的责任。因为莎士比亚是全世界优秀的创作者。
歌德的创造力不仅影响了十九世纪一代青年,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欧洲文学和东方文学,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他通过艰苦的劳动和紧张探索,得出了伟大的选择,歌德把艺术精神放在奋斗目标的第一位。
任何一个社会文化人都认可歌德是举世无双的伟人,他为了阅读和实践创作灵感,放弃魏玛宫庭差使和舒适的生活,他长途跋涉、历经艰辛去寻找艺术宝藏和人生经验。通过创作实践把外界资源吸收进来的勇气一般人是具备不到的,他以不懈的志愿和坚定地创造力去热爱生活、爱惜生命、尊重友情让我们永远敬佩。
无论对生活还是生命,歌德有自己的一套公正又人道的主张,他一贯提倡幸福是劳动的结晶,这种思想成为歌德永恒不懈的创造力,他用毕生的精力努力去创作精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歌德的一生就是为人类“贡献”的一生。论时间,歌德付出了一生,他昼夜不停地工作和学习,放弃了荣誉和富丽堂皇的日子不过,放弃官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撰写、赞美生活,这与他《浮士德》中写的;“切莫熄灭精神之火!它是唯一的创作之灵。”是一致的。歌德的创造力并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他对自然科学的探求也是如此。歌德的渊博几乎令人吃惊,他的《植物变形学》、《我的生平诗与真》、《平民将军》等书就是最好的说明。
结语:
歌德身上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 从1768年创作的《恋人的情绪》到1832年创作的最后的作品《箴言和沉思》,也就是歌德的(遗作),将达50多不作品使歌德一生创造力的见证,这种创造力使他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 高中甫 著 北京出版社 2003
[2]《歌德谈话录》爱克曼(德)著 朱光潜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3]《歌德谈话录》朱光潜 译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