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批评及其独立品格
2016-05-09赵茉
赵茉
摘 要:关于文学批评的性质,中外批评史有着不同看法。其中,有几种对文学批评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由于这些片面性的综合效应导致批评界混乱十分,这些可以说是由于批评独立品格的缺失导致的。因此文艺批评界的燃眉之急便是呼吁和书写批评的独立品格。
在这里对文学批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从批评家和批评本身的独立品格两个方面来试说文学批评的独立品格。
关键词:文学批评;独立品格;批评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01
一、文学批评的特点和意义
(一)文学批评的特点
中外批评史对文学批评的性质历来有不同看法。下面举出几种较具代表性的看法:一种是把文学批评认为是“批评文学”,把“批评”理解为找毛病、挑刺。一种是把文学批评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这种看法只是借文学作品鼓吹某种思想,为阶级斗争服务,并不看中文学本身。一种是把文学批评看做是作家在“突出自我”,否认文学批评存在客观依据。但他们都有很大的片面性,现在让我们来探讨文学批评的性质。
1、文学批评具有科学性
从本质上来说,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以概括一般规律、达到本质为目标的一种理性思维活动。“批评是科学”的观点是普希金在《论批评》中提出的,他说:“批评是科学,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是以充分理解艺术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作品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的现象为基础的。”
2、文学批评是融合了视觉与多重方法的美学批评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其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审美愉悦。作为对审美创造的产物和审美接受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文学批评要以对象属性为依据。因此,进行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文学批评时,要注意到对象的属性。批评家既要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它,也要充分的体会作品的艺术特征。
3、倾向性和创造性是文学批评的又一性质
创造性的表现。一是文学批评对作品意义的发现。如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的批评,当时不少人认为它没有新意。二是文学批评可以提供基础的思想文化氛围,为文学创造开辟道路。如:俄国戏剧深受莱辛“汉堡剧评”的影响。
倾向性表现在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他们的价值取向、个人好恶等都会影响文学批评活动。如《红楼梦》英雄看到了懦弱、道家看见了奢靡,才子看见了柔情……
(二)文学批评的意义
首先,文学批评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理解作品,对作家则具有规范引导作用。其次,文学批评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评价表达出特定的思想观念,从而对社会产生实际影响。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话语的文学批评,往往通过对文学作品思想的揭示和对文学思潮等背景的分析来影响社会价值观念,发挥其重要的社会作用。
二、批评家的独立品格
(一)批评家高尚桀骜的独立人格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狄德罗曾说过:“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朋友。你想当作家吗?你想当批评家吗?那就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这时,批评家的独立人格就是相当重要的了,这是对“德行”高尚与否的考验。用那颗时刻想着艺术的心对作品或作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但是,值得一问的是,怎样才能使批评家的批评始终客观与公正呢?我想,这就要发挥文艺的自身规律和特点的重要作用了。
(二)遵循文艺自身规律和特点是批评家进行批评的重要原则
就如每类游戏都有各自的规则一样,每门艺术都有自己的特点与规范。就是说,无论是游戏还是研究,都要遵从一定的规则或规范。好比在新诗发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重要诗论《诗的格律》而言,在今天它的价值并不在它效仿西方的象征主义提出的诗的“三美”的具体诗歌创作主张,而在于文章表达的:“诗人乐意戴着脚镣跳舞。”是啊,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说格律束缚。
三、文学批评自身的独立品格
批评并不依附于创作而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但二者都属于精神劳动。只不过“作品”是作家以现实生活作为基础材料而进行的精神劳动的成果,理论“批评”是批评家以作家的作品为基石而进行的精神劳动的成果。作家和批评家是平行平等的而不是依附或隶属的关系,所以说批评是有独立品格的。
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平行平等的关系在束缚着作家、读者和批评家,因而批评家们、理论家、作家和读者在对批评家的批评进行阅读时,理应秉持一种欣赏的态度。所以,批评家决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主观的审判作家和读者,更不能认为指导读者和批评作者就是自己的主要职责。
总之,文学批评有其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在进行“文学批评”时要考虑诸多客观因素。其实,要确定文艺批评标准,重要的是要确定价值标准。我们不妨沿用一个最低的价值标准——民主与科学。就是说,价值、道德和审美这三个方向是批评家对作品进行评价的关键;而探究作者其对后世的影响价值和把其同同时代作者做比较是对作者进行批评的重要环节。其实,无论批评家把作家或作品进行怎样的理论批评,都是一场空前盛大的精神对话,是一场激动人心新的辩论大赛,是一场令广大读者、名人名家都赏心悦目的饕餮盛宴!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 第五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文学概论》 程革·主编 第三版.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3]《文学理论当下形态》 盖生·著 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3
[4]《文学概论新探》 王利云·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7
[5]《文学理论基础》 南帆、刘小新、练暑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