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华女阿五》中“他者”形象的内化

2016-05-09张策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黄玉华裔内化

作者简介:张策(1991.3.12-),性别:男,民族:汉,籍贯:辽宁本溪市。学历:研究生在读,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1

美国华裔文学先驱黄玉雪的《华女阿五》中对华裔形象和文化的介绍虽然一改西方主流文化对华裔和中国文化的刻板形象。但又建构了“模范”少数民族,书中温和软弱的华人的形象迎合了美国主流话语对华裔人群进行的东方化。作者在思想观点上与当时的主流话语保持了一致,玉雪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在于美国主流文化的互动中形成了一个带有西方稳定思维的认知结构。她将西方世界带给自己的新观念和自身原有的个人主义信念交织在了一起进行内化,构成了一个亲近西方疏离东方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成为了玉雪自身人格。

首先是宗教上的同化,作为一个新教国家,上世纪的美国主流社会对于非基督教徒一贯采取排斥的态度。黄玉雪在这部作品中的华人想得到主流社会的同情,角色就必须被刻画成信仰基督教的教徒,黄家在“早饭后就开始读《圣经》、祈祷、唱赞美诗。”玉雪的父亲虽然是传统文化的代言人,但他有着对“基督教深深的,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当过牧师,且“非常重视基督教戒律,就像他重视儒家礼节一样。”(黄,64-65)而玉雪自身相比于其父亲对基督教的信仰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她拿到助学金时认为“上帝没有忘记她”(黄,121);当她为创业苦思冥想时,“宁静之中一个完整的计划朝她而来……是上天的启示。”(黄,216)接受了耶稣基督的华人形象在美国读者看来无疑是“开化的模范少数民族代表”,以玉雪为代表的华人是无辜、无害的、忠诚的、造福于公众的人。对美国主流文化的顺从将“多样性的华裔美国人固定模式化”(文),从而内化了华人的温顺的“他者”形象。

其次是华人群体的不抗争性,《华女阿五》这部作品中也没有像雷霆超和赵建秀等华裔作家那样直面唐人街社会的矛盾冲突,《排华法案》给几代中国移民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这部法案禁止一般的中国人进入美国,禁止华人成为美国合法公民,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华人移民在当时迫于种族歧视,不能从事律师、医生等行业,无数的华人为了生存只能被迫从事洗衣业等低下职业,黄玉雪在“中立”的角度上显然温和过了头,在她笔下华人的社区欣欣向荣,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华人似乎是不存在的,而当时唐人街的“单身汉社会”在这部作品中也没有出现。黄玉雪对华人温顺的“他者”形象的内化也体现在玉雪“精神胜利法”上,玉雪在初中时第一次经历了种族歧视,在一次下课后一个叫理查德的白人小孩骂她“中国鬼”并一路追着用黑板擦砸她,面对羞辱玉雪并没有反抗而是选择了“默不作声”,因为她认为“中国人拥有优秀灿烂的文化。理查德的成绩没法跟她相比,而且,很明显,他的家庭教养一团糟。”(黄,61)玉雪在受到种族主义的压迫时用精神胜利法来麻醉自己,她没有认识到华人被白人种族歧视压迫的悲惨命运,因此无法对白人主流话语做出真正的反抗。

在“他者”形象的内化上,黄玉雪通过展现中国文化中的原始、神秘的一面为西方的读者打造出了浓厚的东方色彩的中国文化,小时的玉雪在昏暗的房间中被一只父亲买来的长相凶猛的火鸡吓出了病,于是大人们在外婆家为玉雪举行了一个仪式来为她“驱惊”,“所有电灯都关了,只点蜡烛。外婆在铜制的火盆里点上火,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抱起孩子在熊熊燃烧的火盆上转来转去。烛光闪烁不定,家人的影子在墙上忽隐忽现,宛如在跳舞的巨人一样。” 外婆还把她的玉坠、一块金矿石和一枚珍珠胸针放在了茶壶里制作了一种有镇静作用“宝”茶,“大人们打开灯,拿一种又苦又辣的东西给那个莫名其妙的女孩喝。”最后铜壶中的白矾的残渣烧成了一个火鸡的样子,令人惊奇的是玉雪在这次仪式后竟然康复了,抛去这种仪式的卫生性不谈,西方读者在惊异的同时肯定相信了这个诡异的“中国巫术”,因为玉雪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亲身经历一定是可信的。作者“东方化”了中国文化,并“制造了迎合西方期待视野的新‘东方主义。”(陈,64)作者还利用死亡来刻意营造中国的“他者形象”,黄家的姐姐们回中国教书前,黄家掘开了玉雪三姐的坟墓,把三姐的尸骨让玉雪的两位姐姐带回中国。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死者需要落叶归根,死在美国无异于客死他乡。黄玉雪在作品中呈现的正是与美国主流文化泾渭分明的具有东方主义色彩的文化。

这部作品中还利用大量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描写,放大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满足了西方读者对于充满“遥远异国情调”的中国的猎奇心理。黄家为家中的男婴天恕庆祝满月酒时,又是将“一箱又一箱的鸡蛋”用中国进口的宣纸煮红,又是将“至少有五十磅的猪蹄”在厨房大锅里煮,又是将“一大篮一大篮刚杀的鸡”放在水中炖煮,作者还不忘提及“这是华人最喜欢的炖鸡方式。”(黄,22-23),作者对于大量的肉类食品的描写看似无失偏颇,但是这背后怕是暗藏了中国人经常缺吃少穿的潜台词。作者又乐此不疲地使用了大量笔墨来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家庭如何做米饭,各个步骤都极其详尽。“这不禁让人们想起了赵建秀用‘饮食色情这个术语,来批评那些通过展示中国人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来讨好西方读者或观众的一些华裔作家。”(陈,78)显然黄玉雪在作品中夸大的中国文化正是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的“他者”。

参考文献:

[1]陈爱敏. 认同与疏离: 美国华裔流散文学批评的东方主义视野[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2]黄玉雪. 华女阿五[M], 张龙海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

[3]文培红. “大熔炉”,“种族主义之爱”与ABC的美国梦——有关《华女阿五》 的两个悖论[J].

猜你喜欢

黄玉华裔内化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Empirical Likehood for Linear Models with Random Designs Under Strong Mixing Samples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沉痛悼念黄玉民同志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