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的文化载体:精神分析学说
2016-05-09崔玲珑
摘 要:每一种媒介的传播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载体,电影也不例外。正如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作为自己的文化载体,将自己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以及心理状态的深刻感悟以高度凝练的影像展现在屏幕上。
关键词:偷窥;双重人格;恋母情结;童年阴影
作者简介:崔玲珑,女,出生日期:1989年,山东东营人,硕士在读,学校:山东艺术学院,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传媒管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2
希区柯克不仅仅是一位悬念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和人类的心理状态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的59部电影,绝大多数以人们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的精神状态等为叙事主题,将弗洛伊德关于人类精神的分析学说,以扣人心弦的影像展现出来,以具体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类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
(一)偷窥者
希区柯克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偷窥他人隐私的欲望,因此他常常以偷窥者的视角来设置自己的影片,以满足人们窥探别人隐私的窥探心理,并借偷窥癖来揭示人类精神世界和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和欲望。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关于偷窥者最为直接的展现就是《后窗》中摄影记者杰瑞。影片中杰瑞因为摔断一条腿必须坐在轮椅上,时逢夏季,周围邻居的窗户都开着,这就为杰瑞的偷窥奠定了基础。杰瑞每天百无聊赖,观察自己周边邻居的一举一动,并因此破获了一个杀妻的案件,这就大大地满足了杰瑞的性本能和窥探的欲望。在整部影片中其实不仅仅杰瑞是作为窥探者出现的,同时在场的所有观众也是一个窥探者。这是希区柯克的影片中一个很大的特点,他永远都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正如他自己的理论中所描述的:“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①
正如在《后窗》中,导演借用杰瑞的视角来造成观众心理上的角色认同感,因此观众在观看整部影片的时候就有了偷窥的快感,使观众与角色中的人物一同紧张,恐惧。特别是当托普先生在找到杰瑞,杰瑞在黑暗中与托普争斗的时候,观众的心都快被揪了出来。同时导演为了促进影片中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还将杰瑞一直处于暗处的形象,进行明暗变化。影片中的到女主角丽莎送信给拓普先生使一直处在暗处的杰瑞和观众开始处在明处,至此杰瑞和观众就一直在进行明暗的对比和转换,使整个影片的节奏就不断地转换,并充满了悬疑,这样就可以使观众作为偷窥者的心情不断地转换,并能充分地体会到偷窥所带给他们的心理上面的刺激。
(二)双重人格
双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中以双重人格相对多见,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是两种人格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对方的存在。在影片《惊魂记》中,诺曼·贝茨就是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在片中诺曼一直在扮演着自己和母亲两个人,当影片中诺曼将玛丽安杀死后就可看出,诺曼有严重的恋母情结。因此,当把母亲杀死后,诺曼就一直保留着母亲的尸体,并出现了严重的双重人格。在诺曼的心理和精神上,母亲和自己同时存在。正如双重人格中通常有一个人占优势。由于诺曼在小时候便受到了母亲的严格束缚,母亲对他的控制欲极强。因此在诺曼的心理上来说母亲控制自己的意志,在诺曼的心理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的诺曼来说,因为冥冥之中母亲的嫉妒,将女主角玛丽安杀害。在影片中导演很好地展现了,诺曼作为双重人格时的歇斯底里和作为精神病患者的虚弱感。希区柯克在谈论这部片子的时候指出虚弱感是神经病和神经病行为的源头②。
对于诺曼其实观众的心理上是有一些认同。即使当诺曼将玛丽安杀害以后,观众仍有那么一瞬间对他表示同情,特别是在片尾诺曼坐在审讯室等待着审讯时,依然在以双重人格的两重身份来进行谈论说话。这部影片导演通过展现诺曼的黑暗的灵魂和畸形的人格,较为深刻的刻画了双重人格的精神患者的精神和心理世界,借用诺曼的歇斯底里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一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力的影像展现出来。特别是玛丽安在浴室被杀的那一段场景。
(三)恋母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它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情结在精神病患者中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位世界级的悬念大师也认为恋母情结对精神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影片中,希区柯克将弗洛伊德有关于恋母情结的表述以一种具体的影像表现出来。这样的运用不仅可以晦涩难懂的精神分析学说得以具象化,同时也为电影寻找了文化载体,并为自己的影片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多次涉及到恋母情结,如在影片《鸟》与《惊魂记》中,男主角都有同样的遭遇属于幼年丧父的情形,以至于他们对母亲都有恋母情结的倾向。只是在《惊魂记》中男主角诺曼没有像普通人那样摆脱对于母亲的爱和对于父亲的嫉妒,因此,诺曼做出了杀害自己的母亲和情人的举动。正如弗洛伊德认为,婴儿最初的性爱对象是他自己,稍后,才把“里比多”转移到别的人身上,首先是他自己的母亲。因为,他最亲近的、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母亲。他要独占他母亲的爱。因此,他对自己母亲所爱的人常怀嫉妒,特别是对自己的父亲常怀嫉妒。其实在两部影片中,观众在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儿子迷恋母亲的同时,母亲也是对儿子身边的女人充满了嫉妒的心理,特别是在电影《鸟》中,男主角米契的母亲对于米契的前女友和米兰妮的嫉妒,都是俄狄浦斯情结具体的体现。
(四)童年阴影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因此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幼年决定人的一生。”希区柯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童年阴影的人,由于爸爸的一次惩罚,他特别的讨厌害怕穿制服的人,希区柯克的心理留下了恐惧之情,在影片中希区柯克将这种恐怖的感觉,转换到影片中去,因此在他的电影中往往外表文质彬彬,但是却是一个危险的对手。例如在《爱德华医生》中的默奇逊大夫,还有在《惊魂记》中的诺曼。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在影片中看来是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的君子,但是每一次都是到了影片的尾声大家才知道真相,所谓的君子只不过是伪君子。
希区柯克的影片中也有很多的,有童年的阴影的人物形象,例如在《爱德华医生》中的男主角冒名顶替爱德华医生的布朗。布朗由于自己在小的时候由于偶然的因素使自己的弟弟死于非命。因此当自己看见爱德华医生在和自己滑雪的时候死去,就在潜意识中认为是自己杀死了了爱德华医生,并出现了双重人格的现象。还有希区柯克的另一部片子《艳贼》,小时候妓女为了保护被水手嫖客,凌辱的母亲。拿着铁棍砸死了被母亲误伤的水手,血的场面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以后一看到红色就恐惧。正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幼年决定人的一生。”
作为世界级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成功的秘诀不仅仅在于他能娴熟地驾驭和把握悬念这一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运用得非常技巧,不落俗套。③而且在于,他的影片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作为自己的文化载体,以对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状态的独到见解为主题来结构影片。这样就不仅仅丰富了影片的文化内涵,而且展现了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怀。
注释:
①希区柯克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583.htm)
②CSSCI学术论文http://www.csscipaper.com/arts/tvtheory/17164.html
③王心语著:《希区柯克与悬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第16页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著,杨韶刚等译:《弗洛伊德心理哲学》,九州出版社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苏隆编译:《弗洛伊德十讲》,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