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班牙悲剧》存在的缺陷
2016-05-09郭晓金
郭晓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1
托马斯·基德的《西班牙悲剧》被认为是复仇悲剧的始祖,但就其情节、措词和场景来看,它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好的情节须围绕一个而非两个重要问题展开(Aristotle 58),即剧作家不应该在剧中穿插次要情节。而《西班牙悲剧》中就有次要情节,这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行为统一(unity of action)相违背。另外,主要情节发生在西班牙,而次要情节发生在葡萄牙,这违背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地点统一(unity of place)。若剧本确实需要次要情节,好的次要情节有助于主要情节的发展,通常,次要情节融入到主要情节中,两者互相协助共同到达高潮。而《西班牙悲剧》的次要情节完全独立于主要情节,所以该剧中的次要情节安排得并不成功,是多余的。
第二,“在好的悲剧里,情节必须包含引起人们怜悯和恐惧的行为,因此有三种情节需避免,其中一种就是好人不能由幸福变得悲惨,因为这种情节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反而令人厌恶”(Aristotle 58)。在《西班牙悲剧》中,Hieronimo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和温柔的丈夫,还是一位公正的执法官。所以Hieronimo从幸福到悲惨的转变根本不能使观众恐惧。
第三,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人公从幸福到悲惨的转变不是由于行为堕落,而是由于其悲剧性缺点或犯了大错(Aristotle 58)。而Hieronimo的悲惨既不是由于他的悲剧性缺陷或犯了大错,而是由他对自己儿子的爱引起的。他也曾试图在西班牙朝廷寻求公正,却被狡猾的Lorenzo百般阻挠,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以极端的方式复仇。
第四,本剧中的“揭露(Discovery)”是由两封信促成的,不具有艺术性。根据亚里士多德,直接由剧作家制造的“揭露”缺乏艺术性,最好的“揭露”应来源于事件本身(Aristotle 60)。在该剧中,Hieronimo一开始是从Bel-imperia丢落的一封信中得知他儿子的凶手,随后刽子手在监狱中找到的另一封信使他确信他儿子的凶手。
第五,该剧的剧情衔接不好,因为并不是所有事件都自然地、逻辑地、合理地联系起来。例如,Bel-imperia和Horatio的爱情来得太突然。当Bel-imperia的爱人Andrea一死,他们就立刻海誓山盟,而前文中并未提起他们之间有任何爱情的迹象。
措词方面,该剧到处都是修辞手法,而过度使用修辞手法是可笑的,如在两人的私人对话中使用。戏剧里不适合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因为观众会感到厌烦或无法理解演员的意思。Kirszner和Mandell认为,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使人物看起来有深度和洞察力,但有时候华丽的词藻也会使人物显得浮夸或不值得信赖(Kirszner, Mandell 106)。
场景方面,亚里士多德反对在舞台上展现暴力,他认为通过暴力场景来引起恐惧和怜悯不具有艺术性(Aristotle 59)。而该剧的最后一幕是一场大屠杀,为了复仇,舞台上最终到处都是主要人物的尸体。
总之,尽管《西班牙悲剧》在历史上被高度赞扬,但它在情节,措词和场景上都有缺陷。但它仍是文艺复兴戏剧的先驱。而基德为之后的剧作家做出了贡献,因为他们正是看到了基德作品的缺陷才不断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Aristotle, “Poetics”. Trans. Ingram Bywater.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Eds. Hatard Adams and Leroy Searle .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52-69.
[2]Kirszner, Mandell, Literature: Reading, Reacting, Writing.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