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海明威小说《雨中猫》里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

2016-05-09曾晓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9期
关键词:孤独女权主义斗争

摘 要:本文拟通过采用女性主义理论对《雨中猫》书中主人公性格特质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促成当时时代新女性意识觉醒以及在此影响下对当时家庭生活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渴望;孤独;女权主义;斗争

作者简介:曾晓(1981-),女,四川南充人,西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1

《雨中猫》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的一部短篇小说,于1925年首次出版并收录于短篇故事集《光阴的故事》。它主要是关于一个美国男人和他的妻子在意大利度假时所发生的事情,故事中人物的所有行为都发生在这对夫妻居住的旅馆里面或者周边,这家旅馆面朝大海,也对着小公园与战争纪念碑。

美国妻子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尽管是主要人物,她在故事全程里都是无名氏。在情节发展中,她变得越来越孩子气。在小说的开头,她被称作“美国太太”,情节继续发展时她变成了“女士”,妻子的不成熟在小说的对话中也有所体现,她数次提到的是“猫咪”,而不是一位成年女性应该用到的更加成熟的“猫”的叫法。美国太太的另一重要方面在于她的孤独,尽管她极度地渴望被爱,她的丈夫却对她态度轻蔑。她不想终日奔波于旅途,渴求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从而享受到一些基本但对她来说却是奢侈的幸福:丈夫、可能得到的家庭以及“坐在大腿上的一只猫”和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猫在女人心中象征了舒适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并和其它她渴望得到的东西紧密相连。”[1]一些学者认为文中的美国妻子怀了孕,即使没有,她也非常期待怀孕。在小说通篇里,主人公的丈夫乔治极度地忽略了妻子的需要。尽管在小说开头他提出捡回那只猫,在故事的后文里他对妻子都流露出一种轻蔑的态度。当妻子告诉乔治她生活中想要的那些东西时,他的回答显得烦躁不安,小说中乔治的行为和旅馆老板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美国太太找不到那只“雨中猫”的时候,老板给她送来一只猫。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美国妻子和乔治都表现出了他们的极度自私,乔治持续阅读和忽略妻子,妻子抱怨着她不能拥有的一切并对它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望。

海明威总是被评论家认为是“男性文学”作家,然而,除了在小说中对男性的描写以外,海明威实际上是一个对女性表现出高度关注和同情的作家,《雨中猫》正是典型的这样一部作品,聚焦于女性的渴望,通过对小说的人物、情节和场景描写的分析,海明威对女性的真实态度得到了阐释。从某种程度上讲,小说中丈夫和旅馆老板对待这位美国妻子的态度截然相反,通过对两位男性角色反应的描写,丈夫的冷漠和旅馆老板的周到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现。然而不管是被以何种态度对待,妻子始终面临同样的处境,她始终处于男权的威势之下而无力冲脱这种桎梏。这部作品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正值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女性主义是当时的一系列运动和思想意识形态的总称,其共同目标是定义、建立和达到女性的一些公平权利,如政治、经济、文化、个人和社会权益,其中还包括为女性创造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这部短篇小说揭示出妻子内心的无意识斗争:是否应当追寻自由和独立,抑或定格在传统的女性角色。这种观念反复体现在刻画角色特征、对话、人物反映等方面,而猫作为主要角色,在文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大雨中蜷缩在桌下的野猫象征着妻子潜意识想要追寻的自由和独立,与此相对,旅馆老板送来的那a只家猫象征着传统的女性社会地位和角色:被保护的、顺从和驯服。在看到雨中的野猫时,一种想要拥有它的强烈愿望在妻子的心中升起,她自己也无法解释为何如此想要那只猫,这种欲望揭示出妻子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求。然而,在小说的结尾海明威并未清楚地阐明妻子是否接受了那只家猫。在文中海明威使用了拟人手法,如“the cat was trying to make herself so compact that she would not be dripped on.”猫本来是一种动物,但是作者却使用了单词herself和she,使小说显得更加生动易懂,在此我们可以将猫和妻子视为同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她们有着共同的立场,处于一种比较弱势的境况。《雨中猫》里出现的另外一个女性角色是女仆,在旅馆老板的命令下她有两次登场,第一次是旅馆老板派她照顾这位美国太太,第二次是旅馆老板让她把家猫送给美国太太。海明威明白地给出了一些提示,“自然是旅馆老板差她来的”,以及她说“老板要我把这只猫送来给太太”。这些情节都向我们透露出女仆的身份低微,从而再次有效地升华了主题,揭示出女性的低社会地位、被男性主导和自我意识的缺乏。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还是一种无尽的孤独感,女人和猫都在相互遭受环境的迫害,并作出相似的回应,这两种孤独其一是以猫外化,实则是指向深层次的妻子的孤独。在表达中,“海明威通过无动于衷而达到激动,通过不加解释而得到解释,通过疏远的冷漠而得到关怀。”[2]在作品中留下的宽广的想象空间中我们可以做出各种推论,这也正是这篇名作的亮点,从虚无中发现真实。

参考文献:

[1]Carlos Baker. Hemingway The Writer as Artist[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

[2]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38.

猜你喜欢

孤独女权主义斗争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