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卷多情似故人

2016-05-09蒋笃家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7期
关键词:湖湘书香日记

蒋笃家

书籍,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书籍,人类智慧的仓库;书籍,造就灵魂的工具;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多少人读书手不释卷,目不窥园,不分寒暑,不舍昼夜。为读书,孙敬悬梁,苏秦刺股;为读书,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为读书,匡衡借光,江泌映月;为读书,李密牛角挂书,仲舒闭户垂帷……书籍之无穷魅力就在于此,牢牢捆住千千万万学子的赤子之心;古人先哲对书的“痴情”与“眷恋”,以至于斯。细细想来,笔者也是“书痴”一人,少小家贫,蛰居乡里,其时读书,以“跳农门”为目标。师范毕业后当上人民教师之后,“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倍感学习之切,读书成为工作之后的第一需要。于是乎,脱产到电大进修,获专科学历;又在自考只欠一门就可以拿到文凭之时,脱产到省教育学院进修,获本科学历;还带职参加湖南师大的语文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班学习。诚如颜真卿《劝学》所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为了读书,无论出差到那儿,总要带上几本书回家。于是乎,家里除了生活用品,最多的,就是书籍。为了方便,干脆在房子的南面阳台分开一半,独筑一室,四面皆书。斯是陋室,不足六个平方,然几千册书籍在侧,亦觉书香满屋。工作之余,列坐其中,甚感惬意。“一盏秋灯夜读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其乐融融。回首几十年读书之途,虽然历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功利读书,但最终到达读书是生活的必需,读书是生活乐趣,读书是生活习惯的境界。孔夫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将读书扯上了金钱、美女,似乎亵渎了读书的目的。读书本是为了涤荡凡俗、愉悦心性、渊博学识,真正把读书看做一种兴趣,才能乐此不疲,才能如获至宝,才能收获丰硕。

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怎比图书香;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贵重的,永远是书籍。每当读书取得一点点收获,其惊喜、其成功的愉悦,是没有如此经历的人无法感知的。笔者就读本科时,在恩师陈蒲清教授指导下,毕业论文《南宗禅与湖湘文化》发表于省社科院主办的《船山学刊》,文章将湖湘文化的源头前推了300多年,数年来被研究湖湘文化者百余次下载,万余次浏览。闲时每每翻阅,亦如亲晤师面,聆听教诲。记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教师终身受益。”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育随笔,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诸多教育大家,都有写教育日记的习惯。有益的思考,创新的火花,独特的观点,都是在写教育日记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想出来的。笔者虽不是教育大家,然受上述教育大家的感召,也有时时记下生活之中的小感悟的习惯,几年下来,竟有厚厚五本,百万余字,择其自以为精者编成《思考型教师的感悟》,2013年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了。捧着散发阵阵油墨香味的著作,真正体会到“一位年迈的父亲捧着十世单传的婴儿”的那种感觉。屈指算来,近年来,见诸刊物的文章也有几十篇。工作之余,独自一人蜗居在小小书屋中,悉心把玩,其惬意,其满足,其恬淡愉悦,又有何人能知?!

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就在一天天的书香濡染中,变得醇厚,变得睿敏。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贾平凹说:“人活在世上,苦也罢,乐也罢,最重要的是心,心中要有一泓清泉。”书籍,就是一泓清泉,他缓缓地趟过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的心灵永远不会干涸。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在与书相伴的日子里,细细品味的是书香、书魂、书音、书韵,静静感受的是怡然、泰然、淡然、超然。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在书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人间馨香万万千,美到极致是书香。与书相伴,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极致!

猜你喜欢

湖湘书香日记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成长日记
湖湘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