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偷南瓜》为例浅谈祁太秧歌
2016-05-09唐思佳王鑫刘洋
唐思佳+++王鑫++++刘洋
摘 要:本文通过对《偷南瓜》的分析,展开了对祁太秧歌角色分配,语言特色,题材特点的研究,描述了祁太秧歌的发展弊端和现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作为晋中戏曲的一个分支,祁太秧歌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晋中地区的民众,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祁太秧歌;地方小戏;偷南瓜;传承;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J72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1
祁县秧歌是一种以晋中祁县、太谷为中心呈放射型发展的民间小戏种,也是山西省目前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通过不断地发展,祁太秧歌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例如声腔,调式调性,服饰的由简到繁等等。但是祁太秧歌跟许多同样的民间小戏种一样,都收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剧目大多已经失传,艺术家年纪偏大,没有新生代的力量、而且缺乏保护剧种的资金,这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急需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支持与保护,使这朵民间戏曲之花可以继续绽放下去。
本文主要以祁太秧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偷南瓜》为例,浅谈祁太秧歌作为祁太地区民间小戏的主要特点。
《偷南瓜》主要讲的是祁太地区的王老汉辛辛苦苦种了二亩南瓜,眼看南瓜成熟,王老汉日夜守护在瓜地,就怕别人把他的南瓜偷走。一天,一个妇人因为怀有身孕,想吃南瓜,但是没有钱买,就去瓜地偷了王老汉的南瓜,当场被王老汉逮到,王老汉非常生气,说她不应该因为穷就去做偷东西的事情,妇人说明自己的情况后王老汉觉得情有可原,最后还送了少妇两个南瓜。
剧中演员由一男一女组成,男性演的是丑角,面部勾画脸谱,自两眼内侧至鼻翼两侧画一个白色桃型,桃型上方用红色勾出,面部吊搭须,身着黄色长袍。在表演上:偷瓜妇人被种瓜老农抓住而互相争夺篮子时一个生气一个羞愧,一个前进一个后退,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转圈争夺,最终篮子被种瓜老农夺去。像这种表演就是将生活中的现象以夸张的手法再加上舞蹈语音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这些都是老艺术家们反复实践而得来的。
祁太秧歌的剧目是没有固定的唱法的,一样的剧目,一样的曲调,不一样的艺人有不一样的唱法,给听众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祁太秧歌的唱词以当地方言为主,创作者都是当地的群众,他们平常所说的就是当地的方言,再加上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所以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生活化的口头语,就像《偷南瓜》中“我老汉今年七十三”这一句中的“今”字的发音位置靠后靠下,念作“jing-en”;“村南留的二亩地”中“村”字的唱作“cong”;“祁县东门外把会赶”中的“赶”字唱作“geng”等等。儿化音偏多,例如:“二八佳人女裙得儿衩,手提上篮篮出得们儿来。”“将门儿锁好么衣儿呦”等。唱词中还经常出现“得儿丢儿衣大丢儿,得儿丢丢儿衣大丢儿”这种带有地方色彩的句子。
祁太秧歌的曲目的创作题材大部分取自于当地,所表达的情节就发生在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创作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寄予曲目完美完整的结局,充分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这句话。因为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所以使得祁太秧歌曲目大多非常生动,贴近生活。例如《偷南瓜》就嘲讽了当地人民的偷盗恶习;《算账》歌颂了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金全卖妻》反映了灾年的时候当地农民的悲惨生活等等。
现如今的祁太秧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作为民间小戏种,祁太秧歌的传播范围受到限制,而且受现代文化冲击也比较大,所以剧团演员年纪整体偏大,而且以女演员居多,但是祁太秧歌开始的时候是以男性演员为主的,所以导致现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并且他的唱腔仍属于民歌体系,词体句格繁杂,也没有成套的唱腔体系,书面保存的文献比较少,而且曲目大多是老艺术家门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流失情况严重,并且现代创新曲目不多,导致曲目量剧减而得不到发展,这也是很多地方小戏不能得到更好发展的一个弊端。
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我认为政府可以加大对祁太秧歌的保护力度,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以“祁太秧歌”这个主题发展特色旅游业,这样既保证了祁太秧歌的传承,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演员难以靠专业糊口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剧团没有资金更换老旧的设备和服装。
相关部门加深对祁太秧歌的研究以及加强宣传力度;由于祁太秧歌的唱词带有浓重的地方方言特色,所以我认为可以先在祁县、太谷一带的学校增设祁县秧歌鉴赏课,在山西的大学里也增设祁县秧歌鉴赏课,鼓励大学生们去了解,进而喜欢上这种地方小戏。还可以加大祁太秧歌的演出力度,政府予以支持,解决演员们的温饱问题,这样艺人们才能投入到创作当中去。把祁太秧歌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发展起来,既能解决演员们的生活,又能推广祁县秧歌。
祁太秧歌这种民间地方小戏具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希望可以在社会的帮助下让这种地方小戏不再局限于其所在的地区,可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使地方小戏的传承不会断层,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