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材质
2016-05-09崔昊陈茜
崔昊+陈茜
本文为2014年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齐齐哈尔地域石器文化初探》(项目编号:201410221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特色鲜明,是我国东北地域原始美术乃至于我国北方草原原始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石器的器型多样,造型丰富,加工工艺及方法特殊。而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在物质材料方面找到原因。研究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材质可以以此揭示其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走向。
关键词:嫩江流域;原始石器;材质;玛瑙;燧石
作者简介:
崔昊(1978-),副教授,齐齐哈尔大学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成员,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陈茜(1993-),齐齐哈尔大学美术学专业2013级学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中图分类号]:K8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1
一、嫩江流域原始石器概述
在距今5、6千年前的尧舜时期,有史记记载,肃慎人把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弓矢朝贡给尧舜。嫩江流域,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出现了许多原始石器,这些石器材质不同,代表的各个时期的文化与思想进步。本文详细的介绍嫩江各个时期石器材质的不同,探究石器的材质。嫩江流域的原始石器质地特殊,这些石器质地致密且分布均匀,有很大一部分出现了打制或者琢制的痕迹,有明显的粗糙痕迹。这些石器有的可以不用继续加工,可以直接使用,有的则需要打制法或者琢制法的深加工。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材质较为特殊,不同于中原及江南地区的原始时期材质。中原及江南地区多数的原始石器以砾石为主,所以多为形制较大的石器。而嫩江流域有许多特殊的石材,如玛瑙、玉髓、燧石等,这最终决定了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精细、小巧的细石器形制。
二、玛瑙及玉髓类
(一)玛瑙类
玛瑙是玉髓的一类,颜色不一,常呈半透明或者透明状,内含杂质种类通常呈条带状、云雾状、树枝状等分布,以白色、灰色、棕色、红棕色等最为常见。经常应用于现在饰品、珠宝、工艺品、及收藏品等。其大部分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四川、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地区。如图1所示。其为齐齐哈尔地区出土,玛瑙材质,器型种类为石锥或称石钻,专门用于钻孔。其顶端锐利,底部为圆形手柄以便于手持操作。长度为1.6cm,左右的宽度0.5cm,上下的厚度为0.1cm。整体呈半透明状,偏浅黄色,内含少量杂质。其杂质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火山喷发时裹挟砂砾等而形成。其器型的造型呈锥形不规则状,质地薄,两面均有明显的压制痕迹。
(二)玉髓类
玉髓是石英的一种,虽然玛瑙也属于石英的一种,但是玉髓的通透性比玛瑙强,内部结构也有区别。玉髓的颜色以透明至白色的而较为普遍,常呈葡萄状、钟乳状、肾脏状,表面具有蜡质地的光泽。在嫩江流域的原始石器中该石材常作为细石器的加工原料。如图2所示。图2为齐齐哈尔地区出土,玉髓材质,器型类别为刮削器或切割器。长度为6.0cm,最宽处为 4.1cm,厚度1.8cm。整体呈深红褐色,强光下较通透。一面表面上有许多被称为马蹄纹的细小半圆或者整圆的凹陷,是因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风化而成的天然纹路,该面为未加工过的天然状态。另一面呈光滑质地,可以分析是从主体上分离后的断面。其加工之初比另一面光滑,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表面更加平滑。
三、燧石及砾石类
(一)燧石类
燧石通常被人称为“火石”,分为层状燧石和结核状燧石。它能摩擦起火,在石器时代,是原始人赖以生存的工具之一。多呈黑色或者灰色,坚硬且质密。因为燧石破碎后能产生锋利的断口,在石器时代,很多石器都是由燧石打制而成的,燧石分布较广,基本有山有水地方即可见。如图3。该石器出土于齐齐哈尔,其材质为燧石,器型种类为尖状器。长度为9.0cm,最宽处5.5cm,高2.5cm。呈土黄色,材质致密润滑,色泽温润,其表面有较大马蹄形纹路和天然凹陷,马蹄纹分布不规则,因石材中存在杂质,经长时间的风化作用,石材与其杂质密度不同而使得杂质脱落,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马蹄状痕迹。其刃口处和顶尖端,是因为敲打或者琢击而成。但因风化和使用的缘故已变得平滑,主要用于砍斫和捶捣。
(二)砾石类
砾石是一种无特殊结构的天然粒料,是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因为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在旧石器时代,一般将天然的砾石加以敲击,稍作加工来作为各种工具。如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这些石器也叫做砾石石器。砾石如今可用来铺路,有的如细砾还可以制作混凝土。如图4,出土于齐齐哈尔地区,是典型的箭簇,是细砾石材质,乳白色,通体采用压制加工的手法。长度为1.5cm,最宽处为1.0cm,厚度为0.3cm。其两面均有明显的压制痕迹且压制痕迹密集,体量较小,至今仍较为锋利。
综上所述,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材质从物质方面决定了该地区原始石器的器型和加工工艺,从客观上奠定了其细石器文化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宾福.东北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古文化与古环境[J]学习与探究.2006,2:188-191.
[2]崔昊.刍议东北地域山水画学术高度的提升[J]长春:作家.2013,1:223-224.
[3]黄慰文.张镇洪.缪振棣.于海明.初本君.高振操. 黑龙江昂昂溪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1984,8: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