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批评视阈下的《李尔王》

2016-05-09孙浩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态批评李尔王文学

摘  要: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流传至今受到诸多热爱文学艺术、戏剧的人们所追捧,《李尔王》源自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的内涵较为复杂,将历史文化变迁的过程穿插其中,却也带有不可穷尽性的意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李尔王》中的“自然观”,能够发觉到来自整个自然环境系统内部的微妙关联,并由此引出对人与自然、人与非人类世界关系的感慨与反思。本文就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讨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这部文学作品的特征,以及它留给世人有关“自然”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批评;《李尔王》;文学

作者简介:孙浩(1992.5.24-),男,籍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2

前言:

针对《李尔王》的研究,很多专家学者是从本质论、认知论等角度来切入到文学戏剧作品中文字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所得来的研究成果,让世人更全面、更客观地理解《李尔王》中所阐释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带有“生态批评”色彩的研究已经屡见不鲜,有关这一领域的评价声音呈拥护与反对两派,可见,以生态批评视阈来评价《李尔王》需要很严谨的理论或逻辑来支撑。

一、《李尔王》作品研读的发展历程及其主线

(一)《李尔王》作品研读的历程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李尔王》当时以其独特的存在主义文学创作特色受到了艺术各界评论家的热切关注。《李尔王》的出现伊始,人们将它定位在了悲剧式文学的框架内,但随着人们对文学本质认知的范式变化,针对作品《李尔王》的研究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即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层面来看待这一作品,包括宗教角度、历史政治的角度等等。直至二十实际中后期,当人们普遍以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李尔王》,则会被文中所描绘的以“荒野”为意象的“自然”原型所吸引,并将视线延伸至自然界本身,转而对现世环境中的生态恶化以反思。

(二)研究《李尔王》作品时所能抓住的主线

通过研读《李尔王》这部作品,能够看到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化的意味。故事主线是,主人公李尔王令其三个女儿说出各自心中对父王的爱戴,其中,格纳利尔和里根极尽花言巧语之所能,得到了李尔王的赞赏,而相反的是,小女儿科迪莉亚质朴而诚实,反而遭到了无情的驱逐。那时,失去了家园以后的科迪莉亚成为了法国的王后,而得到了父亲大片疆土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则将李尔王赶出了家门。戏剧化的渲染,吸引观者继续追溯下去,当看到流落荒野无处可去的李尔王的时候,人们对人类间复杂的关系有所感慨,此时,李尔王也才明白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他一边责怪自己的愚昧,一边心痛科迪莉亚的遭遇。而这时,也已经为时晚矣。

在莎士比亚的其他著作中,其实有很多环节都是描述精神世界的,尤其是在《李尔王》中,描述“荒野”意象的文字往往会将作品推向高潮,比如,在该剧的第三暮第一场的情节中,主人公李尔被其两个女儿驱逐后,流浪在暴风雨肆虐的荒野之中,无比惨烈,作者为了突显主人公李尔内心世界的激烈状况,则转而再次运用了“荒野”来阐释人物的心境,将李尔在“荒野”中对人类、对世事的深深反思精彩地描绘出来。此时,人类认知世界里的“善恶美丑仿佛更加明显,正如文中所叙述的那样:“当一个人到了穷困撂倒的时候,微乎其微甚至是卑贱的物质也会变成无价之宝。”这就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窥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存状态,也可以说是以生态批评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罪恶。实际上,有很多学者以及专门从事文学研究的精英人士认为“生态批评”是当下最具价值的文学研究项目之一,且有利于探知人与自然界间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值得深入研究。社会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无论我们看到的或是看不到的,都无法否认“自然”的客观属性。正如李尔的那种对“人类罪恶感”的认知变化,发生在他为了避开他的两个女儿的举动以后,同样都是来到“荒野”之中,所引发的感慨。这样来看,“荒野”等自然界的意象,则就是人类意识到自然存在的“本源”。由此可以总结的是,生态批评的角度,即以“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它的核心内容不仅包括试图解救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包括还人性以自然,进而解决人性异化的社会问题。

二、以生态批评的角度来品读《李尔王》

经研究发现,在文学作品《李尔王》中,“荒野”意象的出现频次较多,多出现在主人公李尔的精神世界面临绝望的时候,他期盼着能够有一种不可控的自然力的存在,将人类所受到的精神之苦浇灭。主人公李尔对人类的力量十分敬畏,且有很多无奈,但尽管如此,在他眼中,自然之力才是能够解决一切纷扰的最强大的力量。在大师莎士比亚的笔下,将以“荒野”为主导意象的心理积淀以“自然”的形式刻画出来,令人自然而然地陷入到深深的反思情境之中。

(一)生态批评对于解读《李尔王》的意义

客观来看文学创作的多种形式,很多作家的精神世界往往是促使其在描述地域文化及日常生活时有所偏颇,不自觉地就朝向理想主义的方向驶去,或是希望能在现世中找到一个所谓的“世外桃源”,能够解决一切人类不堪的纷扰。基于此,生态批评这一文学理论的优势便突显出来,从“自然”的角度来审视文学艺术作品,则能够清晰地看到“自然”这个不可抗力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人们对它的深深膜拜。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李尔王》这部作品,相对于单纯地从文学修辞、存在主义等视角来解读作品更为理性、更加全面系统。深受西方基督教派所影响的大师莎士比亚,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诸多主观因素,正是因其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的熏陶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在其作品《李尔王》中,“荒野”意象已经深深地渗透在作品的种种“黑暗”角落。在剧中,就以麦克白那个预兆命运跌宕的荒野之中,李尔在经历了暴风雨的“荒野”蹂躏以后,其精神世界也有所改变。

(二)以生态批评的角度来欣赏《李尔王》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文学研究角度而言,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阐释一部文学作品并非易事,因其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交叉学科间的知识。实质上,“生态批评”是一种在近几年经文学讨论形式发展而来的新型理论雏形,它的出现带给现代文学理论体系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人们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解读文学作品,这一过程所带来的价值将是不可限量的。如若追溯“生态批评”的产生源头,从以往的研究文献中能够看到,“生态批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欧洲文艺界流传至国内的文学理论。将自身沉浸在某一高度,在以“生态批评”的视角来探视人类住所,那么你会惊喜地发现,你所窥视的人类家园景象别有洞天。

结束语:

不可否认的是,早在二十世纪中叶,英国学者就开始研究“自然”在《李尔王》中所起到了核心作用,并将作品中所蕴含的“仁爱自然观”与“残酷自然观”思想释放出来,令人意识到故事背后所表述的万物生长本源于自然界之中的关键“位置”。正是有了生态批评的论调,世人能够更加直接、更系统地将《李尔王》中的所阐释的两种自然观的范式转换呈现给后人,以便于人们从中攫取自然哲学的人类智慧。总而言之,以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李尔王》,会对人类自我认知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君权衰败与道德沦丧的一面镜子——评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的一个侧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01):89-91.

[2]郭方云.三分天下的地图舞台和国家身份的空间推演——《李尔王》和《亨利四世》[J].外国文学评论,2013,02(02):18-19.

[3]厉婉露.莎翁笔下的社会现实——《李尔王》中的权力关系解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05):86-87.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李尔王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李尔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平庸的星期三》中的生态意蕴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